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容
(馬邊彝族自治縣民主鎮中心校,四川 樂山 614600)
新課程改革要求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更具有有效性,起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閱讀教學依舊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阻礙著閱讀教學課堂的開展,這些問題急需加以改進,以期構建更為有效、高效的閱讀課堂,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現階段的教學中要求教師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很多教師往往在教學過于注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將課堂過于交給學生,而忽視了教師在課堂環節中的引導作用。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往往讓學生迅速瀏覽文章,緊接著就讓學生互相之間進行討論,并未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這樣一來,學生在閱讀時對文本的理解并不透徹,有時甚至無法理解文章內容,在討論時也僅僅是表面功夫,并未真正行之有效的完成討論任務,長此以往容易打消學生的閱讀積極性[1]。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方法尤為重要,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快的吸引學生閱讀興趣,使教學課堂更加有效。然而,部分學校的教師存在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的現象,使得教學活動無法很好地開展。許多教師在上課時直接使用板書的形式,將閱讀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僅通過課堂教學獲取知識。同時,教師對閱讀內容的拓展延伸不足,久而久之,學生的知識面很難拓寬。另一方面,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很難從學生的認知出發,閱讀材料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不緊密,這也間接導致學生對閱讀材料不感興趣,無法高效的吸收所學知識。不僅如此,許多教師課堂教學模式固定,往往都是要求學生先通讀課文,接著分析文章結構,了解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這一單調的教學模式很難再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利于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在固定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思維也受到了限制,很難有創新思維的產生。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需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教師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與旅游相關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旅行經驗,將文章內容與學生的認知聯系起來。另一方面,教師也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在進行教學之前,需要先將文本仔細研讀,明確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最后教師在選擇了一定的教學方法后,一定要及時做出改變,千萬不可將其變成固定的教學模式,隨時吸收其他教師的優秀教學方法,不斷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性[2]。
實驗表明,當人對某一事物或某一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時,將會更易于產生對這一事物的感知與思考。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也必須牢記不斷轉變教學模式,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增強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在日常學習中,可以幫助學生訓練注意力的集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依舊處于發展階段,有著較差的自控能力,以及對事物的持續關注力。因此,學生往往容易在課堂上走神,或者被其他事物所吸引,那么教師就需要轉變教學方式,可以采取圖片、視頻等方式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閱讀中,跟著老師的思維走,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積極學習,能夠主動去思考文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例如“為什么主人公要這樣做”“主人公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達到這一目的”等。學生通過不斷的積累,學生將會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這也習慣也將會幫助學生提升人文素養,不僅在語文方面,同時也會在其他科目中有重要的影響。
在課堂之外的訓練反饋也是教學環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不例外,教師需要對課外反饋訓練不斷優化,將不同科目融合其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現階段許多教師在布置任務時,往往忽視任務的質量,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地為學生減少課外作業,轉而布置一些創造性較強的訓練,提升反饋的質量。另一方面,課外訓練的趣味性也是一大重點,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完成作業,并且增強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理解。例如在閱讀小學課文《烏鴉喝水》時,通過課堂學習,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明確了烏鴉通過將石頭塞進瓶子,最終喝到水的整個過程,在布置反饋任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整體內容,可以讓學生將整個過程通過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或者讓學生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將會對布置的任務更感興趣,也能更加積極主動去完成。
結束語:綜上所述,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教師切不可過于心急。作為語文教師,必須首先明確現階段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借鑒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在教學時,注重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相結合,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及教學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夠更好地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與技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從而達到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