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為
(昆明航空救援支隊,云南 昆明 650506)
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人們為了不斷地提高國民的經濟水平,開始大力開發林業資源。而人民的生活水平雖然獲得了提高,但森林資源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對林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現如今在國家的整體統籌下,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口號,并且開始重視林業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始終堅持可持續化的發展戰略。與此同時,只有守住了綠水青山,將來才能贏得金山銀山。要想使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達到一個良性的平衡,就需要采取各項措施,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還要加大對林業生態的保護,所以相關部門需要充分認識和明確保護林業資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起好帶頭作用,讓社會群眾都能夠從根本上盡到保護林業資源、保護生態的責任,由此促進經濟與生態的平衡發展。
森林火災的發生原因多種多樣,主要包括了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個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因為大自然的氣候條件造成。自然環境當中的某些驅動因素,可以通過按時調查,針對性防控及時發現等措施將其控制在萌芽階段,避免引發森林火災。而人為因素所引發的森林火災十分復雜,很難預防和控制。現階段,人為因素已經成為森林火災發生的主要影響因素,一般可分為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原因。政府部門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持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森林防火目的根據火災類型分為了生產需要和生活需要兩個方面,政府部門和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定期開展活動,間接提高人民群眾的森林火災防范意識,避免在旅游或者參與人工造林工作過程中隨意點火照明,更不能夠隨意丟棄火源。自然因素引起的森林火災多種多樣,例如森林處于高海拔地區,進入降雨季節之后,雷擊所產生的電流很容易造成林木出現著火。
根據對樹木的生長周期的分析和研究,其生長周期一般都是比較長的,樹木從一根樹苗生長成為一棵參天大樹,平均需要8年的時間,甚至是更長的時間。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林業資源出現問題,需要恢復的時間是非常長的,而且在恢復期間,造成的損失將是巨大的,嚴重時更會影響到生態環境。因此,對林業資源進行保護,是十分必要的。現如今在許多人的意識里,只要不濫砍濫伐,便是對林業資源最好的保護,但事實上這樣做還不夠。水資源、動植物和林業資源之間都存在著很大程度上的關聯,通過加強水資源保護和動植物資源保護,可以更好地促進林業資源的發展,而通過林業資源的持續發展,也能夠更好地涵養水資源和保護動植物資源,所以人們需要全方面地保護林區中的林業生物和水資源,使得林業生物能夠擁有更大、更健康的棲息地,并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域積極倡導農民退耕還林,防止土地沙漠化,使周邊生態得到良性的發展循環。
身處于信息時代,信息化建設已經是大勢所趨。而想要更好地保護林業資源,便需要做好相關保護機制的信息化建設。具體來說,我國很多區域林區范圍大、區域廣,想要通過人力進行實時監測,是比較困難的,此時信息化建設的優勢便得到了充分的顯現。通過信息化建設,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動態且全面的監測,當林區出現問題時,相關管理人員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和解決,由此減少林業資源發生損失的概率。信息化建設離不開相關信息設備的支持,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在信息設備方面,投入足夠的資金,由此保證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開展。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林區信息數據庫,將林業資源保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解決方法進行認真詳細地記錄,并輸入到數據庫中進行存儲,為之后的林業資源保護和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論來源和實踐基礎,其中病蟲害屬于影響林業資源質量的主要因素,會對林業資源造成嚴重的侵害。通過信息化建設,能夠良好地完成對于林區病蟲害數據的收集,然后將收集來的數據信息進行全面有效地分析和研究,對林區病蟲害的規模進行評估,為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針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工作而言,保護的主體有很多,不僅包括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更需要所有人不斷地增強保護意識。保護林業資源,不是一個口號,而是需要付出實際行動,同時這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人們時刻保持保護意識,并不斷地增加林業資源保護知識和技能。而通過加強林業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能夠讓更多人意識到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以便于相關工作人員更順利地開展林業資源保護工作。相關部門進行宣傳教育時,可以采用座談會的形式,也可以進行交流會的開展,也可以依托于各種現代化媒介,如廣告宣傳以及微信公眾號等,加強宣傳力度,在社會中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建設輿論,更為廣泛地向人們傳達和滲透林業資源保護意識。
