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邱琪
(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田墩鎮中心小學,江西 上饒 334125)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課程,要想讓學生學好語文,關鍵在于方法。然而就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來看,教師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缺乏以有效的互動,不注重學生之間的對話學習,這樣的教學已經不適用,十分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對話學習是符合了語文這門課程教學需要,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語文這么語言魅力,進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對話學習,以此不斷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要想實現語文教學目標,就必須讓教師與學生都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來。對話是一種兩個或兩個以上主體的交流活動。對話符合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需要,以對話為學習策略,不僅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師預設的活動,實現教與學的統一,同時對話也打破了傳統教學中的獨語狀態,能夠很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發展,讓學生在對話活動中提升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是實現高效教學的保障。作為教師,要積極革新教學方法,不斷開展對話學習,讓整個教學活動變得有趣、靈活,從而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讓學生在對話學習中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發展語文科學素養。
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跟上教師的步伐,課前預習是必要的。課前讓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預習,可以讓學生對接下來所要學習的知識有深入的了解,以便在對話過程中積極表現。因此,在實施對話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課前預習[1]。如,在《烏鴉喝水》這一課中,結合這一課內容,教師可以布置任務:“烏鴉是怎么喝水的?”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文預習。通過預習,學生在開展對話學習時間時,可以以最佳的狀態來開展對話學習,進而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長期以來,教師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嚴厲,不允許學生在課堂上交頭接耳,教師的這種做法直接造成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害怕語文課堂,而這樣的課堂是不利于對話學習的開展。輕松的課堂環境是實施高效對話學習的基礎,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魅力,學生才會主動參與課堂,積極與教師對話、與學生對話,進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實施對話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營造輕松的課堂環境。在課堂上,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年齡小,好玩,他們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很難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進而影響到對話學習效果。結合這一點,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對話學習時,要巧妙設計趣味性的問題,因為只有讓教學活動變得有趣,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得激發,學生才會主動去學習[2]。如,在《長城》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講述一些故事,以故事為導入載體,引導學生深入課文學習。故事具有探究性、趣味性強等特點,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可以激起學生對話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將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可以增進學生的態度體驗,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激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對話為學習策略,要想發揮對話學習的最大作用,教師在課堂上應積極創設對話情境,讓學生進行對話體驗,讓學生對對話的過程中消化知識,培養情感和素養[3]。如,在《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一課中,結合課文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境對話,讓選擇選擇課文中的角色, 然后將課文內容重現課堂。通過這種對話練習,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語言魅力,激起學生參與對話學習的特請,進而提高對話學習質量。
合作學習不僅僅體現在教師與學生之間,也體現在學生與學生之間,鼓勵學生之間展開合作學習,可以更好地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它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可以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4]。如,在《己亥雜詩》這一課中,古詩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學生學習起來有著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消化知識,發展思維。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分組,每一組要包含優等生、中等生、差生,組與組之間的能力水平要相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應有的作用。
綜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傳統的教學已經不合時宜,不利于學生能力和素養的培養。所以,教師必須不斷革新教學方法。對話學習迎合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需要,能夠很好地突出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雙重特征,以對話為學習策略,可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教學中來,進而實現高效語文教學,促進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