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郝麗云
急性瘤胃臌氣又被稱為氣脹病,是牛羊養殖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內科病。該病不僅發病較急,同時病程較短,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常常會導致牛羊因窒息而死亡。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就牛羊急性瘤胃臌氣的發病原因、臨床癥狀以及治療措施介紹如下,希望能夠為養殖戶提供參考以及借鑒,幫助其提高經濟效益。
急性瘤胃臌氣作為一種前胃疾病,往往是由于病畜采食了過多肥嫩多汁并且容易發酵的豆科牧草、雨后水草以及露水未干的青草等草料引起的。這些草料往往會在病畜的瘤胃中發酵,導致瘤胃內產生大量的氣體,因瘤胃體積迅速增大甚至過度膨脹而導致急性瘤胃臌氣的發生。
病畜采食了寄生有霉菌或者腐敗變質的飼草、容易分解或者被冰凍過的塊根類飼料、劣質的青貯飼料等也會導致該病的發生。
如果病畜誤食了毒芹、烏頭以及秋水仙等對瘤胃具備一定麻痹作用的毒草,也會導致急性瘤胃臌氣的發生。
牛羊急性瘤胃臌氣還常常繼發于創傷性網胃炎、食道梗塞、腸阻塞、破傷風以及腹膜炎等各種疾病。
牛羊急性瘤胃臌氣常常發生于牛羊采食大量容易發酵飼草后不久。患病牛羊的腹圍突然增大甚至超出其脊背,其噯氣以及反芻停止,瘤胃蠕動逐漸減弱直至消失。病畜無法正常呼吸,脈搏頻率加快但是較為微弱。對瘤胃進行叩診可以聽到明顯的鼓音。病畜腹痛難忍、難以站立、張口伸舌、常常鳴叫,在發病后期容易出現倒地窒息的情況或者因心臟麻痹而死亡。一些病畜在發病后僅僅1 ~2 h即會死亡。
一旦發現牛羊患有急性瘤胃臌氣,必須立即對其進行治療。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應當以阻止發酵、排氣解壓,將瘤胃內有害內容物除去以及幫助病畜恢復機能為治療原則。
如果病畜為輕微發病,首先應將其站立于斜坡上,保證其頭部位置明顯高于后驅位置,接著在病畜口中橫置一根涂抹有松餾油的木棒,使木棒的兩端露出口角以外,用細繩將木棒系緊并將其綁于兩側角基部,通過病畜的不斷咀嚼而促進其噯氣。
如果病情較為嚴重,必須爭取時間對病畜進行瘤胃穿刺手術來急救。通過對瘤胃放氣,可以幫助病畜有效緩解其腹部壓力。剪去病畜左肷部的毛發并對其進行消毒,對準方向后將套管針刺向病畜的瘤胃,接著將針芯拔出,留置套管進行放氣。
在實際的放氣過程中,必須將病畜的腹壁壓緊,使其腹壁于瘤胃壁處于一個緊貼的狀態,與此同時要保證放氣過程緩慢進行,以防因放氣速度過快而導致病畜發生腦貧血。
在建植人工草場的過程中,可以將豆科牧草以及禾本科牧草進行混合種植,一方面有效提高產草量,另一方面增加牧草的適口性,此外,也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牛羊采食了過多的豆科牧草導致膨脹現象出現。
在牛羊飼喂過程中,不得為牛羊單獨喂食幼嫩的豆科牧草,而是應當將其與其他牧草混合后飼喂牛羊,或者在給牛羊喂食豆科牧草之前先為其喂食纖維含量較高的干草,從而有效避免急性瘤胃臌氣的發生。與此同時不得給牛羊喂食發霉腐敗的草料、分解的塊狀飼料以及劣質青儲飼料。
在牛羊由舍飼轉入放牧的過程中,盡可能避免在剛下雨后或者清晨有露水時進行放牧。可以先在草質較差的草場放牧,待牛羊半飽后轉入草質較好的草場,實行全日制的放牧,以防牛羊因食入過量幼嫩牧草而出現急性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