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通化師范學院,吉林 通化 134000)
“五位一體”鋼琴教學模式是以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旨在提高學生的鋼琴及伴奏實踐能力,培養勝任基礎音樂教育的音樂教師。但在實踐運行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來改善現狀。
我們的鋼琴老師更多的關注、專業教學,研究怎樣提升學生們的鋼琴演奏技巧、怎樣更好地詮釋音樂作品的內涵等,除此之外的事情似乎都不太關心,有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感覺。甚至有的老師認為我們鋼琴課就是應該學習演奏各種不同風格的古典音樂,對在鋼琴教學中拓展一些兒童歌曲伴奏的教學內容,不是很理解,認為這是即興伴奏老師的事情,和自己無關。
鋼琴課在1-2年級時是必修課,基本采用的是小組課的方式進行授課,一般是2-3人一組,一節課45分鐘,平均下來每個人就15-20分鐘,這個數字看起來沒問題,但在實踐中就略顯單薄了。鋼琴課的授課內容一般分為基本練習、練習曲、復調、大中小型樂曲等幾部分,有的時候會穿插練習一些伴奏作品,那平均分下來,每一項分下來大概4-5分鐘,學生彈完一遍作業,留給老師講解的時間就已經屈指可數了,如果同學的作品比較大,可能彈完就到時見該下課了,根本做不到細致的講解,如果細致講解,就會影響到下節課同學的上課時間,所以明顯地感覺到課堂教學時間不足。
鋼琴課在高師音樂專業中屬于技能課,上課的形式多是一對一或小組課,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技能技巧訓練、作品風格的解讀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導課、教學設計等環節,教學方法單一,不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我們的學生雖然都已成年,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心理趨于成熟,但是長時間練琴畢竟比較枯燥,而且琴房有的時候可能會有其他同學在,玩手機、刷抖音什么的,這樣就會溜號,大大降低了練琴的質量和效率。還有的學生雖然練琴的關注度比較高,但是不太注意方法,總是急于求成,跳過中間的路程想直接到達終點,這樣也會影響練琴效果。
傳統的鋼琴考試主要是以期末考試為主的終結性評價為主。這種考核方式可以衡量學生一個學期的學習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有的學生一個學期什么都不練,就專門彈兩首考試曲目,有的學生考前突擊,有的學生平時挺用功,但期末一次沒發揮好,直接導致成績一落千丈。所以,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略顯單薄,不夠全面。
關注鋼琴教學、鉆研演奏技巧是毋庸置疑的,但緊緊這些還不夠,我們往往忽略了要培養什么人,我們是師范專業,我們要培養的是未來的音樂教師,不是培養音樂家、演奏家,新的課程標準要求音樂教師具備一定的器樂演奏和伴奏實踐能力,這單純靠即興伴奏課程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老師可以每學期通過實習、見習、中小學開放周的機會走進學校、走進課堂,了解基礎音樂教育,看看現在一線到底需要什么樣的音樂教師,關注音樂課堂上鍵盤的應用與實踐,認識鋼琴伴奏的重要性。伴奏這項技能不是學習馬上就會,它需要一定的理論積累,也需要大量的音樂實踐,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所以我們從開始學習鋼琴就有是針對性地進行滲透,是非常必要的,加強中小學音樂作品伴奏拓展訓練非常重要,這也正是我們推進“五位一體”鋼琴教學模式的意義所在。
課堂教學時間不足是一個普遍現象,為了彌補這個短板,我們曾經嘗試過多種方式來進行緩解,但效果都不明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那么,課堂上的一些任務我們可不可以通過課下的時間來彌補完呢?我們傳統的鋼琴教學,都是學生回課,老師指出問題和錯誤,然后進行改正,老師是主動性的灌輸,而學生是被動接受。其實我們一直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這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一個口號,我們應該切切實實的實踐起來。例如像基本的演奏法、作者、作品的創作背景等概念性或基礎性問題,完全可以讓同學們查閱文獻與資料在課下完成,讓學生動起來、忙起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既能節省課堂的時間,又能讓教師從基礎知識的講解中解放出來,在課堂上講授更多關于演奏實踐方面的內容,這樣效果反而會更好。
有很多老師認為,鋼琴課是音樂技能課,專業性很強,在課堂教學中基本保持老師教學生聽的訓練狀態就可以了。其實,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歇,像現在的翻轉課堂教學法、微課教學法等都在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中被廣泛運用,讓學生有機會從臺下走到臺上,有機會和老師平等的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這樣課堂氛圍會更好,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會更融洽,更容易碰撞出火花。
練琴是一個細致活,需要同學們耐得住寂寞,長期堅持,同時也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其實練琴和我們平時上體育課是一樣的,運動之前都需要熱身,從斷奏、五指連奏、音階、琶音開始,不然可能會出現手指不靈活、僵硬等情況,手指熱了,狀態慢慢也就來了。另外練琴不要急于求成,每個人、每首曲子都需要經歷識譜、視奏、練習、提高的階段,尤其是練習階段最好是先分手、分段練習,這樣會有時間去思考、觀察音高、節奏、指法等問題,在慢速練習中,去體會手指地站立、手臂的放松,當兩只手都熟練之后,雙手再慢速合練,因為只有慢速中你才更能表現出作品的情緒,才更容易固定手型和手位。當雙手熟練后,在練琴時建議變速練習,尤其是篇幅和難度都比較大的曲子,總是快速練習容易錯音,有些技術沒完全解決之前,手臂容易僵硬、酸痛,最好是在快速練習中發現問題,然后慢速練習去解決,在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去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當然因為有個體差異,所以練琴的方法因人而異,但采用科學的、適合自己的方法去練琴,會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練琴的注意力自然而來也就提高了,及時琴房還會有其他同學,也不會影響到你。
我們在重視終結性評價的同時,加大過程性評價的比重,過程性評價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檢驗學生的學習質量。鋼琴學習主要分基本練習、練習曲、樂曲、復調、伴奏等幾大塊兒,我們的考核內容也可以從這些部分入手,全都在期末進行,學生的壓力太大,時間也不允許,分別在學期中的幾個階段,分別對這些項目進行測評,既可以減輕末考壓力,又可以全面檢驗學生的鋼琴學習質量。同時也要把學生預習情況、回課質量、課堂參與、作業完成等情況,都納入到過程性考核的評價中來,做到全程監督、全方位評價。這樣可以盡量避免在鋼琴學習中,盲目攀比,每個學期為了考試而彈琴,為了幾首高難度的鋼琴作品而奮斗,平時不上課、考試前突擊練習等情況。以評價為動力,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真正意義地讓學生動起來,真正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目前高師“五位一體”鋼琴教學模式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會不斷地探索、實踐,不斷地完善,希望能為高師鋼琴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