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
(喀喇沁旗文化館,內蒙古 赤峰 024400)
新時期,人民群眾對各類文化活動的需求顯著增加,合理有效地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能夠最大程度豐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也可維持社會秩序穩定,增加我國文化實力,提升人民群眾綜合素質。為此,在組織開展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需結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特點,分析群眾實際需求,找準切入點,統籌安排,以確保各類文化活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提升群眾的文化修養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關鍵任務之一,能夠運用多樣化的方式開展。其中群眾文化活動是一種貼近大眾、受到大眾廣泛認可的方式。群眾文化活動能夠對于知識進行傳遞、發揮育人功能,使群眾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到更多的文化知識,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
在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現今,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提升,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同時,開始追求精神文明。人民群眾素質提高了,在日常生活中知禮儀、講誠信,有助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因此,需要深入基層,了解每個地區的風俗特點,并根據當地的文化特色,向基層群眾實施文化建設。在實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因部分地區在基層的宣傳工作不到位,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不夠,導致我國部分地區的特色傳統文化逐漸消亡或已失去當初的韻味。傳統文化的失傳以及文化的變味,均是我國的損失。基層群眾的生活環境比較特殊,因此基層群眾的文化需要符合當地的文化環境,要樹立基層群眾的文化自信心,并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積極參與到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
在我國,大部分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都是由群眾自發的,導致活動缺乏物質支持和規范化指導,活動的規模和方式受到限制,不能充分滿足基層群眾的學習需求和生活需求,導致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水平受到影響。同時,當地相關基層部門,不能給予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足夠的重視,導致群眾的文化活動不能得到當地組織的支持和幫助,無法獲得資金支持和精神支持,難以保證活動開展的質量。另外,由于一些地區的基層部門,無法真正了解基層群眾的需求和活動方向,不能提高文化活動組織的價值和意義。
新時期,各個地區群眾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常見的活動包括群眾性文藝匯演、廣場舞、扭秧歌、集體健身操等,各個學校為滿足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廣泛組織辯論賽、朗誦比賽、唱歌比賽等活動。這些群眾文化活動普遍存在群眾參與熱情不足的問題,這與活動組織策劃等因素相關。負責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相關人員對活動的理解過于主觀,缺乏精細化組織策劃,對活動參與者的實際需求分析不足,進而導致群眾對此類文化活動缺乏興趣。同時,很多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大于內容,活動組織者注重活動場地及舞臺等形式設計,忽視了群眾對文化活動內容的要求,這也導致各類文化活動無法發揮出應有的良好作用。
對人民群眾而言,因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不同,對文化的欣賞不同,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需要提供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符合大眾的生活環境。在具體實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因文化活動內容較單一且文化藝術水平較高,年輕化較顯著,而農村的年輕人較少,因此文化活動只能滿足少部分人的需求,使文化建設活動的受眾范圍縮小。此外,部分地區實施基層文化建設地點在城鎮地帶,而在偏遠的鄉村根本看不到文化建設人員的身影,使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只停留在表面。
隨著我國基層群眾生活質量的提升,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也需要得到滿足。為了使基層群眾在生活中,可以提高積極性、樹立自信心,我國基層組織部門,將文化活動作為基層工作導向,充分發揮領導和指導的作用,幫助基層群眾建立健全文化活動制度等相關事宜,從而全面提高文化活動的意識。另外,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文化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背景下,在我國農村地區,是基層文化活動組織與開展的重要地區。作為基層組織,要不斷創新工作方法,革新工作理念,促使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工作高效開展,全面提高基層群眾的文化素養。相關基層工作領導組織,要建立健全基層文化設施、建立文化活動綜合工作站,設置固定的文化活動場地,為基層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文化活動平臺,幫助其通過親身體驗,提高文化活動意識和理念,切實落實基層文化活動組織工作。比如:基層組織部門,要設立固定的乒乓球活動站,為群眾免費提供球拍、乒乓球、球臺等必備設施,提高活動質量和水平。
群眾文化活動需要服務群眾并面向基層,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期間需要大力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繼承并發揚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以帶動建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各地區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期間要分析群眾的實際文化需求,將其與傳統文化藝術相結合,合理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相關內容,進而提高文化活動的藝術性及趣味性,使群眾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文化活動之中。比如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各地區可利用中秋節的文化藝術內涵,組織群眾賞月,制作月餅,并舉辦中秋歌會等活動,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同時,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期間要加強對群眾的組織與引導,充分發揮群眾的主觀能動性,鼓勵群眾在文化互動中自我服務、自我表現、自我教育,使群眾成為文化活動的核心,在文化互動中充分認識自我,并能夠有所收獲,以此來確保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轉變傳統的文化活動模式,使文化活動形式及內容均能夠滿足新時期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
在新時期,為了使群眾文化活動更加高效的開展。有關部門應該做好群眾文化活動管理工作,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管理水平,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展工作:第一,應該要求鄉村群眾文化活動組織定期舉辦會議,對于最新的群眾文化活動進行介紹、宣傳,使新的群眾文化和傳統的群眾文化相聯系,使群眾文化活動包含更加全面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還應該分析不同群眾文化組織所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現狀,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進行解決,確保所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是有效的,能夠充分地發揮作用。第二,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合理的對于不同類型設施設備進行應用,并由專門人員負責對于設備進行管理。并對于群眾進行引導,使群眾自覺的對于器材進行保護,防止器材被破壞的情況發生。在這個過程中,還應該定期對于器材進行維修,找出其中損害較為嚴重無法正常應用的器材,并對其進行上報,由主管部門從現實情況出發,對于活動器材進行更換。
群眾文化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環,直接關系到小康社會的和諧穩定,關系到群眾精神文化層面的幸福感與滿意度,需要全社會各級力量共同參與到群眾文化的建設中來,為了長久發展作出共同努力。同時,在開展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最終實現對于傳統的合理創新,賦予新的生命力,更加豐富完善群眾文化的內涵,實現多元化、多樣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