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再見
(綿陽市鹽亭縣玉龍鎮初級中學,四川 綿陽 621605)
在初中化學教育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思想觀念的影響,教師對運用講授式的教學方式實施教學,根據化學課程的主要內容與教學目標,在課堂上以單獨講授為主,較少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使得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化學知識,無法主動進行自主學習,無法深入探究化學知識形成的全部過程,因此很大程度上無法理解一些化學知識的深刻內涵。新課標與素質教育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教師應該改變傳統化學教學理念,注重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通過變被動教學為主動學習、變演示實驗為探究實驗等,引發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在獨立思考化學知識和動手操作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形成化學科學素養。
初中階段從九年級開始學習化學課程,多是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比如認識和學習化學基本元素、化學實驗、自然界的物質、化學方程式、燃燒與滅火、碳和碳的氧化物等,很多知識內容都與實際生活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聯系生活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運用化學知識也可以解答生活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初中化學課程內容,引入生活資源,創設生活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科學素養[1]。例如,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的“燃燒和滅火”的課題教學中,本課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知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基本化學原理與方法,明確燃燒和滅火與氧氣、可燃物和可燃點三大條件相關。教師可以結合本課知識,提前準備圖文與視頻資料,在課堂上展示三個生活情境:小紅的媽媽做飯時油起火立即用鍋蓋蓋?。煌跄棠套鐾盹埡髮⑹S嗟牟窕饛腻伒紫履贸觯幌娜招∶饔梅糯箸R聚光于紙片上著火了。接著提問:小紅媽媽的滅火方法對嗎?王奶奶用了什么方法熄火?紙片為什么能燃燒?通過創設以上生動的生活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與探究,滲透本課的知識內容,讓學生閱讀課本后回答,以此啟發學生的科學意識。
初中化學新課標中,倡導教師改變傳統上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更好注重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運用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方式[2]。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教師也應當根據化學課程的主要內容與課程目標,創設多樣的學習任務,要求各個小組在預習的基礎上進行探究,并在課堂上分組展示,教師根據展示結果進行評價與總結[2]。例如,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的“氧氣”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主要內容,安排學生一起做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通過做實驗發現木炭出現了火星四射的情況,但是課本中卻沒有提到這個現象,基于這個現象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究,有的說是木炭中含有雜質,有的說是氧氣純度或濃度不高,有的說是木炭燃燒時溫度高低變化,有的說是木炭含有水分等。對于這些回答,教師都可以進行一一點評,然后指導學生嘗試運用對比研究法和實驗對照法進行探究,以此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初中化學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還離不開化學實驗,教師應該多注意組織開展化學實驗活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一些自主操作實驗,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化學知識原理,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與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例如,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的“制取氧氣”一課,教師可以運用電子課件與微課視頻等講解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主要有雙氧水、KClO3、KMnO4三種物質制取氧氣,讓學生明確其中的反應原理和實驗流程,指導催化劑的作用等。接著,教師可以讓各小組選擇其中一種物質自行設計與操作實驗,要求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和寫出實驗報告。為了實驗過程中的簡便,大部分小組一般都會選擇運用雙氧水做實驗,教師應該特別注意要求學生探究CuO催化劑的作用。各小組學生在設計與操作實驗、寫出實驗報告的流程中,能夠有效形成關于實驗的科學素養。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不僅要在課堂上實現,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拓展化學學習的空間與時間,根據相關化學課程的內容布置課后科學探究的任務,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例如,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的“金屬和金屬材料”的章節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關于探究生活中的金屬材料的課后科學探究任務,比如主題可以是“探究生活用品的材質與防護處理”,要求學生去生活中觀察廚房用具、手機等電子產品、日用品等,通過觀察與上網搜集資料等方式,探究其主要材質和做了哪些防護處理,在此過程中形成科學探究的核心素養。
結語:關于初中化學教學中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實踐路徑,教師應該首先明確初中化學教學的基礎內容與教學目標,認識到科學素養的主要目標,根據初中生的化學基礎與生活經驗,引入豐富的化學教學資源與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與動手操作,逐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