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凱
(神東煤炭集團開拓準備中心,陜西 榆林 719315)
煤礦工作和其他工程相比施工條件比較特殊,大多數煤礦施工人員都是在深井下進行日常開采作業。由于深井的空間有限,空氣不流通,施工人員在進行開采時所產生的灰塵無法及時排出,過量的粉塵集中到深井中會污染深井中的空氣,施工人員長期吸入這些粉塵會產生嚴重的職業病,并且這種職業病無法擺脫,會影響施工人員的一生,對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和心理有著嚴重威脅。
在對煤礦進行采掘期間,開展通風工作的核心目標是消除煤礦中的瓦斯氣體和其他廢氣,以充分保證后期煤礦采掘活動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在采掘煤炭期間,通風工作不但可以縮減煤礦生產的危險程度,同時還能夠縮減粉塵和瓦斯爆炸的出現幾率,以便給礦下施工人員打造安全、優質的生產環境,保證煤炭采掘的安全性。另外,通風工作還可以加快礦內氣體的流通速度,完成礦內有害氣體和外界空氣的充分互換,提升礦內空氣的氧含量,充分確保礦下工人的生命安全。
一般來講,在煤礦采掘工作的持續進展下,便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有害氣體,大部分為一氧化碳和瓦斯氣體,在有害氣體不斷提升的情況下,還會慢慢降低其中的氧氣含量,給礦下采掘活動的順利進行帶來阻礙。另外,在礦井中開展工作期間,極易由于通風設備的不完善,使得礦井中的毒氣不能盡快排出,這時作業人員便會吸入過量毒害氣體,嚴重時會給人身安全帶來威脅。同時,礦井內的毒害氣體大都是容易燃爆的,在滿足燃爆條件后,便會在礦井中出現重大爆炸事故,不但會嚴重提升傷亡的人數,同時還會引發煤礦垮塌事故的出現。最后,利用礦井通風不但可以充分排出有害氣體,還能夠提升礦井中毒害氣體的流通速度,縮減礦井中毒害氣體的濃度,從而保證礦井采掘工作的安全推進。
煤礦開采的過程具有非常高的風險,因此,煤礦開采的科學性和安全性對于煤礦企業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階段我國煤炭的主要生產工具是機電設備,機電技術的管理是對煤礦安全生產的保障,有效的機電技術管理手段的能夠提升煤礦開采的生產量,為煤礦開采的安全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機電設備的逐漸優化,在對于煤炭的生產效率、生產安全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助于煤礦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促進生產效率提高的同時,在對煤礦進行開采的過程中,煤礦企業應知道機電技術管理的重要性,始終提高機電設備的技術管理水平,為煤礦的安全生產提供保障,機電技術科學有效地管理可以及時發現設備運行中的隱患,提前防范,保證采煤安全。
眾所周知,礦井環境相對惡劣,空間有限、采光不足、通風條件差等,本身對施工人員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就是一種考驗,再加上井下作業施工具有連續作業的特點,施工人員會持續保持一個動態過程,這就增加了誘導井下作業施工安全事故發生的復雜性。
在環境相對惡劣的施工環境中,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施工人員若未經過系統性安全解決措施訓練的話,可能會盲目施救,大大增加了受傷人員的危險系數,這也是導致井下作業施工安全事故發生時,出現高死亡人數的原因之一。
井下作業施工人員所處的環境空間相對較小,再加上自然通風條件不良,作業過程中容易發生有害物質高度聚集的情況,長時間在這種環境中工作的話,極易造成施工人員出現中毒、窒息等危險。
礦下工人不具備充分的生產知識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始終是我國煤炭采掘事業最為普遍的問題,因為煤炭采掘事業必須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作為支持,許多工人在去到礦下進行作業時都未經受專業訓練,有關的知識技能更是不足,一旦遇到煤炭采掘的專業性問題便會手足無措,并且嚴重忽視了礦井通風的關鍵性。這部分工作人員大都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不易察覺礦下潛存的風險,加之其知識與技能的匱乏,使得大部分工作人員在面對問題時不能科學判斷并做出正確反應,無法正確操控機械設備,也不能正確修理機械設施,面對安全問題時不能正確保護自身安全,進一步提升了安全事故出現后的營救難度,給煤礦企業的順利發展帶來阻礙。
這一安全隱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組織管理系統不夠完善,一些管理層人員不重視對井下作業施工人員進行培訓和安全教育,使得施工人員安全意識淡薄,這為井下施工作業安全事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2.組織管理方式不夠科學,目前大多數煤礦仍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不能及時聽取井下作業施工人員的意見,導致管理層出現信息反饋滯后的問題,從而不能及時對現存的安全隱患進行排除。
現階段,我國煤礦企業設備和管理技術的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整體素質普遍較低,這為機電設備的維護造成了潛在的危險,增加了機電設備發生故障的風險系數,比如:工作人員沒有做好定期維護,隨著設備運行時間的增加很容易出現螺絲松動的現象,而這些問題不能夠及時被發現,不僅會對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還會影響煤礦企業的日常生產,進而造成煤礦企業的經濟損失,不利于煤礦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井下作業施工中所用到的機電設備,在施工環境、使用年限等因素的影響下,發生的故障機率相對較高。但由于機電設備投入成本較高,更換周期比較長,許多存在安全問題的設備仍被投入到井下作業施工中,這也埋下了較大的安全隱患。同時,井下作業施工人員對機械設備使用不熟練或者不規范操作的話,也會影響直接影響機電設備的使用性能,從而導致井下作業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
