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程,俞潔瑩,陳奕杰,周子榮
(上海健康醫學院醫學影像學院,上海201318)
“付費自習室”來源于“學習型”社會的不斷強調。與圖書館、獨立書店、咖啡館等不同,在“付費自習室”中的用戶往往是對于學習有著精準需求的用戶,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需要從日常生活中分割出屬于自己的“小小天地”,進而專注于自己的事情不被打擾,享受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付費自習室”的時間安排有彈性,設有單桌、獨立包間等,能預約而不必搶座、排隊。可以說,在這種自習室當中能感受到更好的學習氛圍,獲得更高的學習效率。同時也順應了學習型社會的趨勢。
在中國,“付費自習室”進入大眾視野的時間不長,但也曾登上過熱搜,獲得過一定的社會關注量。到了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該行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因為“付費自習室”大都集中于一線城市當中,由此也面對著越來越多其他“收費自習室”的挑戰,要想提高公司盈利額,將目標轉移至中小型城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同時參考當今共享經濟的理念,將公共圖書館和付費自習室相互結合形成一種全新的商業運轉模式更是一種不錯的嘗試。
早在20世紀80年代,按時間收費的自習室就在日本和韓國流行開來,2015年播出的韓劇《請回答1988》讓國人了解了“付費自習室”。“中國第一個實行‘付費自習室’的是山東省的一所大學,其自考室的772個席位已從免費改為有償。每個座位開始以5元的價格出售,這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解決學生‘搶占’自習室的問題”[1]。
2.2.1 裝修環境
當人們走進一個空間時,好的裝修風格能加分不少。目之所及,能夠讓人感到舒服自在,就如同人與人相遇一樣,擁有好的第一印象,這便是很大的成功。良好的環境還可以使人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提前進入“沉浸式學習”。
2.2.2 硬件設施(學習方面)
“付費自習室”通常是將幾排長條形桌子分割成許多單獨的小隔間,用戶在這種小隔間里學習,這是相對簡單的自習室;而高端的自習室,在不同的房間里配備有不同的功能,有些是單純的自習室,有些則是研討室,大家可以在此共同思考問題,想出解決方案。
2.2.3 硬件設施(其他方面)
大部分的“付費自習室“會為用戶提供無線網絡、打印機、加濕器、空氣凈化器、降噪耳機、靜音地毯、寄存柜等基本服務。在一個單獨的公共休息區域里,還能提供咖啡、點心、便餐等延伸服務,這樣人性化設計也是吸引用戶的重要法寶。
2.2.4 開放時長
靈性的開放時間是其一大特點。下半年是繁忙考試期,在重大考試(比如職業資格證考試、四六級考試、考研等)前的1個月內,許多“付費自習室”會選擇周一至周日無休,24 h全天開放。而在淡季,開放時間一般為10:00~22:00。總之,開放時間的長短一般取決于用戶數量的多少。
2.2.5 安全系統
“付費自習室”采用全自動門禁,當自習室達到一定的人數時,智能門鎖會自動關閉,停止進門服務。門店設有緊急出口,無需專人值守,同時也減少了雇人成本。
2.2.6 收費
顧客可提前在網上預約座位,預約之后系統會提供二維碼給用戶。當到達自習室門口時,閘機通過識別二維碼通過個人信息認證,從二維碼識別成功的一刻開始計時,到最后離開時結束,用這段時間作為消費金額的標準。同時,選擇不同的位置會有不同的收費,最后通過之前綁定的支付方式由系統自動結算扣錢,這樣的付費方式省去了很多步驟,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當然,根據個人需求,還有會員制,提升了消費的多樣性。
“付費自習室”的理念類似健身房與在家鍛煉,有些人的家中既有空間也有器材,但依然選擇在健身房辦卡來鍛煉自己的身體,這印證了“他律”的重要性。在這樣一種地方能夠使其更加專注,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享受高品質的學習方式,使更多對學習方面有高要求的人獲得高學習效率,進一步影響他們的學習方式。
