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宇潮
(廣州市綠化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國對于環境的整體改善加大了發展力度,園林綠化綠籬種植的開展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生態平衡問題,還可以改善城市空氣環境,進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為了提高園林綠化綠籬種植的建設水平,相關單位必須應用正確的施工管理辦法和合理的園林養護技術。
綠籬是單位庭院、綠化帶不可缺少的種植類型,既有觀賞價值,又是區域間道路旁的隔離帶,綠化中常見的綠籬有平面綠籬,圖形綠籬和造型(或造字)綠籬三種。這些綠籬中常種植的樹種有山指甲、福建茶、黃素梅、紅花檵木等,山指甲粗生易長,葉色深綠,宜用于平面高大綠籬;福建茶粗生快長,葉色濃綠,宜用于近墻綠籬;黃素梅粗生,葉色黃綠,易造型,觀賞效果好,常用于造型綠籬;紅花檵木枝繁葉茂,萌芽力和發枝力強,樹態多姿,木質柔韌,耐修剪,是作綠籬的好樹種。
(一)種植地整理,植物賴以生存的根本就是土壤,植物在土壤里生根發芽汲取養分,由此可見,土壤對植物非常重要。因此,在園林綠化中也要重視種植地的土壤,及時整地。在綠籬的種植地要深翻土,清理雜質、垃圾、石塊等,如果種植地的土壤被嚴重污染,要及時換土。為了讓植物生長得更加茂盛,更好地適應周邊環境,增加土壤中的養分,可以在種植綠籬前適量施肥,如腐熟的蔗渣、雞糞、草木灰和農家肥等,然后再進行改土,充分攪拌基肥和土壤。
(二)綠籬的種植,在園林綠化中綠籬有不同的應用,根據用途的不同,種植時的距離也要有所調整,例如可以選擇距離單行、雙行或者多行種植。在花壇或者人行道上種植綠籬,需要形成較大的色塊或者防護綠墻,此時較適合采用雙行或者多行種植。值得注意的是,雙行式種植綠籬需要交叉排列成三角形,使整體效果更加美觀。在種植綠籬時不僅要考慮種植的距離,還要考慮種植的密度,根據不同的樹種、苗木規格、種植地帶的寬度、使用目的及周邊環境確定綠籬的種植密度。如種植防護綠籬時,間距要緊密,綠籬作為界線標志地要使間距種植更為疏松。萌芽力強、生長速度快的綠籬品種不宜采用密植,而相同品種和規格小的需要密植。在光線較弱的環境下應當疏植,種植環境較好種植帶較寬,受限制小時可以密植。通常種植的株行距為15-50cm,綠墻種植的株行距較大,通常為1.0-1.5m。苗木規格越大,株行距也要隨之擴大。在種植時不能外露土球,也不宜種植過深,種植過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植株的生長。最后在種植后要定期修剪枝葉,夏秋季節植物茂盛要修剪多一些,再澆足定根水,扶正壓實苗木,使苗木更好地生長。
在園林綠化綠籬種植項目的建設階段,必須確保綠籬種植有充足的貨源,并對綠籬材料進行假植保存,才能使綠化效果更強。這就要求在移栽綠籬時,使用專用的材料進行保濕遮陰并及時修剪,減少水分蒸發,保護植物根系,提高綠籬成活率。同時,在綠籬的生長過程中,如果陽光強度很高,則應將植物進行遮陰,減少植物蒸騰。選擇合適的遮陽網,并針對不同強度的陽光進行灑水。必要時給植物輸營養液,保證綠籬體內養分均衡,提高成活率,提升景觀效果。養護工作應該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以增加養護工作對園林綠化綠籬的正面影響。
綠籬要不斷修剪,肥水條件要求較高,初植綠籬,按設計要求的籬寬,挖40cm深的溝,填上純凈肥沃的客土,或在客土中拌入適量腐熟的有機肥或復合肥,這樣植后生長快。施肥原則是基肥足追肥速,以氮為主,磷鉀結合,勤施薄施,剪后必施,必要時還進行根外施肥。水分管理,以保濕為主,表土干而不白,雨后排水防積水,以免引起爛根,影響生長。
