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藜 周燕虎
“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昂揚精神。”品味和體悟習主席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不難發現,我們的建黨百年史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一百年,是“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的一百年,是“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一百年,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的一百年。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正是因為無論風吹浪打還是風和日麗,都能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昂揚精神,從而推動中華民族這艘巨輪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我們黨在斗爭中誕生,在探索中發展,在艱苦奮斗中成長壯大。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哪個黨像我們這樣,遭遇過如此多的艱難險阻,經歷過如此多的生死考驗,付出過如此多的慘烈犧牲。然而,憑借那么一股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我們黨才能面對千難萬險而毫不畏懼,面對千山萬水而堅毅向前,不僅戰勝了前進道路上的重重艱難險阻,還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由此可見,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黨無精神不興。馬克思主義戰爭觀認為,物質因素決定戰爭勝利的可能性,精神因素則是將這種可能性變為現實性的決定因素。從長征路上前仆后繼到敵后抗日浴血奮戰,從解放戰爭橫掃千軍到抗美援朝以弱勝強,從新中國百廢待舉到建設年代激情燃燒,從改革開放春潮涌動到新時代活力迸發,無數實踐表明:一個民族的復興,離不開精神旗幟的引領;一個政黨的強大,離不開精神力量的熔鑄。因為精神所在,就是血脈所在、力量所在,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氣神所在。
強大精神力量的凝聚形成,從來不會從天而降、一蹴而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出來的,是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薪火相傳、忘我奉獻出來的,并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活動中開花結果,積淀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為我們行穩致遠提供了豐厚滋養。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積極把艱苦奮斗內化為高度的政治自覺、進化為主動的事業追求、轉化為強烈的責任擔當,大力發揚“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事業中,擼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攻堅克難,以永不懈怠的昂揚精神闖關奪隘,奮力譜寫新時代艱苦奮斗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