目前,“付費自習室”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想要運營好這樣一個大項目,還是充滿著風險與挑戰。首先便是成本問題,無論是設備的維護、裝修還是租金,都需要投入不少的資金。如何用最小的成本給顧客提供最舒服的學習環境,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如何維持顧客新鮮感方面,小組通過調研觀察,發現很多去“付費自習室”的人只去1次,之后便沒了興趣,這些人大都是從網上看到或者從朋友那聽說這樣一個新潮的地方,然后以一種參觀網紅店的態度來“打卡”,他們并不是真正被“付費自習室”本身吸引,而是為了趕時髦。
此外一個突出問題為:在如今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人們早已習慣“快生活”的節奏。在經濟學上,有需求才有供求,飲食方便催生了快餐服務,取件方便誕生了快遞服務,人們在這樣一種“懶惰”的生活中,或許都不想去學校免費的圖書館,如何讓他們出門花錢去“付費自習室”呢?而且這樣一個地方本身對于人的經濟實力是有一定要求的。這些問題都是當前“付費自習室”真真切切面臨著的。因此,以下探討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
張賀認為“公共文化空間供給不足是付費自習室流行的一個重要背景。上自習最好的場所顯然是教室或者圖書館。但教室占不到座位,圖書館數量少、空間不夠、分布不均,一些人只好選擇付費自習室。如果政府能加大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使其更加便利,相信愿意來免費場所學習的人會更多”[2]。在不斷發展公共設施的背景下,可以和有關部門達成合作,適當降低付費金額,同時增加公共設施,例如由相關部門提供圖書、參考資料甚至桌椅等;同當地社區合作,提高社區人民的“學習力”,開展社區之間的學習研討會,定期舉辦知識競賽,這些活動不僅能促進鄰里關系、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還能提高人們的知識水平,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
“付費自習室”要想更進一步發展,就需要走出大城市這個舒適圈。在大城市當中,“付費自習室”雨后春筍般地出現給這個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同時,人們已經開始對“付費自習室”減弱了興趣。因此,將發展重心向中小型城市轉移并且在其原有的商業思路上進行拓展便是一個好的出路。在一、二線城市當中,依然可直接采用傳統“付費自習室”的運營方式,但在教育系統不發達的城市,則可采用“自習室+補習室”的模式,在自習室當中分割出空間用于開展興趣班。這樣的改變有何好處呢?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要求孩子從小就至少掌握一門才藝,從而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獲得額外的加分,要學習才藝就需要學習場所,“自習室+補習室”則可提供這樣一個空間,用“租”的形式將房間租出去,收取租金,得到提成,獲得利潤,不過前提是不允許吵鬧的興趣班入駐,否則就會失去了自習室本身存在的意義。將自習與補習相結合,可以給人們帶來更多去收費自習室學習的動力和理由,商家也能從中獲得高的利潤。經營好一個自習室并不容易,要順應市場、引導需求、做出改變,才可與同行業的其他競爭對手拉開差距。
有些“付費自習室”開在城市寫字樓當中,這是因為許多人忙于考各種證或者單純想要提升自我,常常是“工作+學習”兩者兼顧,而為了取得更高的學習效率,選擇離工作場所近的“付費自習室”就會成為他們的首要選擇,從工作或日常的瑣事中剝離出來,實現沉浸學習;有些“付費自習室”選擇開在人流量大的商場附近,這當然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能夠使游客對此產生興趣,親身體驗,達到了增加顧客數量的目的。如能收獲一批“死忠顧客”,對于提升知名度更有極大的幫助。但在筆者看來,這些方法還遠遠不夠,在“終身學習”被不斷強調的當今,每個年齡段都有學習的義務。線下方面,可根據不同的年齡段進行不同的房間設計和功能安排,開展屬于不同年齡的研討會,提高人們的興趣。線上方面,則可利用互聯網的影響,推出APP,提升知名度。
“付費自習室”只是眾多“學習型”社會帶來的誕生產物之一,它提供給人們學習的“硬件”,但與此同時,人們的“軟件”也應該跟上。“學習型”社會要求人們愛學習、想學習、會學習。因此,只有學習的場所還遠遠不夠,關鍵是人們愿意花時間乃至金錢去學習。在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的當下,花點時間在學習上,給自己“充電”,把節奏慢下來,活出有意義的人生,這難道不令人動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