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前
(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開拓準備中心,陜西 神木 719300)
隨著我國煤礦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大部分煤礦已經采用綜合機械化采煤法。其中,原煤運輸系統的選型是否合理,是煤礦機械化程度的標志性關鍵點,同時也是關系到煤礦經濟高效生產的重要環節。利用帶式輸送機利于井下煤炭資源的高效運輸,因其具有運量大、效率高、成本低、易維護等優點,在我國井下有著廣泛的應用。原煤經工作面采出后,需通過計算設計選用合理的運輸設備運至地面煤倉,當設備的運輸能力不足時,則會對工作面的正常生產造成影響。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煤炭企業在不斷進步,并且實現了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綜合型產業的轉變,煤礦機電運輸是煤礦產業工作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為促進我國煤炭產業的安全發展有著重要的貢獻。我國部分煤炭企業在進行生產時雖然會及時保養機械運輸設備,并且對生產流程進行嚴格的管理。根據我國現有的資料數據表明,我國在煤礦生產過程中,由機電運輸造成的安全事故達到 30%,使生產人員的個人安全受到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會降低企業的經濟收入。因此,煤礦企業在管理的過程中應該不斷更新和完善安全管理理念,采用先進的機械運輸技術,保證煤礦機電運輸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在使工作人員人身安全有所保證的同時,提高煤礦產業的經濟收益。
煤礦機電技術運用期間融入多種前沿技術,在聯動作業的基礎上,提高了開采效率,實現了自動化發展,具體包括以下幾種特征。一是開放式。隨著自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煤礦開采技術也實現自動化與通信技術存在密切的聯系,以中央處理設備與其他通訊模塊為基礎,形成了通訊聯網系統。煤礦設備運行期間可以提供多種不同通信接口,在連接設備與系統的同時,實現了信息交換與集中控制。由此,煤礦開采期間應有效應用大量新型煤礦機電自動化設備,積極優化通信技術,打造性能優良的設備產品,為控制系統探索可靠的連接方式。二是集成式。煤礦機電技術開發與應用期間應用了多種先進技術,包括計算機、單片機以及編程控制器等核心硬件。高精度傳感器完成信息采集與處理工作,將其應用至人機交互界面,監測系統的運行過程,采集數據反饋系統運行情況,以此實現安全防護。三是智能化。煤礦機電開采過程中開始使用較為成熟的微型控制器,具備較大集成選擇余量與信息處理速度,可以有效控制機電設備。加速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移位傳感器以及溫度傳感器等均屬于煤礦機電技術應用期間的傳感器形式,可以保證開采作業的順利進行,滿足各種系統設備通信接口需求。
部分煤礦的負責人過分注重礦井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從而錯誤的將安全管理放在生產運營之后。指導煤礦運營過程中,安全最為重要,做好安全管理是生產運營的基礎。但是部分負責人對機電運輸安全缺乏足夠的重視,他們沒有正視安全的重要性,錯誤的意識認知往往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安全意識不到位會導致許多隱患難以及時發現并整改,使得員工在安全生產方面缺乏警惕性。安全排查工作流于形式,使得其沒有真正起到保障作用。部分負責人因為安全意識不足,還會將私人感情帶到工作中,任用自己的親戚朋友等沒有經過專業學習培訓的人員到重要崗位上,因為其缺乏專業技術知識,從而導致機電運輸安全事故。
受機器性能與作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煤礦運輸環節也存在較多安全隱患。整個運輸過程中,煤礦機電設備必須保持高質量運行,控制難度較大,一旦設備之間出現較大摩擦或突然變更運輸頻率,均會產生電火花,造成瓦斯爆炸。平穩供電屬于機電設備穩定運行的基礎,但部分企業為了降低運行成本,不斷壓縮機電設備供電量,以致運輸動力不足,造成較大運輸隱患問題。同時,部分煤礦企業并未采購完善的應急與安全設備,發生瓦斯爆炸問題時無法及時應對。且供電回路中并未設置專門的檢漏繼電器設備,整個作業系統處于危險環境,開采面臨嚴峻形勢。
煤礦井下環境較差,而且危險系數比較高,員工的工作量比較大,以至于煤井中工作人員流動性較大,經常出現頂班的現象。但是代崗的工作人員往往工作時間不長,不能詳細了解所代替工種所需要的知識和操作技能,而且沒有經過正式的培訓便上崗工作。如此一來,勞動用工制度不健全,臨時代崗人員可能盲目或者違規操作,這都會給機電運輸工作帶來潛在的危險。煤礦特殊人員在接受正規培訓,獲取資格證書后才能上崗工作。要盡量避免隨意調換特殊作業人員的工種。
煤礦開采工作存在較多危險因素,要求操作人員具備較高專業水準,并在工作中不斷完善。但當前開采崗位人員流動性較大,企業無法完善落實井下責任制度,項目實施缺乏完整性。同時,機電設備存在老化問題,舊設備無法滿足開采要求,必須及時更換,此時需要工作人員不斷學習新設備的操作方法。但大多操作人員無法跟上時代發展腳步,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差,無法發揮設備預期效能。
降低在生產工作過程中發生事故的關鍵,就是要加強對機械運輸工作的管理力度。但是在實際煤炭生產過程中,存在沒有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企業監察小組在監督過程中不能嚴格按照管理制度對操作技術進行管理監督、甚至存在“放水”的現象。專業的監察小組不能長時間在生產現場進行監督管理,不利于安全開展機電運輸工作。因此煤炭產業生產過程中,沒有提高對機電運輸工作監察力度,容易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不利于煤礦產業的發展。
