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怡 云南師范大學
藝術活動既是人類的社會實踐,又是以個體的藝術創造為基本表現形式的精神活動。而在這一項精神活動中,想象在藝術活動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過想象,藝術活動才可以有序開展,而想象又必然受到藝術家個人經歷的影響。
“想象”一詞,最早是由亞里士多德提出來的,他在《論靈魂》中寫道:“想象和判斷顯然是不同的思想方式。因為想象存在于我們意愿所及的能力范圍之內,但是,我們卻不能隨心所欲地形成意見;因為意見一定要么是錯誤的,要么是正確的。”想象作為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思維能力,在藝術活動中同樣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貫穿于整個藝術活動中。按照“藝術分類的原則應當從審美與藝術的時間和經驗出發并與一定的藝術理論體系,特別是一定的藝術本質論相融合、相統一,而不能游離于他們之外。”
一切藝術的來源都是藝術家作為創作主體對生活的經驗和感受,但是無論創作主體生活閱歷與經驗多么豐富,對生活的認識多么深刻,都無法窮盡一切,總會有盲點,想象在此時就發揮了補充和完善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增強作品的趣味性、藝術性,提高作者情感的表現力度。最好的例子便是蒲松齡寫妖怪、描狐貍,誰也沒有見過花妖狐仙,蒲松齡硬是憑借想象的翅膀,飛翔到了他未涉足過的世界。他筆下的花妖狐仙不再全是吃人血肉、吸人精氣的妖魔,反而比人類更加有情有義、有血有肉。最后他為后世留下了《聊齋志異》這樣的傳世佳作。這就是所謂藝術想象是“舊材料的新綜合”。
想象可以幫助我們在藝術活動中,從現實生活越入感性天地。這一點在語言藝術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這樣平淡而樸實的詩句,卻仿佛讓讀者站在了雨后的寂靜山谷中,耳邊好像還隱約可以聽見蟲鳴聲,深深呼吸一口,帶著一絲初秋涼意的空氣涌入肺腑。還有“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在這再普通不過的風景后面,隱藏了詩人最自由的想象,詩人其實就是雨中的山果,就是燈下的草蟲,詩人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的一分子,那么他的感受也就是大自然的感受的一部分了。我們讀到這些詩句時,若不展開想象,設身處地站在詩人的角度是永遠也無法體會其中的情感與感受的。語言藝術中的絕妙世界,非想象不能觸碰。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想象也同樣來源于生活。就像魯迅先生說的:“描神畫鬼,毫無對照,本可以專靠神思,所謂‘天馬行空’地揮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卻是三只眼睛,長脖子,也就是正常的人體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長了脖子二三尺而已。”更何況沒有人的人生經歷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也沒有人的想象會是完全相同的。這一情況最好的例子便是不同畫家對同一題材的描繪。在歐洲,長久以來,不斷有畫家根據圣經描寫的故事來進行繪畫。但他們都又根據自己所處的時代不同來創造不同的作品。13 世紀時喬托的《哀悼基督》與17 世紀時卡拉奇的《圣母哀悼基督》中都有對基督在十字架上被絞死以后,圣母瑪利亞擁抱自己孩子悲痛欲絕場景的描繪。畫家展開想象并聯系自己的生活閱歷,選擇了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喬托的圣母不敢置信地懷抱著自己的孩子,臉上寫滿了悲痛欲絕,讓觀眾也可以通過想象體驗到這位母親的悲傷。卡拉奇的圣母攤著一只手,將基督的頭放在自己腿上,下垂的眉眼、發紅的眼睛與鼻尖,悲傷中仿佛還透露出一種無奈,畢竟這位母親從自己受孕時就已經得知自己的孩子注定會為了解救蒼生而死去。想象的理論讓同樣的題材綻放出不一樣的藝術光輝。
因此,想象可以彌補藝術活動中主體經驗的不足,可以幫助藝術家創作新的藝術形象。黑格爾說:“如果談到本領,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高爾基說:“藝術靠想象而存在。”雖然他們的表述都不相同,但都證明了想象在藝術活動中的重要性。
總體來說,想象可以為藝術家所積累的藝術物象解鎖,使并不在同一時空的物象組合融匯在一起,組成新的物象系統,使藝術家借助藝術品宣泄的情感能得到更好的表達。想象可以賦予藝術家創造力,突破陳規,創造出新的藝術形式或者藝術表達,這也是人類藝術活動可以不斷發展、創造、產生豐富多彩藝術形式、門類的原因。想象力扮演著積極、能動的作用。
在藝術活動中,想象力的豐富或匱乏,可以直接影響到成品的成功與否。而想象也可以在長期的藝術活動中得到錘煉與升華,最后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與審美品位。想象與藝術活動相輔相成、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