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鵬,田立超,姜運生,劉江臣,王好臣
(山東理工大學工程實訓中心,山東 淄博255049)
工程教育認證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其核心就是要確認工科專業畢業生達到行業認可的既定質量標準要求,對提高工程人才培養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促進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2]。工程訓練中心作為校內重要的實踐教學基地,是將學生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進行驗證,將實踐中獲得的體驗進一步用理論知識進行完善的,不斷循環提高的重要學習場所,是工程教育認證的重要支撐條件[3-4]。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要求工程訓練的條件設施和教學內容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程實踐的平臺,與此同時,學生在參加工程訓練過程中出現安全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在工程訓練過程中安全問題是首先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并且安全管理也是工程教育認證專家考查重點[5-6]。因此,在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做好高校工程訓練中心安全管理工作至關重要。
我校工程訓練中心現建有面向全校所有專業低年級學生(特別是非理工類學生)的一周型“工程認知訓練平臺”、面向大二學生為主的“工程基礎訓練平臺”和面向部分學生的“大學生創新訓練平臺”以及面向機械、電氣、計算機、管理類專業高年級學生的“專業綜合訓練平臺”,已構建起“知識成體系,訓練分層次,四年不斷線,專業全覆蓋”的工程訓練體系,突出工程訓練在大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學生在整個工程訓練過程中使用的設備、設施和需要遵循的安全操作規程與企業實際生產的基本相同,與企業生產不同的是高校工程訓練中心承接的是教學任務,面向的是學生。因此,工程訓練教學安全管理面臨很多痛點、難點。
由于工程訓練與工廠實際生產非常接近,需要學生動手操作設備,并且工程訓練的主體是未經過任何崗前培訓且缺乏相應的生產技能和安全知識的大學生,必然安全生產意識淡薄。盡管所有訓練環節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但是由于學生的安全意識不強,經常出現不按要求穿戴防護用品等現象,甚至有些學生過于自信,不聽從老師的指導,違反操作規程等,并且學生缺乏處理突發安全事故的能力,再加上實踐教學任務重,老師對學生的安全監督管理不到位等,這些都增加了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究其原因就是參與工程訓練的師生安全觀念淡薄、安全意識不強,對工程訓練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識不到位。
近年來,特別工程教育認證實施以來,工程訓練的規模不斷擴大,工程訓練的教學內容不斷拓展、訓練模塊不斷創新,參加工程訓練學生的專業面不斷擴大,人數迅速增加,并且不同專業和不同年級的學生類別多,訓練內容、時間不盡相同,導致工程訓練教學安排難度增大。
一方面,由于學生參加工程認知訓練和工程基礎訓練的時間較短且參與訓練模塊較多,導致學生短時間內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識太多,往往剛熟悉這個訓練模塊的設備就要輪換到下一個訓練模塊,頻繁輪換帶來學生操作設備生疏,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學生需要參加各類綜合技能大賽制作作品或備賽訓練,并且訓練項目選擇與訓練實施全過程基本上由學生獨立完成,這種以教師為安全管理的主體轉變成以學生為安全管理主體,同樣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按照工程訓練的教學要求,在工程訓練過程中學生要在較短的過程中學會如何獨立操作設備。但是,學生由于缺乏相應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并且指導教師在短時間內對學生的情況了解不到位,對訓練過程中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點無法全面監控,相應的安全措施無法落到實處,致使學生在操作設備時頻頻出現安全事故。工程訓練教學過程中的安全管理沒有專人負責,造成安全管理制度貫徹執行不徹底,監督檢查力度不夠,導致工程訓練教學安全管理職責無法落實,安全責任不明確。
工程訓練教學涉及到大量的設備,存在設備布局不合理甚至占用消防通道或安全應急通道,現場水、電、氣線路混亂,儀器設備的操作規程不夠完善,有的設備無相應的操作規程或使用記錄等問題。工程訓練現場無安全警示標識或標識不明顯,消防通道和安全通道不暢通,未按規定配備滅火器,在一些危險設備上缺乏自動安全防護裝置,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例如車床缺少卡盤扳手安全歸位保險裝置,數控機床缺少帶有連鎖防護的防護門來保障設備和師生安全等。
