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河北省霸州市煎茶鋪鎮第一小學,河北 霸州 065700)
新時期,現代化教育觀念和傳統教學觀念的區別主要在于后者只注重教師在課堂中的位置和教師對知識的傳授,而前者強調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創新是時代發展的核心特征,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特征。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實現教學的創新與變革,促使自己能夠培養出一批新時代的人才。
首先,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過程實際上是激發自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挖掘自己對語文學習方面的潛力的關鍵措施。他們可以通過閱讀來發現和理解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并通過閱讀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對哪方面的知識和內容更感興趣,也對自己的學習有了明確的方向。其次,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過程實際上是激發情感和豐富內心情感世界的有效渠道。學生可以閱讀不同領域和題材的書籍和作品,而不同的書籍和作品又是作者在一定歷史背景下根據當時的社會現狀和內心情感來創造出的。因此,學生通過對作品的閱讀,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寄托在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并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所處的實際情況來得到內心情感的升華。最后,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過程實際上是為他們寫作能力培養和提升做好了準備。這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實為他們提供了一種學習的緩沖期,使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好詞佳句和表達方法,并為他們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使得他們的寫作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若要實現教學的創新,首先就需要轉變學生的認知,重視對他們進行創新思想的培養。很多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會很大程度上依賴文本的內容,一旦脫離了文本和教材,他們就無法獨立地說出文本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針對這一情況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和自主總結與表達的機會。以小學語文《尾巴它有一只貓》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提出相關問題,如“尾巴它是否真的有一只貓?”、“通過閱讀,你認識了一條什么樣的貓尾巴?”然后讓學生閱讀完后站起來給出答案。當學生給出不同的答案時,教師還需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深入思考,并為學生勇于回答問題的行為提出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對閱讀學習的自信心。在自主閱讀和問題的思考下,學生很容易進入文本中,并對它富有想象力的內容展開濃厚的閱讀興趣。比起,教師直接將答案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討論與交流的方式更能夠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而且還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寬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相對寬松的心理環境下展開有效的閱讀。
對于絕大多數小學生而言,語文的閱讀學習過程中,古詩詞的閱讀是一個難度比較大的過程,古詩詞以難以讀懂的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呈現在學生眼前時,學生能夠完整、流暢地閱讀完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此,教師在教授古詩詞閱讀教學時,可以改變它的呈現方式,讓學生從易于讀懂的形式開始學起,然后逐漸轉變為古詩詞,增強對它的理解。以小學語文《山行》一課為例,學生在起初閱讀時很難理解它所描寫的內容,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詩中的意象,例如山路、人家、白云、紅葉等,然后根據詩人的描寫相應地在腦海中或者白紙上畫出它的整體圖像,比如詩人在這首詩中其實描繪了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古詩中有哪些景色,這些景色有哪些特點,并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進行問題的思考和解決,進而提高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學生通過對整體景物的構建進而得出詩人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以及展現了自己豐富的內在精神世界。通過這樣的方式,實際上轉換了一個思路,讓學生從另一種角度來理解這首詩的內容,不僅減輕了他們的理解難度和學習壓力,而且還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有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提出,要求各科教師需要抓住各自教學的特征實現教學的創新與變革。而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閱讀教學不僅是提升小學生思想道德和情感的有效渠道,而且也是促使學生向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既是整個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也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內容。因此,當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注重閱讀教學的開展,在閱讀教學中既要創新學生的思維,也要創新教學的方法,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自由、有趣的閱讀氛圍,并且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激發興趣,培養創新精神,促使學生向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