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探春
(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維新鎮人民政府,甘肅 定西 748400)
前言:部分鄉鎮畜牧獸醫站,由于獸醫人員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容易出現用藥劑量不合理,以及日常的疾病預防工作不到位等問題,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畜禽的健康生長,同時也滋生了一系列畜禽疾病,危害肉類市場安全,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基于此,要求鄉鎮畜牧獸醫站的獸醫人員必須要根據國家政策,有效地對畜禽疾病加以防治和處理,提高個人專業能力和水平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采取專項疾病預防措施,做好日常的管理和診療工作,從而提高畜禽的健康水準,為食品安全行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在我國,鄉鎮畜牧獸醫站是一個基礎部門,由上級領導和機構向獸醫站發布任務,由他們來貫徹執行,其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對當地鄉鎮區域畜牧的疾病情況進行防治和診療。鄉鎮畜牧獸醫站之所以存在,本身是為了促進當地畜牧產業的良性發展,以便于獸醫能夠在第一時間內有效地對畜牧疾病進行控制,防止疫情的擴大蔓延,影響養殖人員和養殖單位的收入。除此之外,鄉鎮畜牧獸醫站本身的地位相對較高,對于促進當地農村畜牧養殖產業的發展來講,具有重要的影響[1]。
首先,專業人員相對匱乏
經過多年來的政策更新,鄉鎮畜牧獸醫站的工作職能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從原有單純為畜禽診療治病,轉向為以技術發展為核心的公益性服務機構。尤其是獸醫人員在對畜禽疾病進行防治和診療的過程中,也在朝向市場化的方向發展,更多想要從事對疾病的研究、監測和預防工作。這樣一來,就需要大批精銳和研究人員進入到鄉鎮份工作,這無疑面臨嚴峻的挑戰,一來是部分有專業技能的工作人員,年齡相對較大,面臨退休,導致大量崗位空缺出來;而年輕的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并不愿意到鄉鎮開展工作,導致鄉鎮地區畜牧獸醫站的專業人員十分匱乏,人員的更新也相對較少[2]。
其次,對養殖戶的培訓相對較少
想要進一步強化鄉鎮地區畜禽疾病的防治工作,僅靠一個獸醫站或相應的獸醫機構是不可靠的,還需要對養殖戶和養殖單位普及一定的護理知識和養殖經驗。但是目前來講,無論是獸醫站,還是其他相關的宣傳單位,對畜禽疾病相關工作所開展的培訓、宣傳相對較少,即使會定期走訪或監測養殖場,也大多走馬觀花,并沒有進行相應的教學和培訓工作。再加上部分養殖人員本身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無法有效地將知識合理應用,這些都是影響鄉鎮地區畜禽疾病防治的重要因素。
在絕大多數鄉鎮畜牧獸醫站中,獸醫人員的工作能力以及診療技術將直接影響到該鄉鎮區內的畜禽生長和生存情況,因此要對這些獸醫從業人員進行系統且有效的培訓,使其具備專業化的知識能力和過硬的技巧。與此同時,還要有崇高的專業素養。但是在實踐中,部分鄉鎮地區的畜牧獸醫站中的獸醫人員,在工作實踐中,尤其是在防治獸醫疾病的過程中,僅憑自身的養殖經驗或以往的工作經驗對畜禽疾病加以診療,并沒有探究疫苗中的藥物成分、藥物劑量以及畜禽在接受整治之后是否會出現不良反應等,也就是沒有針對當地畜禽的實際現狀,采取針對性的診療措施,導致畜禽在突發疾病的時候,獸醫人員無法進行全面的診療和檢測,也難以推斷出畜禽的實際癥狀,只能簡略地查看表面現象,對大體上的病例進行分析,甚至還存在藥物濫用的情況,這不僅會導致畜禽的疾病難以被有效診療,甚至還會對畜禽的肌體產生破壞,出現大面積的疫病。
