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娜
(福建省農村科普服務中心,福建 福州350003)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中國科普事業面臨的環境、條件、要求等發生了新的變化,科普中國e站作為科普信息化和基層科普工作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已不能完全適應基層社會治理和信息化發展趨勢,在不同地區的表現形式和發揮作用不盡相同,呈現出的效果和問題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我們要全面推動科普中國e站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水平。
科普中國e站建設要滿足有網絡、有人員、有場所、有活動、有終端的“五有”前提條件。
有網絡:具備滿足正常瀏覽互聯網科普內容信息的網絡環境和無線網絡覆蓋,能夠穩定保障網絡開通和順暢運行。
有人員:具備滿足科普中國e站正常運行的管理服務工作人員。
有場所:具備滿足正常開展科普活動的場所。
有活動:開展線上線下結合、滿足公眾需求的科普活動。
有終端:具備科普中國內容信息的閱讀(瀏覽)終端,包括手機、臺式電腦等顯示終端。
科普中國e站是原有科普活動(服務)站(室)的“互聯網+”升級,面向城鄉公眾,積極與已有設施條件共享共建,開展科普中國移動端傳播以及科學文化、文明實踐、健康生活、教育培訓等線上線下相結合活動的基層科普服務新陣地。
新時代科普中國e站是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科普需要為目標,利用科普中國優質科普資源,通過各類媒介提供的各種基層科普服務。e站的表現形式由實體站點轉變為科普服務。
e站內涵的擴展是適應當前基層社會治理發展需要,推動科普服務重心和資源向基層下沉,為群眾提供更加精準化、精細化科普服務的必然要求。
福建省各級科協充分認識到e站內涵的轉變,堅持科技為民服務的理念,充分發揮科協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組織優勢,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針對公眾的不同需求和特點,創造性地開展科普服務,逐步實現e站轉型升級。并不斷拓展e站的宣傳載體,以科技志愿服務為引領,充分依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基層黨群(政務)服務中心等基層公共活動陣地以及廣播電臺、電視臺、報刊雜志、網站、網絡電視、移動端、科普宣傳欄、大喇叭等多種載體開展科普服務,助力新時代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提升。
為切實發揮科普中國e站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作用,進一步滿足基層社會治理發展需要,福建省各級科協結合新時代e站內涵的擴展,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按照“融、轉、精、移、退、停”等措施進行全面升級,進一步提升原有已建實體型e站的服務效能,推動已建e站全面融入以市域為中心、縣域為重點、街道鄉鎮和社區為主陣地的新時代科普體系。
加強部門聯合,尤其是加強與基層黨建、宣傳、民政等部門聯動。充分利用現有的e站電子大屏功能,提供多部門綜合服務信息,便于公眾實現“一站式”查詢。
例如,福建省部分地市科協加強與基層黨建、宣傳、民政、人社、衛健委等部門聯動,充分利用現有的e站電子大屏功能,提供多部門綜合服務信息。有的社區e站與鄉鎮、街道、政府、民政、人社等部門合作,利用現有的電子大屏提供綜合服務,發布用工信息,便于群眾查詢。有的地區文化館科普e站的電子大屏,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站相結合,融合了文旅局信息,增加了當地戲曲、文化等特色內容,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在科技周、科普日等主題活動中,有時電子大屏還作為流動大屏,移動到科普教育基地和主場地進行科普宣傳,充分發揮了原有已建e站電子大屏的作用。
加強內容整合,結合脫貧攻堅、農民培訓、黨員活動日、志愿服務等基層工作。現有的e站電子大屏要增加本地化欄目和內容,融入辦事指南、便民服務等相關政務信息,要將大屏原有靜態觀看轉為動態宣教,把原有單一科普服務轉為綜合服務,原有科普信息欄轉為基層各類工作的宣傳欄,提升傳播力和吸引力。
例如,福建省各地市科協結合疫情防控、脫貧攻堅、農民培訓、黨員活動日、志愿服務、三下鄉等工作,增加本地特色欄目和內容,融入辦事指南、便民服務等相關信息。各級科協結合疫情防控,通過科普e站電子大屏,播放疫情防控防護相關科普知識,第一時間轉發科普中國和科學辟謠平臺權威信息,加強輿論引導。有的市、縣(區)科協還以當地俚語創作“順口溜、三句半”等,通過e站在鄉村廣泛開展宣傳,把科普e站變成防疫站。有的市校園科普e站的電子大屏結合學校工作、校內機器人工作室、創客工作室等內容,將原有科普信息欄轉為學校各類工作宣傳欄。這些做法將科普e站原有單一科普服務轉為綜合服務,提升了傳播力和吸引力。
加強精準服務,將原有主要以電子大屏推送科普信息的方式轉為電子大屏端與智能手機移動端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科普中國內容傳播。強化科普中國信息員隊伍建設,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渠道,將科普中國APP優質科普資源傳遞給周邊群眾,實現科普內容的精細分類和精準推送。結合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加強面向農村的農業科普,提升農民的科學素質;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強面向社區、學校的健康衛生內容宣傳。
例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福建省各地科普e站分門別類設立專欄、主題,針對不同人群、場合、時間、階段,精準推送各類疫情相關防護知識、復工復產的疫情防控知識及疫后心里健康疏導等內容,及時報道疫情形勢,宣傳感人事跡,有力推進疫情科普知識向縱深發展。有些市科協還加強媒體融合,在本市廣播電視臺開設“科普之窗”專欄,并通過手機客戶端平臺發布科普視頻、文章,各縣級科協通過當地廣播電視、融媒體中心、“村村響”、公眾場所e站電子大屏、LED電子宣傳屏等,開展科學防疫知識宣傳,有效提升科普宣傳推送精準度。有些市科協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強面向社區、鄉村、學校的健康衛生內容宣傳,發動科普志愿者和“科普中國”注冊信息員,通過各種形式參與到應急防疫和應急科普工作中,科普信息員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渠道傳播防疫科普知識。有些市科協結合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科技周、科普日、食安周、防災減災救災活動周等主題活動,精準推送各類科普知識、視頻。各地科協還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面向農村的農業科普,通過e站電子屏及時向農村推送福建省制作的《鄉約科普》等惠農助農視頻,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對于使用效率較低、覆蓋公眾較少的e站電子大屏要移點重建,轉移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行政服務中心、火車站等人員密集的公眾場合。
例如,有的社區科普e站平時使用效率低,覆蓋公眾也少,就將e站的電子大屏轉移到當地的小學校園內,作為科普中國校園e站,繼續發揮作用。
對e站實行動態管理,建立退出機制。對于工作不積極的站點要進行批評整改,對于嚴重不符合要求的站點要予以撤銷。
例如,有些地區針對轄區內網絡狀態,因地制宜采取整改措施,對于地處偏僻的鄉村e站,網絡極不穩定的、斷網的做撤銷處理。
嚴禁出現只是購買科普電子大屏但缺乏配套保障及不能聯合相關部門開展綜合服務的情況。
總而言之,福建省各級科協高度重視,把做好e站轉型升級作為當前乃至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政治任務來落實,以高度負責的態度深入扎實做好e站轉型升級工作。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匯聚各方資源,聯合協作、統籌安排,把更多科普資源下沉到基層,讓e站服務有效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不斷提高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