為了更符合設計的要求,通過人工修剪的方式剪成圖形綠籬、平面綠籬和造型綠籬。修剪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植物頂端生長的強烈優勢,加速腋芽的萌發,促進枝葉的生長,使墻體更加繁茂。綠籬枝繁葉茂更易修剪成型,可提高設計的觀賞效果。在修剪過程中,要遵循從小到大,反復修剪,線條流暢,按需成型的原則。新植綠籬高度按設計要求進行修剪,若無具體規定,可以按實際情況,遵照矮籬20-25cm、中籬50-120cm、高籬120-160cm、綠墻160cm以上進行修剪。在剛開始時對修剪技術的要求是:當綠籬長到30cm高時進行修剪,3-5次大概修剪成初步的形態。每次修剪完后要清除多余的枝葉,完成肥水管理后,新的枝葉長至4-6cm時再進行下一次的修剪。如果前后修剪的時間過長,就會導致綠籬失形。在惡劣天氣如下雨、強風、起霧等不宜開展修剪工作。在修剪綠籬時,目前通常采用手工操作,用鋒利的刀口緊貼綠籬的表面,避免漏剪或者重剪,影響整體效果。對繁茂的枝葉要多剪一部分,枝葉稀少凹陷的部分少剪,在直線平面處可用拉線的方式修剪。造型綠籬如蘑菇形、扇形、長城型或圓形等,應該以造型為標準進行修剪,頂端多剪,周圍少剪。當綠籬生長至可達到設計的要求再去修剪就是定型修剪,全部剪去多余和新長出來的枝葉,更好地保持設計的形態。
通過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能夠更好地保護園林綠化綠籬的健康生長,一般來講,采取化學防治技術與生物防治技術,均能夠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與生物防治技術相比,化學防治技術的效果更快,但是,因為需要使用大量的農藥,會給周圍環境帶來嚴重污染,從而破壞現有的生態平衡。采用生物防治技術,可以有效保護生態平衡,但是,在實際防治的過程中,由于此項技術仍然存在一定缺陷,普及范圍較小,而且防治成本較大。要想提升園林綠化綠籬的病蟲害防治效果,有關部門需要采用綜合防治技術,并構建完善的防治體系,不斷提高園林綠籬景觀的觀賞價值。
土壤質地及理化性狀會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質量。在園林綠化綠籬種植工程正式施工前,必須仔細全面調查工程區域內土壤的實際情況,有條件的可以采樣并做好相應的化驗和分析,然后根據綠籬生長情況和土壤實際情況,做好營養補充,確保為綠籬生長過程提供充足的營養需求。另外,施工單位還要根據綠籬的生長需求對綠籬進行施肥,避免土壤養分不足,造成綠籬生長緩慢、萎黃等。在對土壤開展養護工作的過程中,還要控制好施肥量,避免肥力過剩導致綠籬死亡。
綠籬是四季常綠性的植物,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人們對綠化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加注重生活環境的舒適美觀,所以引進了很多彩化樹種。彩化樹種觀賞度高,但某些種類的彩化樹種耐寒能力較差,冬季氣溫低易造成凍害。防寒工作不到位,會大面積凍傷或死亡,影響觀賞效果,也會對園林綠化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冬季的防寒工作在綠籬養護中非常重要。防寒措施主要有在霜凍前進行灌水;用稻草或薄膜覆蓋植物;根據植物的不同耐寒能力進行相應的修剪,充分地木質化枝條,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使植物可以順利越冬。
園林綠化在城市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園林綠化不僅可以為城市居民營造舒適美觀的環境,還可以改善生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綠籬作為園林綠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刻影響著園林綠化工作的美觀效果。因此,要加強對綠籬的種植和養護工作,加強管理,減少在綠籬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病蟲等危害。使園林綠化充分發揮生態功能和城市功能,促進和諧美好城市的構建,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