其實該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因為企業上下對于煤礦生產環境的認識不足,很多人都沒有充分地認識到煤礦生產環境中的危險因素,或者在生產過程中,企業員工都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在使用設備的過程中沒有按照既定的規程和實際的情況進行處理,一味地以經驗為主導來完成生產,這可能會引起事故。
安全教育培訓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井下作業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因此,在施工人員上崗前對其進行安全培訓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把好“人關”的關鍵。為了避免不安全行為的反復發生,在安全教育和培訓時需注意兩點:1.重過程、重結果,要確保該項工作的開展能取得相對理想的效果。2.結合井下作業施工人員的實際情況出發,管理人員不要將自己的思想強加給施工人員,做到按需教學。另外,讓施工人員能熟練掌握井下作業施工的具體操作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將施工人員組織起來學習交流,以提高安全培訓的效率。
完善檢修工作制度是企業開展煤礦機電管理工作的重點所在,企業需要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來對機電設備進行全面的檢查,這樣就可以保證某些故障因素和故障情況能夠及時被發現,并有效地處理。在開展煤礦生產工作時,施工企業必須對生產作業人員進行嚴格的管理,并鼓勵生產人員發現并上報機電設備中存在的問題。當然,在檢修工作中,企業要保證檢修工作的全面化和專業化,要針對不同的機電設備進行嚴格的檢查和修理,確定嚴格的檢修制度和檢修流程,保障每一個檢修環節的質量,這樣才能在后續施工中展現出較好的性能。當然,在檢修工作完成后并不代表設備就已經沒有了問題,還需要企業做好檢驗環節,對檢修好的設備進行嚴格的檢驗,要杜絕機電設備中的一切遺留問題。同時,在檢修工作過程中和后續設備的操作檢驗過程中都需要做好防護工作,因為如果存在潛在的不利因素將會直接影響到檢修人員和操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當然,不同情況下的防護措施也不一樣,在高空檢修和在狹小空間檢修都有其獨特的防護措施。此外,要求檢修人員的精神狀態良好,做好持證上崗的管理工作。
為了降低井下作業施工的安全事故發生率,煤礦企業需要構建成熟、完善的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制定一套能有效實施的監察方法,對井下作業施工的全方位、全員進行監察,以便能在井下作業施工安全事故發生時,做出應急反應。同時,還要在總結以往事故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井下安全工作手冊,確保每一位井下作業施工人員能將安全知識和技能牢記在心里,必要時可以開展各類應急演練預案,使每一位施工人員具備能在事故發生時做出自救反應的能力,從而保障井下作業施工人員的安全。
輔助巷道以及回風巷的建立也能很好地幫助煤礦企業落實防塵降塵工作,施工單位可以在輔助巷道和回風巷安裝紅外噴霧設備,當有車輛進行監控范圍的時候,紅外噴霧設備就會自動開啟噴霧模式,可以大力降低運輸過程煤礦、車輛所產生的灰塵。而紅外噴霧設備對于水幕控制也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紅外噴霧通過熱釋電傳感器、定時器來進行作業,在防塵水幕兩側安裝熱釋電傳感器,就可以通過紅外熱源傳感器進行作業,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裝熱釋電傳感器的時候要在防塵水幕的弱風、下風這個兩點安裝,避免熱釋電傳感器滲進水,影響熱釋電傳感器的使用。除此還可以使用自動清理、灑水車來進行防塵降塵工作,可以大幅度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減輕工作強度,也能很好地避免粉塵進入巷道內部。
煤礦企業想要獲得持續穩定發展,將安全監管和組織管理工作落實到位是很重要的,有利于引導施工人員養成安全行為規范。一方面,企業管理層要將《操作規程》《作業規程》等有效傳達給井下作業人員,每個班組長每周舉行一次安全交流會,以便更好地規范安全行為。另一方面,企業管理層應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饋制度,確保管理層能及時了解到井下作業施工人員的真實需求,凝聚基層人員的力量,讓井下作業施工人員體會到上級的關心和關愛,這樣在工作中才會投入更多的熱情。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井下作業施工中,施工環境復雜、施工人員安全意識淡薄、企業組織管理不到位等,都會給井下作業施工埋下安全隱患,所以加強對井下作業施工安全隱患的排查是非常重要的,以實現對事故隱患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同時,還應結合井下安全作業施工的要求,將相關治理措施落實到位,從源頭上避免安全隱患的發生,以減少安全事故給煤礦企業造成的損失,從而保證煤礦企業的穩定、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