工程訓練安全文化建設是保障工程訓練教學有序開展的基礎和靈魂,也是工程教育認證的迫切需要。工程訓練安全文化是在工程訓練實踐教學過程中,經過長期積淀,不斷總結完善形成的,是觸及師生靈魂深處的一種啟迪和喚醒,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師生安全意識,讓師生產生發自內心的自覺行動,是對工程訓練實踐教學中安全意識、素養和能力的綜合體現[7]。隨著“工程訓練”課程的改革和創新,要及時將安全文化融入實踐教學,通過采用示范教育、提示教育和警示教育等方式,充分利用安全知識宣傳欄、安全警示標識、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為師生傳播安全文化知識,充分發揮安全文化教育人、塑造人、規范人的功能,使安全文化與工程訓練融為一體,保障工程訓練實踐教學有序進行。
“工程訓練”課程的安排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各個學院的教學計劃,如果安排不合理會帶來安全隱患。例如:對于普遍出現的工程訓練時間短且參與訓練模塊較多導致每個訓練模塊周期短、輪換頻繁,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可以通過建立以訓練模塊的典型設備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識講解的微視頻庫,借助信息技術,把優質視頻教學資源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分享,學生充分利用零散的、碎片化的時間預學習,然后再進入工程訓練中心進行設備操作,這樣既可以提升工程訓練教學質量又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8]。對于學生需要參加各類綜合技能大賽制作作品或備賽訓練的開放式訓練而帶來的安全隱患問題,通過借助信息技術及時掌握現場學生的訓練情況并及時制止違規操作行為[5]。
建立和完善工程訓練中心安全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構建學校、工程訓練中心和指導教師、參訓學生的安全管理體系,對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訓練模塊采取雙重預防機制。雙重預防機制包括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風險分級管控需要建立工程訓練安全風險數據庫,繪制“紅、橙、黃、藍”工程訓練安全風險空間四色分布圖,設置工程訓練安全風險公告欄,制作工程訓練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從組織、制度、技術等方面對工程訓練安全風險進行有效管控,確保工程訓練安全風險始終處于受控范圍內,從根本上防范工程訓練安全事故發生,確保工程訓練實踐教學安全管理科學有序;隱患排查治理需要建立工程訓練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清單,制定工程訓練實踐教學日常安全運行的標準化文件并嚴格貫徹和執行,并根據誰主管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責任到人,層層落實,對工程訓練安全工作實行全面管理,實現工程訓練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的閉環管理。
安全事故是一種突然發生的、出乎意料的意外事件。因此,建立應急救援預案是高校工程訓練安全管理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應急救援預案應緊密結合工程訓練教學過程中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型、危害程度等制定相應的應急救援方案。應急演練是驗證制定應急救援預案是否可行有效、驗證預案在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緊急事件方面所具備的適應性并確保建立和保持可靠的聯絡渠道。應急演練目的是讓師生真正掌握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做到遇到事故臨危不亂,處置及時,將損失降到最低[9]。
7S管理是指企業進行“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和節約”方面的管理活動,是目前企業廣泛采用且行之有效的現場科學管理方法,并且7S相關管理已經在高校實驗室中進行了應用,有效改善了實驗室的環境,提高了學生的培養質量[10]。工程訓練中心開展7S管理能構建一個接近現代企業管理實際的工程訓練教學環境,確保工程訓練安全管理有序,使學生潛移默化接受企業管理文化熏陶,培養學生“安全、認真、規范、節約”的工程意識,符合工程教育認證的迫切需求[11]。工程訓練教學涉及到大量設備和師生的參與,安全管理壓力大,通過開展7S安全管理活動,有利于改善工程訓練教學環境,消除安全隱患,有利于在保證教學需求前提下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保障工程訓練教學良性循環,不斷提高工程訓練教學質量。
工程教育認證是評估專業的教學是否適合學生畢業后進入該領域從事專業工作的要求,工程訓練中心的安全管理是工程教育認證以學生為中心、對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視的體現。在工程教育認證的機遇下,通過不斷加強工程訓練中心安全文化建設、工程訓練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建設,借助信息技術和7S管理,并首次提出將雙重預防機制融入工程訓練安全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工程訓練中心的安全建設與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工程訓練教學質量,為更好地培養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基礎雄厚的“專門知識”
的專業型人才提供工程實踐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