□朱心卉
故事化的表達方式被觀眾欣然接受,成為當前較為流行的電視新聞制作方式,這種發展是時代進步的表現,同時也滿足了觀眾日益提高的需求。
電視新聞的首要特征是真實性,這也是制作電視新聞的基礎。電視相較于其他傳媒手段來說有著獨特的視聽表達方式,能夠呈現出文字無法表達的效果。觀眾置身于電視屏幕前能夠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種真實感也是電視新聞節目故事化的表現特點之一。
傳統的電視新聞中一些晦澀難懂的內容可能觀眾理解起來有難度,這便影響了觀眾的正常觀看。電視新聞逐漸趨向故事化,將新聞內容以故事化的形式表達出來,重新調整敘事安排,合理運用視聽語言,能夠使得新聞內容更好理解。在這種情況下,電視新聞的敘事更加清晰明了,充滿新鮮感和緊張感。
電視新聞故事化的制作方式能夠在展現新聞事件的同時給予觀眾最深刻的感受,善于表現人性、世間冷暖等,通過展現生活細節來感染觀眾的心靈。比如2008 年汶川地震救援新聞中,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展現在屏幕上,同時配上同期聲、環境音,全面展現了當時的救援情況。
在電視新聞故事化傳播的過程中,視聽語言不是作為一個個孤立的符號,而是作為一個整體來展現故事。場景和故事匯合在一起,不但能將觀眾吸引到新聞故事中,同時還能激發觀眾參與互動,主動表達對故事的感受。這種表現手法能夠充分調動觀眾的參與心理,共同完成對新聞故事的傳播,最大程度激發心理共鳴和情感互動,使觀眾獲得不一樣的觀看感受。
電視新聞逐漸趨向故事化,是對現實的一種敘事表達。電視新聞涉及的各方面,包括對話、新聞事件、環境等都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這也是與小說、戲劇等最直接的區別。比如在電視節目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記者探訪事發現場,解開新聞真相的同時也是解開謎底的過程。另外,在制作電視新聞的過程中應合理借鑒文學創作手法,同時結合電視新聞的特征進行相應調整。
電視藝術是一個包括聽覺藝術、電視語言等多種元素在內的綜合體,各個元素之間的有機組合能夠使得電視新聞變得更加生動,得到更多人的喜愛。聲音和畫面的有機結合能夠讓觀眾沉浸其中,在解讀故事的同時完成對新聞事件的講述。如今,很多新聞節目在講述新聞故事的過程中會采用情景再現的方式,運用多種表現手段來營造情節曲折的故事,引發觀眾的好奇心。
電視新聞逐漸趨向故事化,能夠使得原來較為枯燥的新聞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將新聞事件放置在一個大的故事框架中,幫助觀眾更好地掌握故事的始終,順利完成新聞的整體敘事。
在電視新聞構思的過程中,為了確保電視新聞能夠牢牢吸引觀眾的目光,可以借助文學創作手法來進行電視新聞的制作。
首先是設置懸念。作為文學創作的重要技巧之一,合理利用懸念能夠使新聞故事更加耐人尋味,在不斷轉換的情節中吸引觀眾的眼球,同時在解開懸念的過程中揭示出故事真相,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新聞故事內容。在具體的制作過程中,節目開始先交代故事的疑點,之后根據疑點來一步步揭示真相。在這個揭示的過程中,觀眾會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故事中。
其次是設置沖突。在電視新聞制作過程中,沖突作為另外一個關鍵的手段能夠不斷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它也是電視媒體比較常用的手段。在揭示新聞的過程中,一個個沖突能夠不斷推動故事情節趨向高潮,產生強大的故事吸引力。新聞采編者應在第一時間就使觀眾被劇情所吸引。隨著新聞故事的逐漸深入,觀眾愈加關心故事的結局,持續產生對新聞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配合適當的解說詞或字幕,以便觀眾更好地理解新聞內容。
電視新聞故事化的過程是將一個個小的情節點進行合理串聯,離不開對視聽語言的合理利用,特別是對蒙太奇的使用,將提前拍好的鏡頭組接起來,進而起到講好故事的目的。新聞制作者在利用蒙太奇組接鏡頭的過程中,深刻把握電視新聞的內在核心,將自己的思考融入電視新聞中,形成較為完整的故事結構,使新聞故事更具影響力和感染力。
故事化的電視新聞播報中,主持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能夠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通過串詞的播講將觀眾引入新聞故事中。
在這個過程中,主持人以簡單明了的語言講述清楚新聞觀點,使新聞內容更容易被觀眾所理解。主持人的工作狀態應該作出相應調整,改變以往刻板嚴肅的主持風格,以講故事的形式將觀眾引入電視新聞中。值得注意的是,主持人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適當表述自己的觀點,但要給觀眾足夠的空間進行深入思考。
把新聞像講故事一樣敘述出來,這樣會使觀眾感到更加親切,在輕松愉悅的情景中接收信息。故事化的電視新聞是隨著時代發展而出現的產物,同時也是對傳統新聞報道的全新突破。在發展的過程中,體現出了媒介融合的趨勢,也體現出了新聞人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