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夕
(福建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高職院校應大力推廣實施課程思政,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發揮知識技能課程的育人功能,大力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要素和與之相關的知識點,形成“三全育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與思政理論課齊頭并進的局面。為發揮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出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思政創新思路。分析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以教學目標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度融合、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廣泛融合、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有效融合為切入點,“課程思政”是新時代一種全新的課程理念,是高等教育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南。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生態文明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
對于課程思政而言,其順利的實施可以有效解決現如今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陷入“孤島化”的被動局面,也是可以有效的突出思政理論教育集中在思政理論課程的瓶頸中,在課程思政的相關引導之下,高職院校的每一個學科和思政理論課能夠形成一個相互輔助和步伐一致的整體教育,思政理論教育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思政課教學中,而是貫穿在不同學科的課程中同時進行,實現思政教育覆蓋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在高職院校之中,其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著重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育工作,然而對于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價值引導等存在著忽視,并且也是存在較為明顯的知識和技能教育以及思政教育、價值教育等相互脫節的情況,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可以形成一個健康和完整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在高職院校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長期的、不間斷的精神熏陶,這需要將思政教育融合在其他各類課程中,在“育才”的同時進行“育人”。這個“育人”的作用,是當高職院校的全部課程都在課程思政的導向下齊頭并進以及互相協作融入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更好地保障最終目標得到實現,促進高職教育工作順利進行。
在高職院校之中,必須要持續的提高專業教師人員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同時還需要正確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工作,這也是作為最直接和最有效的一種方法,馬克思理論既是世界觀,也是作為一種方法論,可以更好地為人們提供了理解和改變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思想政治教師和專業教師必須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為“課程思政”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因此,有必要根據當前專業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制訂科學的培訓計劃。培訓內容必須正確把握理論的深度,不可以盲目的追求大而全,然而是需要做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根據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主要的發展路線,使其可以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職業道德教育。
在高職院校之中,必須要能夠牢牢的樹立起“道德建設和民生”的基礎教育理念,同時在對“課程思政”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其主體的責任進行明確,并且有效的落實對人民的責任,在這個基礎上切實實現前瞻性及其總體規劃,建立以黨委書記、校長為首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學校負責人和負責教學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有關部門負責人,應全面推進整個學校的“課程思政”教育改革工作,同時還需要建立起“課程思政”的指導委員會,主要是負責學校的“課程思政”改革工作指導和咨詢以及監督等,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專門的辦公室,進而負責相關的日常工作內容。
在高職院校中,教育平臺進行建設的時候,需要建立一個科學的“共享、共建以及共同管理”的全新教學平臺,使其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和其他專業教師更加輕松地進行信息和資源的相互交換,同時分享和迅速增加他們對“思想政治”建設中課程倡議的參與度,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在評估方法上,有必要改變傳統的評估模型,采用“課程思維與實踐”的結構?!罢巍敝饕撬薪處熑藛T評估其卓越以及進步的重要基礎,在合作方式上,需要能夠對專業的障礙進行打破,將其合作的方式能夠轉變成為跨學科的方向,并且能夠和各方面進行創新合作,在這些基礎上,高職院校需要努力建立起科學以及規范和完善的“課程思政”建設管理方法,實現科學規范的“課程思政”建設,在這基礎在之上不斷促進高職院校教育事業持續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輸送出更多的專業人才。
首先要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術地位進行明確的凸顯,保證思政課具備學術味。所以在思政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將習總書記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黨比較先進的理論成果進行探究和分析,促進思政課能夠不斷走在時代的前沿,具備相對來說比較高的學術高端味。另外還應該將問題作為主要導向,善于使用比較鮮活的案例,或者一些能夠充分借鑒的方式,對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困惑,這樣做的目的能夠保證思政課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具有一定的學術生活味。其次要高度重視通識課程以及專業課程的育人導向,讓這兩者具有相應的思政味,對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和價值取向等進行全面的分析,實現課程上的積極創新和完善,在對課堂形式給予高度重視的基礎上,還要注重生動的溝通方式,最大限度上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填鴨式教學,激發學生在知識上的共鳴,進一步提高其價值共鳴。
結語:綜上所述,課程思政建設應該成為高職院校在通識課程、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等全過程教學中的一種常規模式。目前其教學內在邏輯性有待調整,對不同專業學生的教學針對性有待加強,以后將結合創新創業、學生管理等工作進一步提高立德樹人成效。在此之外可以通過確立建設目標、建設任務,明確實施方法,推出保障措施等,將思政教育貫穿于全部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應完善課程體系,整合各方資源,從人才培養方案的頂層設計到教師每一節課的具體實施均貫穿思政教育這一主題,讓每門課程、每位教師都承擔育人責任,讓通識課、公共課、專業課都能上出“思政味”,持續的提升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方法以及“課程思政”的精確性,構建理論課和專業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