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昕婕 穆穎超
(昆明文理學院經濟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2)
青年不僅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國家發展的中間力量,青年強大才能推動國家的強盛,因此青年要有毫不動搖的信念,堅定理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才能擔當起身上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責任。習總書記在多個場合中提出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應當作為黨和國家的重要任務。總書記多次提到:“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習總書記關于青年的一系列重要講話,要求新一代的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有本領、敢創新、愛國家、擔責任、勇奮斗,我們可以從多維度理解領會習總書記對青年社會責任觀。
習近平青年社會責任觀是在新時代背景下理論與實踐相互作用提出的,是對當今中國面對國際國內環境中對青年的實質性要求。習近平青年社會責任觀提出的背景蘊含于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所發表一系列的重要講話之中,根據國家發展提出對青年的要求。習近平青年社會責任觀不僅要求青年在思想政治層面有理性準確的把握,更要求青年在實際生活中積極踐行自我責任、社會責任、民族責任。
新時代的青年要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記歷史使命的政治責任。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大于個人利益,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熱愛偉大祖國,我國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作為青年這一特殊群體,更要求青年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升,關注國內外時事,參與政治生活,培養政治責任。新時代青年要牢記歷史的使命,歷史的使命要求新時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精神應在時代責任中體現,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而青年又是國家建設和發展的希望,擔當時代責任應該落實到思想上努力向黨組織靠攏,學業上的精益求精,生活中不斷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有一分熱發一分光,腳踏實地,把握當下。新時代青年要勇于砥礪奮斗,青年人對自身發展的憧憬需要與國情發展緊密結合,青年理想只有融入了愛國思想才更富有意義。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曾30 次提到奮斗,“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青年人要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高尚品格,珍惜時光,不負韶華、砥礪前行。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練就過硬本領,隨著時代的快速變遷,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對于青年的各方面技能和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青年要高舉社會主義旗幟,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增強自身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將科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才能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歷史責任。當代的中國青年要具備良好的品德,良好的品德修為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則,一個品德不全的人很難立足于社會潮流,而美好的品德讓人受益無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 個字高度總結和概括了奮斗者與追夢人在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方面確立的道德標準。
習近平青年社會責任觀根據新時代發展需要,結合青年成長規律,形成當前青年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有重要的價值。青年社會責任觀的理論發展通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交融、凝練、升華,結合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順應時代發展和社會趨勢的需要,總結出新時代大學生個人成長的理論內涵,具有與時俱的重要意義。習近平青年社會責任觀還是對當代青年現實問題的表述,注重解決問題的實際性,鼓勵青年人要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中,發揮自己的效用,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練就強硬本領。習近平青年社會責任觀是結合中國夢的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青年社會責任在新時代背景下孕育的產物,是當前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最新的導向。個體人生價值觀的形成與青年時期的教育緊密聯系,青年價值決定國家未來的社會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成長談到:“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總書記生動形象的比喻體現了青年社會責任觀構建的重要性,強調出青年思想政治理論學習重要意義,教導青年要牢記使命,努力奮斗,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歷史觀、人生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展現青春年華。
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人生階段最需要奮斗的正是青年時期,青年要不懼困難,敢于擔當,鼓勵青年人實現人生價值,為無產階級的解放和全人類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奮斗。青年社會責任觀理論與馬克思主義青年理論是一脈相承,青年社會責任觀理論取馬克思主義青年理論之精華,又是其延伸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青年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青年理論在中國社會實踐中檢驗和改進中形成的。1957年毛澤東提出人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周恩來在青少年時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抱負,彰顯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奮斗終生的責任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青年社會責任觀是融合了新時代的社會大環境,延伸了馬克思青年理論,與中國社會主義相結合,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中國共產黨一直以來對青年的教育高度重視、關愛青年、讓青年乘時代發展之帆,乘風破浪,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青年教育思想不斷進步發展。
關于青年的責任擔當的論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思想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思想,肯定了個體的發展在社會進步的關系,闡述了青年的成長對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重要價值。青年社會責任觀是青年政治的體現,其內涵深刻,邏輯嚴密、意義重大,對當下青年極具指引力的重要思想,豐富了習近平關于青年工作的理論內容,具有科學性、指導性和實踐性,為豐富馬克思主義青年理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涵蓋了中華民族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對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的文明成果。當前我國正處在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在科學進步和理論完善中,也要注重物質文明發展。精神文明對于一個人來說是情感和認知的形成,對社會環境則是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實現中國夢的有力支柱。青年學生思維活躍,有良好的學習能力,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日常生活中關注時事熱點、運用科技網路資源、拓張視野,培養洞察力和判斷力。青年社會責任觀絕不能出現只喊口號不見行動,紙上談兵的行為,任何理論要以實踐為基礎才能發揮作用。新時期青年成長應立足于實際情況,增加青年人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度,在實踐中領會真理,磨練自身,調動青年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大學生對社會責任的情感共鳴,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不僅要“扣對扣子”還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觀和理想信念,提升青年內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加深青年人的家國情懷,樹立民族自信心,將青年成長與國家強大相結合,個人夢融入于中國夢之中,為中國夢增添青春色彩,讓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根植于青年人的心中,做到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不懈努力,展現中國新時代青年名片。
學校是為國家培育棟梁的希望之地,是促使人才夢想啟航的地方。現在大部分青年生活環境優渥,未曾遭受艱難困苦的歲月磨練,對于社會責任的認識主要源自于學校和家庭的灌輸,因此如何讓大學生能在思想上認識時代賦予青年人的使命,能夠在精神深處對責任有“任重道遠”的體會,這就要求社會、學校要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學習。高校要貫徹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方法和內容,促進青年樂觀向上成長。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為對象出發,以人的行為活動為判斷依據,責任觀并非停留表面,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強化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利用校園思想政治課堂的自身優勢,重視校園課堂建設和文化熏陶,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指引青年大學生正確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青年社會責任觀烙印在青年人心中,促使青年學生從被動接受走向主動汲取,從他律轉變成自律學習,營造健康的學習氛圍。中華歷史源遠流長,許多愛國志士耳熟能詳,他們以國家的責任作為自己的使命,前仆后繼,臨危不懼,使中華民族歷經重重困難卻無堅不摧,中華人民歷經磨難依舊堅忍不拔,新時期青年的發展背負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新時代青年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肩負起歷史使命,堅定維護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牢記時代賦予的重任,用知識培育頭腦,用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提升素養,為共同推進社會進步付出自己的一份力。
時代贈予青年條件,時代給予青年機遇,時代賦予青年使命,如果說前輩們的百年拼搏奮斗,所取得的成就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鋪墊,那么當下青年人就是實現這一征程的中堅力量,是實現這一理想的親歷者。在當前學校和社會發展的理念體系下,需要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的開展程度,習近平青年社會責任觀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是當下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重要一環,是青年學生人生的重要一課,也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舉措。青年身處新時代,見證了百年歷史之偉業、感受人民情懷、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自信”,銘記總書記對青年的諄諄教導,學習習近平青年社會責任觀,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煥發青春活力,書寫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壯麗篇章,做到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奮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