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見
(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徐州 221006)
“歷史方位”是指我國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是一個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歷史發展過程,它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變化和社會發展合力的結果。關于社會主義歷史方位的視域,主要是通過社會主義歷史方位的斷定來觀察我國社會主義運動所經歷的非比尋常的各個發展階段,研究百年大黨在這些特定發展階段怎樣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相適應的目標任務及其實現的邏輯關聯,找尋黨領導、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奪取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偉大勝利的秘訣,揭示在“偉大事業”的演進中、時代轉換背景下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發展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展示我們黨的卓越領導能力和無窮的集體智慧,用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關鍵是馬克思主義行的科學論斷。
時代問題在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中是一個十分重大的問題,時代的劃分意味著社會矛盾和發展主題發生了深刻變化,它是斷定“歷史方位”的根本指向,“歷史方位”借助時代轉換來斷定,時代轉換以社會主要矛盾和發展主題轉變為標識。
新中國:肩負“站起來”的歷史使命。從民族危亡、覺醒尋路到當家作主的歷程,承載著一代代中國人“站起來”的期盼。為尋路,仁人志士奔走呼喊,為宣傳馬克思主義,先行者們拋頭顱灑盡熱血,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就有了堅定的領導力量,黨把民族獨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寫在自己旗幟上。在革命與戰爭的時代主題下,以毛澤東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重擔在肩,領導中國新民主革命,徹底推翻“三座大山”,徹底摧毀“兩半社會”舊中國,締造了新民主主義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書寫了中國革命的“上篇”和“下篇”,建立了社會主義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再次主宰了自己命運,中國人民真正成為了國家主人,站了起來!
新時期:勇擔“富起來”的社會發展使命。冷戰結束后,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中國決定改革開放。黨的十二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嶄新命題,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進入新時期的歷史方位。從傳統社會主義到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曲折抉擇過程,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解放思想,發展生產力,勇立時代潮頭,胸懷人民“富起來”的期望,奏響了一曲曲春天贊歌,回應了人民的新期待,改革開放“富起來”也就成為新時期最鮮明的時代標簽。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實現強國夢。“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既是一個基于歷史方位視域的重大判斷,又是黨的政治宣告。從開辟新路的勇毅到篤定道路的砥礪奮進歷程,滿載著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強起來”的急盼,“強起來”成為了新時代最靚麗的底色。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代最鮮明的旗幟,在這面旗幟感召下我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14多億人民正鼓足干勁大踏步邁向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新征程。
“新中國”歷史方位的宣告。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要矛盾和發展主題演變標志著舊中國的徹底毀滅和新中國歷史方位的到來。面對全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嶄新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有益探索,這時期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依據國情,黨中央將工作重點轉移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計劃分“兩步走”,建設“兩個文明”新中國,掀起實現四個現代化高潮,開啟建設社會主義新征程。
“新時期”歷史方位的斷定。發展主題的演變:鄧小平理論引領下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成功接棒。黨的十三大做出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把建設富強民主文明“三位一體”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為奮斗目標,相繼提出了“三步走”和“兩個百年”發展戰略規劃。經過黨的幾代領導集體的接棒奮斗,前二步目標任務提前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清晰具體。在科學發展觀引領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發力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布局也就由“三位一體”上升為“四位一體”,從“三步走”發展戰略到“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細化,再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完成了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目標的演進。
社會的主要矛盾重新確立:改革開放“富起來”內在邏輯。十一屆六中作出的社會主要矛盾正確判斷,是對“社會主義本質”問題的一次科學回答,找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技術創新。堅持改革開放基本國策,是強國富民的有力措施和實現路徑。
發展主題的演變:“兩個百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接續
現實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所取得的十個方面巨大歷史性成就和引發的九個方面的歷史性變革,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也是黨團結帶領人民開創光明未來的必然要求。我國綜合國力已進入世界前列,穩步邁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表明我國社會主義主義已經躍進了嶄新時代。
理論依據。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在21世紀的中國接續發展,拓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馬克思列寧的經典理論強調,共產主義的實現要經歷包括過渡時期在內的三個發展階段,作為共產主義第一發展階段——社會主義階段,也是要經歷若干個不同的發展時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然要過渡到社會主義較高級發展階段。
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決定了我們必須實現新發展理念下的高質量發展,更加重視全面與共享,更加重視質量和效益,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中國共產黨一經選擇馬克思主義就堅定地信仰之,并篤定共產主義必能實現的信念。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提出,我們要經過人民共和國,由農業國進到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較早地指明了新中國“偉大事業”的演進路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科學社會主義原則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歷史結果,標志著人類進步事業和社會主義力量的發展壯大,實現了社會主義由一國到多國的偉大實踐,開啟了社會主義在世界東方的偉大時代。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黨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力,依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人類史冊的奇跡。歷史第一次地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基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以人民為中心,以民族復興大任為恒久的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科學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黨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及時開展真理標準大討論,在關乎國家前途命運的十字路口鎖定了“改革開放”的選項,堅決地按下列“回車鍵”,中國的社會主義實踐走過傳統迎來了共同富裕的新時期。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在建設小康社會的征途中,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給黨和人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政治遺產。面對國際風云詭譎,我們黨篤信馬克思主義,成功抵御住共產主義運動中遭遇的腥風血雨,堅定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奮力接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并成功地推向21世紀,歷史和事實再次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推進“偉大事業”,黨莊嚴宣示治國理政“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我們之所以能夠創造出人類歷史上前無古人的發展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基本態度是:既不丟老祖宗,又別開生面;不是僵化教條地“照著講”,也不是另起爐灶地“另外講”,更不是改旗易幟地“反著講”,而是繼承發展地“接著講”“接著干”。中國應當“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習總書記形象地把它比喻為腳和鞋子的關系。路在腳下,沒有誰能比開辟這條路、走在這條路上的中國人民更有發言權。中國道路是否是人間正道,國外看客說了不算,歷史自有其回音。現在,最關鍵的是堅定不移走這條道路、與時俱進拓展這條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推進“偉大事業”,時刻銘記賡續初心勇擔當、接續奮斗再出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中國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更好地感悟初心、砥礪初心、賡續初心,在現代化新征程上跑好實現共同富裕的歷史性一棒,在新發展理念下實現高質量發展,帶領人民群眾過上高品質的現代化生活。
推進“偉大事業”,必須放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愿景。中國共產黨時刻將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命運捆綁在一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使我們國家快速發展,使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而且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今朝的風流人物要時常自問:新中國是怎么建立起來的、新時期是怎樣開辟出來的、新時代是如何拼出來的。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我們要牢牢把握新時代特征,始終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價值追求,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取得更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