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剛 陳齊華 俞曉春
(1.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8;2.杭州市錢塘區發展和改革局,浙江 杭州 311222)
安吉余村作為“兩山”理論的發源地,堅定踐行這一理念,積極發展現代民宿、鄉村文創等鄉村旅游業態,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后礦山時代”也成為全國踐行“兩山理論”的典型樣本。余村通過建設綠水青山成功脫貧、走向致富的典型案例,其根本是成功實現了把生態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把“綠水青山”的建設成果直接轉化成“金山銀山”的經濟優勢。同時,“金山銀山”的經濟優勢又能夠反哺“綠水青山”的持續建設,使整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入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進程。實踐得出“兩山”理論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指引,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規劃設計師在幫助鄉村謀劃旅游發展時,應在深入踐行“兩山”理論的基礎上,讓鄉村走上更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近年來安吉縣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秉持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加快建設中國美麗鄉村,大力整改全域環境和要素流動,助推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依托綠水青山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全力推進鄉村環境整治,全域打造美麗鄉村,將當地的生態優勢快步轉化為鄉村旅游發展的產業優勢,努力成為高水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高質量發展鄉村旅游的標桿示范地區。受榮村所在的天子湖鎮位于安吉縣最北部,是浙皖兩省三縣匯合點,也是安吉北部最大的鄉鎮。天子湖鎮農業產業基礎雄厚,是一個傳統的農業鄉鎮,糧食種植面積、果蔬花木種植規模、毛竹白茶產業在安吉縣首屈一指,有較好的鄉村旅游發展基礎。但天子湖鎮的美麗鄉村建設相對滯后,美麗鄉村的主題相對缺乏,鄉村旅游發展在安吉處于劣勢。受榮村鄉村旅游的發展,將是未來天子湖鎮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也將推動天子湖鎮美麗鄉村全面建設。
受榮村位于安吉縣天子湖鎮西南側,村域內地形以山體為主,總體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村域內“茶、竹、水、居、徑”,融為一體,形成了“山清水秀、竹韻茶香、曲徑蜿蜒、美麗農家”的景象,可謂典型的有山有水農業資源豐富的山村。隨著安吉高鐵站以及高鐵大道的建設,受榮村的區位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同時借助玻璃滑漂、滑翔傘旅旅游項目的引入契機,受榮村充分發揮青山綠水的山水資源優勢,延伸旅游產業鏈,按照全域景區化的思路,致力于將受榮打造為AAA 級景區型村莊,山水受榮生態旅游項目應運而生。
規劃師對受榮村7.39 平方公里村域范圍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制定了發展規劃與總體設計,以引導水受榮生態旅游項目合理有序的實施建設。
策略一:全域生態評價,生態容量控制。綜合運用生態因子組合法和多因子加權分析法,對受榮村域范圍內土地的生態敏感性和開發適宜性進行綜合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研究村域土地資源承載能力,明確村域生態承載容量,同時制定村域游賞項目準入標準,指導旅游項目的落地,科學保護好受榮村的“綠水青山”。
策略二:探索受榮優勢,引領發展定位。規劃基于受榮村生態基底、易于運動的山地空間以及即將落地的運動項目等優勢,把握住市場需求,將受榮村打造成一種“抽離都市生活釋放自我放飛自我”的一種放松休閑度假模式。其主題形象為享受生活·榮(融)于山水;發展目標為安吉北部山水休閑鄉村康旅目的地。同時對接區域發展訴求、依托受榮特色山水資源以及產業基礎構建“1+3”的產業體系:以山水休閑產業為核心,休閑運動、生態農業、康養度假等產業融合的產業體系。
策略三:亦動亦靜分區,主題游線聯動。圍繞“享受生活·榮(融)于山水”主題形象和“靜下來、走出去”的旅游主線,規劃形成亦動亦靜的四大片區,包括山地運動體驗區、環湖濱水休閑區等2個動態休閑活動區,竹林生態休閑區、茶園頤養度假區等2 個靜態休閑活動區。適當拓寬并提升周邊道路,構建村內主要車行道路框架,開拓登山路線,打造村域旅游環線(車行+慢行)聯通四大功能片區,串聯核心旅游項目。
策略四:區域發展聯動,設施綜合統籌。一方面,強化受榮村自身生態運動旅游特色,依托昌碩故里文化度假組團,聯動周邊村莊旅游產業;延伸鄉村綠道,構建村莊綠道景觀網絡系統;構建昌碩·天子湖文化休閑生態圈。另一方面,加強與臨近的民樂、迂迢兩個村莊的聯系,構建小區域的交通旅游環境,實現三村融合,產業互補,打造天子湖鎮鄉村振興示范區鄉村旅游的增長極。從區域層面打通交通疏散環線,規劃應急疏散救援通道、組織旅游高峰期車行交通方案,為項目后期運營提供有效的保障。
