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婷婷
(駐馬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在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從思想層面上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高度,從學習層面上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語句技巧,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此外,語文是傳遞傳統文化、發揚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文化是增強我國軟實力的基礎。所以在高等教育過程中,更應該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者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讓傳統文化能在多元文化潮流中保持自身的獨特性。在我國歷史演進過程中,傳統文化被我國先賢通過對人文和理想的思索構建而成,這些認知不單單是一種思想構建而成,而是融合了多種思想,并且隨著時代一起進步,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人文認知。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一部分,科學技術和文化水準越高,人們的認知能力越強,傳統文化就越能被傳播出去。
在大學階段開設語文課程,不僅僅是為了讓大學生掌握一些基礎的語文知識,更是為了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讓他們能夠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讓所學知識能內化成他們的自身文化修養。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僅可以實現傳統文化的發揚與繼承,還可以刺激學生形成高層次的道德標準。高校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指導下,將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語文教學中,使其更具文化性,學生對民族文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從而加深了大學生的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感。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包含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文明,是歷朝歷代人民的智慧結晶,也是一代代先輩們薪火相傳流傳下來的精神財富,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對當前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也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作為現代社會的高素質人才和社會主義建設者,大學生承擔著發揚傳統文化的偉大使命。因此,高校要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滲透傳統文化,深化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負擔起促進傳統文化發展的重任。
大學語文既是大學基礎學科,也是邊緣性學科,學生不但要在學習過程中掌握語文基礎知識,還要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鑒賞能力。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也在深化,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改革體系,所以對大學語文教學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并加強教學過程中的文化輸出,融入傳統文化內容,提高大學生的思維意識和人文素養。自從實施課程改革,很多教師開始意識到在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并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融入合適的民族文化和語言,讓學生產生民族認同感,從而發自內心地認可民族文化,產生學習傳統文化的幸福感。
大學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綜合素質,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入傳統文化,能夠加強語文內容的深度與廣度,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如果教師依舊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有害無利。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習興趣,拓寬大學語文的教學深度,教師非常有必要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又可以繼續發揚傳統文化。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需要借助教材進行,所以在選擇教材的時候一定要慎重選擇,不能只是考慮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還要兼顧到如何自然滲透傳統文化,突出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特色。在社會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想要加強文明建設為社會發展注入動力,就要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因此,教材選擇不能馬虎,要本著滲透和優化傳統文化的原則,著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豐富學生的文化視野。此外,教育者還應在教學中融入道德文化與思想政治等相關信息,讓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具深度,學生才能看到傳統文化對自身發展的影響。在選擇素材的時候,要注重素材內容的多樣化和豐富性,更好地發揮出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
在進行大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其中師資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因為教師的教學能力會決定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吸收效果。所以,高校應設定傳統文化滲透目標,然后結合大學語文課表打造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突出大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如果師資隊伍的水平參差不齊,那么教學方向和教學效果都無法得到保證,教學重點可能會變成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學模式也會比較死板,學生的綜合素養無法提高。此外,大學教師有些是兼職或者代課,所以對大學語文課程不是很重視,導致語文教學無法滿足現階段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需求。為了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并切實提高教學效率,打造高素質教師團隊、提高教師的文化傳承意識是高校應該做好的本職工作,同時要加強傳統文化的宣傳與弘揚,為學生完善綜合素質預留空間,這樣才能為傳統文化的應用提供良好的外在環境。最后,在打造優秀師資團隊的過程中,可以把傳統文化教育水平作為考核點,教師不但要具備語文專業知識,還要了解中華傳統文化,這樣才能篩選符合教學標準的傳統文化內容。此外,教師要具備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對文化作品也要有較好的鑒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則要具備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讓學生明白教學內容。這些都是大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這樣更有利于提升教學水平以及弘揚傳統文化。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不斷優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好奇心理,從而為弘揚與繼承傳統文化奠定基礎。同時,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不斷總結教學實踐經驗,發現教學模式的漏洞并補足,優化教學方案,做好備課上課等工作,通過不斷摸索與改進形成完善的教學模式,為傳統文化的滲透創造條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內容也要和學生的生活建立聯系,這樣學生的學習欲望就會更加強烈,更能理解傳統文化對于自身發展具有哪些意義。比如說,在學習我國四大名著的時候,學生就會學到與之相關的歷史文化,并形成了一定的道德素養和人生感悟,學生的人文素養也會在這些過程中不斷形成。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雖然傳統文化內容比較枯燥,對大學生來說很無趣,甚至有些學生一聽就昏昏欲睡,這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肯定是不利的。所以,教師要采取措施改變學生的固有思維,結合生活實際案例滲透傳統文化,讓學生意識到傳統文化不只是高深的文字,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自身,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本文主要是圍繞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這個議題進行論述,首先分析了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引入傳統文化有利于中華民族文化的長足發展,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養也有一定的作用;然后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滲透措施,從合理選擇教材、打造高素質教學團隊和更新教學路徑這三個角度分開闡述。希望本文能夠為大學語文教學提供一些參考,讓教學者意識到加強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創新工作方法,致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能具備一定的綜合素養,為今后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