林業資源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主要威脅來自森林大火,而森林大火的出現原因主要有易燃物、氧氣、引火源幾種。森林大火引火源根據實際情況來說,可以將之劃分為自然火源和人為火源兩種,因此相關管理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工作方針。想要避免森林大火的出現,就需要制定出健全的規章管理制度,根據要求來進行嚴格的管理,并且還需要做好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工作,讓周邊群眾能夠具備森林防火知識。未來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能夠不斷地完善森林火災預警機制和撲救機制,成立火災撲救小組,在發生森林大火時及時地進行撲救,將大火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同時未來還需要根據森林火災的設計情況來進行預測和報警,健全森林火災防火工作管理體制。
未來加強森林火災防火意識主要的依據就是不斷的創新滅火措施,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型火災的出現概率,但是歸根結底上來說依舊無法避免火災對森林的破壞。因此,林業管理部門未來需要讓每一個工作者都能夠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通過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應急方案來保證森林的保護力度,同時還需要定期進行森林防護演練,讓全體工作人員能夠掌握一定的救火以及救火能力,一旦森林出現了火災,要求全體工作人員可以迅速到達指定地點來進行撲救,讓森林損失降到最低。
在森林防火措施中,最重要的就是對幼林的防火保護,保護好幼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森林資源的良好發展,也可以有效地降低森林火災的引發風險。秋冬時節天干物燥,是最容易引發森林火災的季節,營林人員要準確把握好這一季節特點,加強對幼林的巡視,并調整幼林營林密度。由于樹林在郁閉時期會進行枝條分化,相關的營林人員就要針對這種情況,及時進行樹木分化,并修剪交錯的枝條、腐爛木、彎曲木和發育不良好的樹木,在修剪過后營林人員不能將修剪下來的枝條扔在森林中,要將這些枝條帶出林區,防止在發生火災時,由于地面上的枯枝造成火勢的蔓延,還要制定巡林的時間表,將森林防火責任落實到每個人的身上,防止有的人渾水摸魚,逃脫責任。
森林之所以叫森林,是因為森林有很多的樹,樹本身就是易燃物,但由于樹木種類的不同,其耐火性質也會不同,就像常綠闊葉林,它的耐燃性就很強,若在森林營林中,多種植這樣的樹木,在很大程度上,就會有效地避免森林火災的突發,針葉林這樣的樹種,它的耐火性質就很低,根據對我國大型森林火災的事故分析來看,發生大型火災的森林,對針葉林的種植是非常多的,且種植樹木的種類也很單一,導致一旦發生火災時,在短時間內火勢就會大肆蔓延,難以控制,同時森林火災的引發,大多都不在森林的中央,而是在通風好、雜草多的森林邊緣區域,營林人員要針對這種情況,經常清理林區內的雜草和可燃物質,在秋冬時節還要對林區周邊的土地進行水分補充,既可以提高秋冬時節的土壤水分,也可以提高林區的空氣濕度,防止森林火災的發生。
植樹造林是我國在防止森林火災時,常用的一種防火手段,通過提高植被的覆蓋面積防止火災的發生。樹木十分高大茂密,是天然的防火屏障,可以有效地減小進風率,阻礙火勢的蔓延。植樹造林也是我國最理想的防火手段,植樹造林不僅可以大規模的提高我國的綠地面積,還可以有效防止火災對森林資源的破壞,相關的營林人員,可以綜合評估營林的土壤質量,在保證現有森林良好生長的同時,可以進行植樹造林,來提高植被的覆蓋面積。森林周邊區域是最易生長雜草,且易引發火災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加強植樹造林力度,可以降低這個區域的通風率,提高此區域空氣的濕度,增強樹木的耐火性質,防止森林火災的發生。
結束語:綜上所述,林業資源對于國家建設以及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屬于國家關鍵的自然資源,不僅能夠調節氣候,還能夠維護生態環境的發展。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提高,但人們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林業資源不是無窮無盡的,一旦索取過多,超過了一定的限度,便會對林業資源造成諸多的不利影響,進而影響經濟的增長。因此,要想讓林業資源獲得充分且科學的利用,便需要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保護,并且對森林防火方面的工作進行重視和關注,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自然地理條件和森林植被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和制定防火預案,由此促進生態系統良好的自我調節,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