當部分鄉鎮地區畜禽的疾病在治療的過程中,部分畜牧獸醫站并沒有嚴格地研究畜禽的發病情況和診療方案,無論是用藥情況、用藥范圍,都缺乏有效的說明。尤其是部分獸醫,在實踐中也只考慮到畜禽的體重情況,在進行藥物劑量的使用時不僅無法對畜禽的疾病加以診療,同時還會滋生畜禽其他的抗體引發嚴重的傳染性疾病。除此之外,在針對畜禽的糞便癥狀加以診療的實踐中,部分獸醫站的獸醫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就盲目地使用普遍性藥物,對劑量也不事先加以研究和說明,一方面難以達到預期的診療效果,另一方面也會延長診療的時間,耽誤救治,最終增加其患病甚至死亡的概率[3]。
鄉鎮地區的畜禽養殖過程中,當畜禽發生疾病后,需要救助人員和獸醫選擇適用于該畜禽病情的用藥方式,并根據其癥狀表現來判定用藥的時間和用藥的劑量,即合理制定用藥途徑。通常情況下,用藥方式包括注射和口服兩種。如果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以及疾病穩定期對畜禽進行診療和用藥,很難發揮出藥物的診療效果,也會耽誤病情。尤其是對于一些體質較為敏感的畜禽來講,部分藥物的刺激性相對較強,如果用藥途徑發生錯誤,如需要口服的藥物直接進行注射,很可能會使這類畜禽產生不良反應。例如發生嘔吐、腹瀉等癥狀,不僅無法發揮藥物的治療效果,還可能出現一系列傳染癥狀,誘發嚴重的疫情。
當前大多數鄉鎮畜牧獸醫站對畜禽疾病的防治以預防為主,雖然做好預防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能夠防止畜禽發病,減少其發病率,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時常可以見到畜禽免疫工作不到位和不妥善的現象。因為受地域條件、時間條件和經濟條件的限制,部分鄉鎮畜牧獸醫站無法為畜禽提供充足且有實效的疫苗。尤其是部分偏遠鄉鎮地區,疫苗在運輸途中可能會發生變異等問題,或是由于接種時間不對,接種藥劑不達標等,都可能會對畜禽疫苗的接種質量產生無可避免的影響,甚至誘發感染和傳染病等風險。再加上部分鄉鎮地區的畜牧獸醫站,獸醫人員本身專業素質不高,很難依照畜禽的實際情況來配置藥劑和下藥,使其藥物治療本身達不到標準。因為畜禽在進行藥物治療的時候,會通過肌肉或靜脈等途徑來注射不同類型、不同劑量和不同療效的藥物,效果差異明顯,如果獸醫未能根據畜禽的抗體情況,就盲目地按照經驗標準來注射藥物,勢必會導致診療的效果不佳,甚至影響畜禽的健康生長,最終使養殖人員承擔經濟損失。
想要進一步提高鄉鎮畜牧獸醫站的畜禽疾病防治效果,本身對獸醫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素質水平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首先,當地政府以及相關的醫療機構需要定期對獸醫從業人員開展技能培訓,使他們了解畜禽養殖的基本方式,并明確畜禽的不同需要,采取多樣化的診療方式和用藥方式,以便于培養獸醫良好的應用能、理論實戰能力等。其次,要進一步優化鄉鎮畜牧獸醫站獸醫人員的層次結構,包括引進新近獸醫專業的畢業生到鄉鎮地區從業,或者是從城市當中,委派從事獸醫科研事業的專家學者或行業帶頭人,深入到鄉鎮畜牧獸醫站當中開展指導和研究工作。這樣一來,不僅調節了鄉鎮畜牧獸醫站獸醫人員的年齡結構、層次結構和專業結構,同時也能夠出具更加合理且有效的適合當地畜牧養殖業發展的畜禽疾病防治方案,以備不時之需。最后,鄉鎮畜牧獸醫站的獸醫人員也需要定期到城市中的畜禽研究所或獸醫專業機構加強交流和對接,有效學習先進經驗的同時,能夠結合鄉鎮地區畜禽養殖的特色,來開發針對性的疫苗或診療藥物,從而提升畜禽的生長率,保障養殖人員的經濟收益[4]。