通過前期分析以及規劃策略構思,整體形成了“雙軸串聯,四區協同”總體結構,雙軸為北側的動態山水軸及南側的靜歸田園軸。四區及圍繞“閑趣、閑情、閑賦、閑雅”四種情景形成“釋放自我、水畔尋幽、詩棲竹林、夜泊茶山”四大休閑旅游片區。“閑情·水畔尋幽”——環湖濱水休閑區。圍繞受榮水庫,結合玻璃滑漂下漂點布局特色水上項目,在水庫沿岸組織環湖游步道,并布局兒童親水樂園、枕湖沙灘等項目,將整個受榮水庫片區打造成“樂活、激情”的濱水休閑空間。“閑趣·釋放自我”——山地運動體驗區。利用受榮西側山地空間格局,布局玻璃滑漂,滑翔傘兩大運動項目,同時盤活師古自然村的原有建設空間,打造“天空之城”休閑度假基地,配建住宿、餐飲、休閑等功能,將整個區域打造成“釋放自我,自由運動”的山地活動空間。“閑雅·夜泊茶山”——茶園頤養度假區。位于村莊南側大榮自然村,規劃通過盤活其閑置用地,引導現有民居進行改造提升,發展茶田原社、聽泉木屋等項目,將整個區域打造成充滿“竹韻茶香、精心頤養”的茶園頤養度假區。“閑賦·詩棲竹林”——竹林生態休閑區。在受榮村中部生態山體竹林片區,規劃利用現有的登山道拓展延伸形成環狀登山步道,同時利用竹林平坦的場地空間布局熒光竹林、竹林劇場、竹林木屋的休閑項目,打造中部特色生態竹林休閑區。
本次規劃抓住受榮特色資源優勢,通過產業研究、相關案例分析、旅游開發模式等多方面分析,制定“啟動——拓展——展望”三個階段的規劃實施方案。啟動階段,規劃在制定近期三年實施計劃的基礎上精確2019年實施具體工作。完成玻璃滑漂龍頭項目選址并啟動建設,摸底村內存量空間,利用存量空間配建相應的旅游配套設施,保障龍頭項目在一年之內順利投入運營,同時通過相關旅游延伸項目布局建設讓來到受榮的游客能夠留在受榮,做好受榮實現全域旅游的新局面的第一步。
規劃層面通過數據研究、地理信息分析、模型推算等方法,對受榮村域的生態環境承載力、游客容量及規模分配、交通承載力等進行詳細研究分析,并針對旅游項目的布局、游客容量分配、應急交通組織等布局提出了詳細的規劃方案,全方面為村莊旅游正常開展提供基礎保障。規劃加強良村、受榮村、迂迢村三村聯動,打造天子湖最美彩虹綠道,串聯區域內重點項目。同時對近期區域協同的項目做詳細引導,包括進村主要通道的拓寬、重要景觀節點、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其他旅游配套項目,以構建天子湖鎮鄉村振興示范區鄉村旅游的增長極。
在對受榮進行旅游開發的同時,注重對山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規劃通過繽紛行動計劃、緩山增彩計劃、霓虹月色計劃將受榮的山打造成最美山林,通過綠肺計劃、藍飄帶計劃將受榮的河流水庫打造成最美河湖。繽紛行動計劃:通過珍貴彩色森林建設,逐步調整林種、樹種、年齡結構,逐步恢復天然鄉土闊葉林分,適當補植珍貴樹種,形成一年四季各不相同的森林景觀。采用多種闊葉樹混交方式使森林形成相對穩定的生態群落。
緩山增彩計劃:受榮的緩山片區種植大量的安吉白茶,經濟、文化效益都極佳,但茶山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借鑒臺灣阿里山茶園的經營模式,在茶園里套種櫻花、桂花等名花、名樹,把茶園打造成集觀光、休閑旅游為一體的景點,使之成為受榮的一個休閑旅游重要品牌。
霓虹月色計劃:主要針對受榮現狀山林景觀提出的提升計劃,在季相上實現多局次變化吸引游客觀賞,利用燈光對山林進行照明,將其造壟、特色或歷史風貌顯露出來,使被照物有立體感、有特色。
綠肺計劃和藍飄帶計劃:一是加強對受榮水庫的生態修復和涵養,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環湖游步道和觀景臺等設施,打造體現原生態為特色生態綠肺;二是對受榮內部主要溪流進行駁岸改造,設置節點和慢行游線,植入各種駁岸的活動。
山水受榮生態旅游項目總體設計于2019年5月完成各級部門審查,同時在規劃成果中制定近期實施項目手冊指導近期各個項目的有序實施,重點突出規劃可操作性。在實施框架體系下,指導了一系列項目的選址、設計和實施工作。其中:一期的玻璃滑漂項目已于2019年9月建成,試運營期間游客數量超過2 萬人;道路、停車、市政等配套設施、環湖濱水休閑區濱水游玩項目于2019年6月建設完成,并于2020年7月份正式投入運營;山水受榮生態旅游項目的二期天空之城項目在2020年上半年已完成土地收儲及平整并啟動建設,預計2021年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山水受榮生態旅游項目正式運營后人氣火爆,并且在2020年8月份成功舉辦“夏日狂歡·沙灘電音節”活動,在這期間央視財經頻道、浙江衛視等媒體對其做了報道。整個活動期間吸引了數萬游客來此游玩,受榮村因此成為安吉北部鄉村旅游的亮點。現在的受榮,已有6 家民宿、20 多家農家樂在建或運營。村里積極爭取、主動承接,謀劃投資2000 多萬元打造的云端漂流項目由專門的公司進行運營管理,極大地給村民帶來“定心丸”。這些項目給村里帶來分紅的同時,喚醒了“造血”功能,使得鄉村旅游經濟效益較好地呈現。
結語:當下的鄉村旅游已不是單純的生態旅游,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兼顧經濟和社會效益才能充分發揮當地優勢。本文研究的受榮生態旅游項目在如何更好地利用“兩山”理論的指導,通過鄉村旅游規劃設計工作模式,提供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旅游模式,為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