提高機電運輸設備質量是做好運輸工作的關鍵。因此,設備操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該注意定期對機械運輸設備進行保養和檢修,并且能夠將在檢修過程中發現問題的設備及時送檢,沒有安全問題的設備對其進行及時的保養,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設備的工作質量,及時完成工作目標,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同時,在日常工作過程中也要加強對各項工作設備的管理,根據設備的不同類型和不同用途進行登記記錄,在記錄表中明確記錄設備的存放地點以及往日的檢修情況,并記錄在設備使用過程中是否有過故障等,統一對機電設備進行管理,可以使操作人員迅速找到所需要使用的設備,并且能夠及時掌握設備的情況,以便于后續生產工作的開展。
現如今,信息技術在多個行業中都有著廣泛應用,在煤礦行業也不例外,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可以提高煤礦開采工作的安全性,及時的發現煤礦機電運輸設備所隱藏的安全問題,做到防微杜漸。因此,煤礦企業就應當落實好信息化技術建設,如可以通過建立運輸機械設備管理系統、實時監控系統等,實現對機電運輸設備的自動化操作,實時掌握設備的運行情況,在發現問題時及時預警,這樣也可以有效的保證機電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當前煤礦開采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機電安全管理水平較低,因此煤礦企業應設置專項技術管理資金,在資金、物力、人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煤礦機電安全為目的,設置完善可行的決策、計劃、組織以及控制等方面的活動方案。同時,政府機構也應認識到機電技術管理的重要性,簡化審批流程,并設置專項災害治理資金,保證邊遠地區在煤礦開采期間,可以就近撥款,及時購買安全與防護用品,及時解決開采問題,確保各項技術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降低開采事故的發生幾率。
煤礦企業要不斷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嚴格的崗位責任制,避免安全管理混亂導致事故發生后推卸責任的現象,以便降低機電運輸工作的安全隱患。加大安全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度,對安全管理工作進行嚴格的考核,制定相關安全管理條例和獎懲機制,促使礦井工作人員積極落實安全政策。要對交叉作業進行嚴格的流程管理,如需使用其他區域設備,必須向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確保設備安全完好后才可使用。還要對機電運輸作業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時刻警醒,做好安全防范作業,對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擴大對機電運輸工作的監督范圍,進行連鎖控制,優化監控系統,保證機電運輸正常運行。
煤礦企業需要進行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不斷改進勞動用工制度,定崗定編,對礦井工作人員進行合理分工。成立煤礦井下機電運輸管理組織,強化工作人員職能,明確相關責任。相關部門要對工作人員的資格進行嚴格的考核,只有獲得資格證書后才能上崗。尤其是特殊工種相關人員在進行培訓后,不要隨意調動職位,避免不專業人員進行代崗,以免造成安全事故。如果有交叉作業,需要調動人員,必須向相關部門提出調動申請,在確認人員可以調動,安排好崗位交接后才可換崗。科學的用工制度有助于保證工作安全,節省人力資源投入,工作人員有序開展工作。
目前,煤礦企業往往會將生產中一些環節的崗位承包給他人。由于承包人經濟效益與生產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導致其最終目的就是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所以部分崗位承包人就在安全方面投資較少,管理力度也比較小。對此,相關工作人員必須牢牢樹立安全思想,不斷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將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正確看待安全與生產的關系,了解安全工作重于生產工作,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煤礦全體員工時刻保持警惕,才能提高安全意識,做好機電運輸工作。
為了聯合控制采煤機,煤礦企業還應引入電子信息技術,在工作面運輸與支護方面實現綜合自動化運行。比如可以利用地質雷達技術準確識別煤層位置與厚度,或者利用視頻成像技術實物監控煤礦設備運行情況,以便開采期間遇到突發情況及時做出決策。必要時還可以引入設備故障診斷技術,發生故障后及時報警,明確故障位置,簡化維修流程。
結束語:在煤炭運輸過程中,皮帶運輸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采礦企業應定期對皮帶設備進行檢測,對其中存在故障隱患的地方進行改進,保障皮帶運輸質量。此外,維護人員應做好維護工作,由于皮帶運行時間較長,極易出現故障問題,這就要求維護人員面面俱到,將每個環節的維護工作都落實到位,從而更好地保障皮帶運輸的穩定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