保障畜禽生長效率,并不是鄉鎮畜牧獸醫站獸醫的專職工作,需要全體的養殖人員也能夠參與到日常的用藥理念宣傳和防疫工作當中。具體來講,當地的畜禽獸醫站可以通過宣傳理念和開展講座的形式,將畜禽的疾病預防手冊分發到每一位養殖戶家中,使其能夠了解到畜禽疾病工作實際開展的現狀,在養殖過程中,能夠做好日常的通風管理、消殺管理等,一旦發現畜禽異異常,需要及時向獸醫站報告。與此同時,獸醫站還可以邀請具有豐富理論知識經驗的專家到鄉鎮地區為養殖戶普及專業養殖知識,使養殖戶能夠充分意識到做好畜禽疾病預防工作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配合畜禽疫苗注射工作,并完善好養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從而提高畜禽疾病預防的效果。
畜禽發病的病因大多是由不同因素導致的,因此獸醫在對其進行用藥的過程中,對藥物的劑量和范圍也應該有所區分。例如在用藥的實踐中,不能根據主觀臆斷來目測藥物的用量,需要依照畜禽發病的實際問題合理展開診療工作,并做好記錄,便于后續的醫學研究。在實際工作中,畜禽發病后,要求獸醫能夠對其加以藥敏測試,將測試結果記錄在案,保障各類行為的規范性。獸醫用藥過程中也應該謹記用藥原則,對于一些特殊的藥物,其使用劑量要有所限制,以保障用藥安全和畜禽的生長安全。尤其是在分析續情病史的過程中,要求獸醫能夠詳細地記錄和回顧用藥情況,并分析藥物的實際成分,依照畜禽的外在表現、大致體型和是否有不良反應等因素,確定好日后用藥劑量,一方面提高診療效果,另一方面為后續的藥物學術研究提供基礎。
在鄉鎮畜牧獸醫站獸醫人員,除了要做好畜禽的疾病診療工作之外,也應該明確防疫原則,以預防為主,積極響應鄉鎮基層內部關于畜禽養殖業的管理細則問題。尤其是相關的管理者和獸醫從業人員,必須要了解當前我國動物疫情防控的主要形式,在實際工作中強化義務感和責任感,積極制定針對性強的畜禽疫情預防方案。在實踐中能夠積極落實,敦促養殖人員完善畜禽養殖條件的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向其宣傳和普及疫情防控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當地的政府也應該針對畜禽疾病防治,采取針對性的政策支持,并完善制度的建設,投入一定的物力、人力和資金,引進高素質的獸醫人員和科研人員,以便于進一步落實可靠的畜禽疾病防治措施。需要注意的是,為了能夠形成有效監督,鄉鎮畜牧獸醫站還應該設立完善的監督機制,監測每一位獸醫人員和基層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情況,為其提供應有薪資待遇的同時,也能推動獸醫工作的信息化建設,進而有效完善獸醫工作的水準和質量[5]。
做好鄉鎮畜牧獸醫站畜禽疾病防治工作,不僅能夠提高畜禽養殖的效率,同時也能夠推動鄉鎮事業的發展。因此在實踐中,要求鄉鎮畜牧獸醫站的管理者和獸醫人員能夠進一步提高專業能力和素質,并有效地培養養殖戶的防疫參與度。在合理分析病情多樣性的情況下,科學用藥。除此之外,也應該加強組織領導,并強化防疫保障。只有這樣,才能夠優化鄉鎮畜牧獸醫站畜禽疾病的防治工作,從而為推動鄉鎮養殖產業的發展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