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燕
(杭州市蕭山區所前鎮第二小學,浙江 杭州 311254)
筆者作為一名剛剛踏入小學英語教學崗位不久的新教師,從平時教學過程以及幾次公開課經歷中發現總會有一些問題會反復出現在課堂中,自身也會被一些問題反復困擾。以最典型的對話課為例,就存在以下這些困惑:
在新教師培訓班活動中,筆者選擇了PEP7 Unit3 My weekend plan A部分對話課進行課堂教學展示,在與新教師培訓班的成員們交流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以上許多困惑是新教師們感同身受的。在教研員的帶領下,大家進行了探討。在此基礎上,筆者通過反思,分析了新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急于灌輸文本信息,缺乏妥善引導。
急于展開教學活動,缺少親身示范。
急于達成顯性目標,忽視思維培養。
急于完成教學任務,缺乏學情考慮。
急于運用目標語言,缺失語言操練。
綜合以上五點問題的反思,筆者認為造成新教師種種困惑的原因歸根結底在于新教師缺乏在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的意識。下面筆者將以對話課My weekend plan為例進行自我診斷,談談新教師如何避免走入上述誤區,營造更加高效的英語課堂。
1.設計符合學生發展水平的活動
在My weekend plan 對話課中,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學生能在情境中運用中句型Where are/is ...going ? ...are/is going to... When are/is... going ?談論活動計劃的內容、地點和時間。筆者在初稿中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操練核心句型:
在朗讀文本環節之后
(1)引入新的情境
(2)讓學生在新情境中根據文本信息表重新編對話,從而達到對幾 個 核心句型的操練,同時回顧文本內容。
以上設計就缺乏對學生現有語言水平和能力的考慮。經過指導,筆者將role play 環節分成了四個步驟完成,每個步驟的難度逐漸遞增:
(1)呈現文本信息提示表格,表格中的內容先不呈現。教師先用核心句型向學生提問,學生回憶文本內容并用核心句型回答,起到對文本信息回顧的作用
(2)教師指導學生將表格內容進行互問互答
(3)教師創設新的情境,并示范在情境中如何進行對話
(4)學生根據表格改編對話
2.設計注重學生語言實踐的活動
語言的運用應該是靈活的,三個核心句型的直白卻呈現顯得機械死板。在教研員的指導下,筆者將導入活動進行了修改,在導入環節自然滲透目標語的教學:
Free talk:
(1)學生談論自己的周末計劃
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What’s your weekend plan?S1/S2…: I’m going to__________.
(T:Ask more details, e.g. Where are you going?)
(2)教師談論周末計劃,并滲透生詞教學
T: I’m going to see a film about space travel. (teach “space travel”)
在這個設計方案中雖然沒有直接呈現核心句型,但是學生在交談過程中已經慢慢感受到詢問周末計劃可以從去做什么事情,到哪里,什么時間等方面談,達到語言的有效輸入。此外,教師在談論自己周末要去看一部關于太空旅行的電影時還滲透了本課中生詞space travel的教學,比起之后在聽讀文本的過程中特意處理生詞,這樣結合語用滲透要顯得自然、靈活。
3.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的思維存在差異性,教師在具體實踐中展開教學活動時,學生的反應往往會和教師預想的不一樣。要充分考慮學生反應的差異,靈活地設計不同的應對方案。
比如,教師在詢問學生周末活動時,教師應考慮到有些學生會回答具體事件,而有些學生會回答要去的地點。教師就要設計兩套應對方案。
可能情況一: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S: I’m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T: What are you going to in the supermarket?
可能情況二: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S:I’m going to take a trip.
T: Where are you going?
這樣的設計才能使新教師在面對充滿多變的課堂時靈活應對,而不至于措手不及。
1.利用提問,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因此教師不能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直接灌輸,而應該引導學生通過自己思考、探索、總結構建知識。利用提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
在My weekend plan對話課的Let’s try部分,筆者剛開始就是將背景信息直接地告訴學生再進行后續聽音回答問題。
T: It’s Saturday afternoon. John is on his way home. He sees Amy.Let’s listen and see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這樣一段介紹性的文字下來,有部分學生可能還沒有抓住關鍵信息,從而影響后續聽音回答。相反,當教師采用鋪墊式的問題引導時,學生不僅能跟上課堂節奏,而且參與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2.利用體態語,引導學生更好理解指令
小學生的詞匯量有限,思維發展尚不健全。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組織學生互動,除了言語引導,最直接最簡易的方式就是體態語的引導與提示。
筆者在上My weekend plan對話課時,發現許多學生對于be going to 表示將來時的表達仍存在問題,特別容易遺漏going或者把going 說成go。因此在學生表達有困難時,筆者就會做going(走)的動作幫助學生正確表達be going to結構。
有效引導自然生成有效輸出,讓學生自己完成知識的建構,成就感油然而生,使英語課堂更加高效。
1. 通過文本朗讀,做到語音示范
在示范一個新句子的讀音時,教師可以用適當的語調伴以恰當的表情來表達,讓學生進行模仿,刺激學生在感知句子所包含的情感態度,同時也能培養美的語感,幫助學生克服害羞的心理。
2.通過對話參與,做到語言示范
在語言運用環節,如果教師在布置任務后不加以任何示范,學生小組合作完成的操練經常會出現雷同或者沒有脫離原文本的情況。這時教師的語言示范就不能僅僅停留在提供學生簡單地進行拷貝的層面,而要具有較強的啟發性,成為打開學生思路的一把金鑰匙。
本課拓展環節中,筆者想讓學生同桌互相采訪并記錄各自的雙休日計劃,然后再向全班報告同桌的周末計劃。在試教課中,筆者說了一大段話向學生交代 了這個活動。
在正式課堂展示的時候,筆者將大段的教師語言用親自示范來代替引入這個活動:
(1)一句話自然導入拓展環節
T:We know John and Jack’s plan. Now I want to know your plan.
(2)教師隨機叫一位學生采訪其周末計劃,并通過投影向學生展示筆錄
(3)教師向全班報告被采訪學生的周末計劃
(4)學生兩兩合作完成采訪與記錄,然后做報告
3.通過教具輔助,做到場景示范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示范是最簡單、最直觀而有效的指導模式。新課標倡導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它賦予教師新的角色定位——平等中的首席。英語教師不僅在課堂中起到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更應把自己作為課堂的參與者,教師的參與一方面可以使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愉悅,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