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霞
(河北省隆堯縣城關校區,河北 隆堯 055350)
寫作源于生活,生活為寫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有些小學生一提到習作課就頓時沒有了興趣甚至是害怕上習作課害怕寫作,究其原因就是脫離生活。教師在上習作課的時候,側重于對學生的立意、布局謀篇等技術性的指導,卻忽略了真實性的情感與興趣,這樣就造成課堂很枯燥、乏味,學生提不起興趣。而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因為對習作沒有興趣就應付差事,寫出來的文章很空洞、缺乏情感,這樣的惡性循環只能加劇學生和老師對習作課的畏懼。教師可以在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把習作與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寫作的一大要素就是素材,很多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很難下筆就是因為素材缺乏。教師就可以從這個方面入手來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素材,并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從而培養對寫作的興趣。例如,第二單元的習作課《觀察日記X則》之前,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用爸爸媽媽的手機錄制自己近期生活中留心觀察的事物,題材不限,再用QQ發到老師這里,上課的時候老師會挑選幾個小朋友的視頻來播放,并由拍攝的小朋友上來向大家講述自己視頻的內容,由全班同學投票選出一個講述和拍攝最好的同學可獲得神秘禮物一份。在上課的時候,大家都爭先恐后地把自己觀察的事物分享給大家,課堂的氣氛也變得異常的活躍,而在學生描述自己視頻里的內容時,有意引導學生組織語言把自己的口述的內容寫成文字記錄下來。在這一過程中,一改往日習作課枯燥的講理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明白了只要留心觀察生活中處處充滿樂趣,并逐漸培養起對習作課的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愛。
新課標中對于習作課的要求是“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一些學生的作文很空洞,雖然辭藻優美,但是給人的感覺就是“假、大、空”,造成這一情況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缺乏真情實感。一篇好文章必須飽含了作者的真實情感,只有有了情感的體驗,才會有興趣去寫,才能寫出真情。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體驗生活,并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去關注自己的情感。例如,在進行“大自然的美”習作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可以更直觀地體驗到大自然的美、能寫出表達自己真實感受的文章,教師帶領學生到公園開展了一次春游,在游玩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去觀察大自然中的事物,像公園里郁郁蔥蔥的樹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小鳥等,并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以及自己這次在大自然的感受用筆記錄下來,在回到學校后把這些筆記整理成一篇文章。在這次的實踐活動中,一方面,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放松,讓學生在游玩的過程中培養起了對習作課的興趣;另一方面,拓寬了學生生活的視野,讓學生真實地體驗到了大自然的美,而不是坐在教室里空想,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寫,讓學生把真情實感融入寫作中,使文章的情感更加的到位。
兒童體驗社會最好的途徑就是通過生活,兒童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親身體驗,而直觀的表達出對生活的贊美,而這種表達也是兒童發自內心的最真實的,這也是生活化習作至關重要的一點。很多學生認為寫作就是詞語、語句的簡單堆砌,這是錯誤的寫作認知。寫作是對生活的一種提煉,是感情的一個升華,它是作者的一種有感而發。教師在進行習作教學的時候要重視引導學生深入生活,留下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一個有心人,在生活中汲取寫作的素材,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生活的過程中記錄下自己真實的感受,鼓勵學生在習作中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給學生創造一個沒有拘束的、寬松的寫作環境,讓學生可以真正做到有感而發。例如,在“暢想未來—我給未來的自己寫日記”這個習作課時,上課之前先把班級的小朋友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排演一個話劇叫“20年后的我”,每個人演的角色就是自己認為的20年后的自己。任務安排下來之后,學生都開始思考二十年后的自己在哪里?在做什么?學生在排練的過程中,把自己置身于20年后,在這樣的情境下,會有更加切實的、深刻的體會,在排練結束后,筆者挑選其中幾個同學讓他們暢所欲言,談一談對這次穿越的感受感想(例如,想對話劇中20年后自己想說的話之類的),來發生全體同學的思維,引起同學的情感共鳴,讓學生的情感可以得到更好的升華。
綜上所述,良好的語文習作教學應當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結合,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其作用。它不僅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能夠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積極探索,共同學習,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以后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既要重視課堂教學的作用,又要更加注重通過教師的引導幫助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發揮習作對于提升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