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執洪
(廣州市番禺區市橋沙頭中學,廣東 番禺 511400)
初中物理屬于物理學習的基本階段,若是學生尚未打好基礎,必然會對學生未來階段的物理學習產生嚴重的影響。實驗教學屬于物理教學之中關鍵的構成部分之一,需要教師予以足夠的重視以及關注。如今,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依舊存在許多為難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導致其教學效率并不能得到提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也需要進行改革,如何對實驗教學進行改革以及創新,便成為當前許多學者關注的問題。
盡管實驗教學針對學生學習物理而言至關重要,但是依舊有許多初中物理教師并沒有給予實驗教學足夠的重視與關注。事實上,實驗教學相較于理論知識教學而言,更為耗費時間與精力,但是初中物理課程時長相對較短,如果教師將大量時間或是精力放在實驗教學之中,可能教學進度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加之我國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更為關注理論知識的教授,而忽略了實驗教學以及學生學習過程。故而,僅僅要求學生記憶教材方面的實驗理論,但是教師卻忽視實驗內容的教學研究。部分教師盡管了解實驗教學對物理教學的重要性,但是迫于教學時長的壓力,不得不通過口述或是演示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實驗過程,并要求學生記憶物理實驗最終結論,這種死記硬背的方法,不只是令學生不能完全了解相關實驗的物理知識點,同時還會令許多學生喪失學習物理的熱情以及興趣。
如今,伴隨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越來越多的教師認可實驗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價值以及作用,在詳細講述實驗結論之前,可以借由做實驗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然而,我國許多初中在物理實驗資源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的問題。條件較為理想的學校,教師可以在講臺上直接為學生做實驗,并同時對實驗內容以及流程進行講解,而沒有條件的學校,教師缺少實驗設備,只能利用相對簡單的道具作為替代品,且因為實驗設備不足使得教學通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不管是以上哪種方式,學生個人動手能力都得到顯著的提高,而個人的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得到明顯的約束,學生不只是無法了解知識點,同時會對物理形成一定的排斥心理。
物理教師借由實驗教學進行教學,旨在令學生借由實驗過程加強對實驗結論與有關知識點的了解。故而,許多教師在實驗教學期間最終目的是能夠通過實驗論證教材之中得出的結論,為了規避實驗期間產生部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教師普遍要求學生嚴格依照教材流程開展實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能有個人的觀點以及想法,如此的教學內容并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均得到一定的限制,實驗教學自然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許多教師認為教材內容之上,認為專家不會出現錯誤,所以在實際教學期間不會對實驗內容予以修改,原因在于教師往往忽視實驗內容的設計,認為實驗內容只需要一言帶過,不需要浪費大量的時間。作為教師,理應認識到實驗教學的價值及其意義,重視對教學內容的設計。事實上,伴隨時代的高速發展,就是物業終究會退出,并不斷創新的事物。作為教師,應審視教材之中實驗內容的設計,重視實驗教學 的價值,并敢于質疑教材之中的實驗設計,在教研活動期間積極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嘗試與其余教師開展積極的討論與研究,對教學內容創新與思考,實現對實驗教學的革新。另外,教師也可積極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使得學生能夠在實際實驗過程中提出個人的觀點,如此有效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平均速度試驗之中,傳統實驗技術普遍是利用小車、停表進行記錄,但是停表記錄時間存在誤差,進而影響正常的記錄結果。為此,教師可以引入高速攝像機,通過高速攝像機予以拍攝與記錄,然后逐幀進行回放,以清晰地記錄小車達到終點的時間,進而計算出更為精確的結果,同時也加深學生對有關知識的認識與了解。
物理作為理科課程,內容相對枯燥,理論知識存在抽象性,加之部分學校教學資源不豐富,導致學生在實驗課程中往往難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之中的指導作用便至關重要,否則學生在枯燥的學習環境中,可能產生一定厭惡感與負面情緒。為了確保物理教學整體質量,教師需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熱情,具體可以嘗試采用如下兩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一,在實驗之前設計懸念,使得學生能夠帶著問題開展實驗研究。若是教師優先告知學生實驗的結果以及原因,然后要求學生開展實驗,則不能令學生感受到的學習的樂趣。故而,教師需要尤為重視課堂導入環節,以課程《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為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將示波器引入教學之中,在手機下載虛擬示波器App,然后隨機選擇一些通過振動產生聲音的樂器,例如音叉、琴弦等,在手機中記錄樂器振動或是撥動的聲音,并分析其聲波,同時利用高速攝像機詳細記錄振動的幅度與快慢,然后加以對比。之后利用多媒體技術放慢撥動的速度,并對比聲波與物體振動幅度和快慢之間的關系,借此引入有關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第二,引入虛擬技術。部分物理實驗由于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或是污染性所以并不適合在實驗室開展,針對該類型實驗,技術便可從網絡之中下載資料,然后通過多媒體播放,可以達到能夠的效果。
傳統教學工作中,教師一直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授的內容。所謂實驗教學,也僅僅是教師為學生演示,而學生只能觀看與模仿,可以親自動手實驗的機會并不多,對學生有關知識的掌握而言并不理想。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建立以學生作為核心的實驗課堂,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之中建立以學生為核心的實驗課堂,日常教學之中也則需要積極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熱情以及能力,借此加深學生讀為有關知識的了解與認識,使得學生能夠意識到個人問題,并第一時間予以矯正,提高個人對知識的了解程度。
以課程《冰、蠟燭的熔化以及凝固》實驗課程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在實驗室內開展各項實驗。教師在實驗開始之前向學生介紹物理實驗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然后要求學生了解晶體引入非晶體的特點,之后針對冰與蠟燭是否為晶體進行猜想,并在實驗中論證,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對有關知識的了解更為深入與全面,教學效果也將更為理想。
物理實驗教學屬于物理教學的關鍵構成部分,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物理教師理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之中通過合理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從而充分發揮實驗課程作用,使得學生能夠更為深入且全面地掌握有關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