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碩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7)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按照國家層面、社會層面以及公民層面凝練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愛做價值觀作為公民個人層面中的準則之一具有重要的意義和豐富的內涵。當代愛國是公民層次中的首要價值要求,因此培育和踐行愛國主義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提倡和弘揚愛國主義是國家一項重要的道德原則和政治原則。任何人的成長發展都以國家發展為前提,無論個人價值觀隨著年齡增長隨之變化,但是愛國主義是不變的主題。培訓和踐行愛國主義,是奠定一個國家思維意識領域的根本價值觀立場,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要原則。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信息科技傳媒的途徑更加廣泛,復雜的文化環境下的各種思潮充斥在當代青年四周,由于人生觀建立初期思想意識薄弱、分辨能力欠缺很容易在這種環境影響下導致偏差,時刻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與踐行相結合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培育和踐行愛國主義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我國實行以政治協商制度為基本政治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培訓和踐行愛國主義是以人民為主體,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環境和國情的選擇,融合了我國證制度和社會環境達到政治認同的目標。中國五千年歷史文明,流傳吟誦著幾年前的文化精髓,這些思想思源與近代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相互組成了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而以愛國主義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為中國民族文化提供了社會認同。
第三,培育和踐行愛國主義能夠激發群體力推動和鼓舞人民群眾共同實現中國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的動力源泉。中國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歷史傳統在危險和困難面前凝聚起非同尋常的力量,將各階層人民團結一起,朝著一個目標不斷向前邁進。不論是過去的抗洪救災、抗震救災還是目前的抗疫無硝煙的戰爭,都是全民眾志成城團結一起克服,只有發展愛國主義精神,從內心激發群眾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認識,付諸實施將個人目標以國家為前提,才能實現國之夢。
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家庭組成的,家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無法比擬的優勢。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是人最早接受的教育,對人的品格、情感和道德的形成都有不小的影響,并且通過家庭教育形成的思維,行為習慣等會影響人的一生。當學生的價值觀出現偏差時父母是能最早發現并及時給與糾正,因為家人陪伴孩子的時間較長可以通過引導,幫助孩子明辨是非,能夠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品德的培養,這是家庭教育獨特的優勢,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1.讓愛國主義教育走進課堂。
學校是培育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重要場所,可以通過課堂教學講授貼合實際的愛國案例幫助學生切實有效了解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對不同的年齡段的青少年要開展不同層次的愛國主義教育。各個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年齡不同,心理的成長發展不同,接受的能力也有所不同,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這樣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小學生的活動要生動活潑,寓教于樂;初中生與高中生可以集中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大學生的教育就應側重于實踐和引導其理性思考。
2.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
如果只是單一的灌輸愛國主義知識,會使學生感到枯燥和無趣,往往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還要開展一些豐富的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活動時,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有針對性的組織活動,如組織學生聽演講、專家講座、社區服務等,在演講和聽專家講座時,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參與互動,踴躍發言,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意識。在社區服務等實踐活動中,也要融入新的形式和內容,學生可能一提到社區服務,就是幫助社區打掃衛生,其實,社區服務是多種形式的,我們可以看望社區弱勢群體、陪老人聊天、給殘疾兒童講故事、了解社區知識等,使學生意識到參與社區服務是一種光榮,更是一份社會責任。
3.積極營造校園愛國氛圍 。
學生多數時間都是在校園內,校園文化逐漸地成為他們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行為和意識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隨著新媒體在校園不斷的滲透,學生們更加傾向通過新媒體獲取信息或進行交流。因此,學校要廣泛利用校園媒體資源,通過校園網、校報、廣播電臺等校園傳播途徑,構建校園傳播平臺,全面做好校園的宣傳工作,對先進愛國事跡、模范榜樣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做到及時有力的宣傳,促使校園形成一個生動活潑、積極進取的愛國氛圍。
1.加強互網絡內容建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獲取各種信息和教育資源的重要途徑。網絡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陣地,把愛國主義融入人們的日常網絡生活中,是新時期弘揚愛國主義的重要形式。雖然網絡的發展拓寬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受眾范圍,為實現愛國主義教育高效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媒體的高速發展也使得網絡環境更加復雜和多樣。互聯網的發展對青少年的思想行為,價值觀念等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要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環境,還可以使用高科技手段和宣傳媒介,讓人們在內容豐富、形式靈活的氣氛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實際效果和影響力,讓濃厚的愛國主義精神扎根在網絡空間,感染熏陶青少年。
2.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
個人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社會,青少年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社會的影響對其價值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加強社會教育,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至關重要。一方面要發揮新聞媒體的傳播作用,傳播歷史文化知識、及時傳播愛國主義教育的信息,播放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編輯愛國主義教育書刊,宣傳愛國英雄、先進典型,宣揚傳統美德等,通過集中,大密度的宣傳,主導青少年的思想。另一方面政府、學校、單位、公共場所等要懸掛國旗,要開展升國旗、唱國歌儀式,開展經常性的愛國教育,讓愛國主義情懷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芽,還可以通過公益廣告、展覽等強化社會愛國主義教育的氛圍。
3.不斷凈化社會環境。
目前,許多成年人愛國情感不高,社會上一些負面的、消極的、不健康的東西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如貪圖享受的思想、貪污腐敗現象、鋪張浪費現象、誠信缺失等一系列不良的思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影響著青少年愛國主義意識的形成。許多孩子追求國外發達國家的生活方式,迷戀明星、網絡成癮、逃學、暴力、少年犯罪等現象時有發生,凈化社會環境勢在必行。因此,社會各界要正確引導青少年去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辨別是非標準,正確對待不良的社會現象,培養青少年的愛國情懷。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人民同舟共濟,共同經歷了許多的磕磕絆絆,在困難面前,中國人民同心同德,團結一致聽黨指揮,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攻堅克難,為中國夢的實現奠定了群眾基礎。中國兒女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政府機關、社會各個醫療機構,共同努力,取得戰疫的勝利。同時,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需要將培養工作常態化,可以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加強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從而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一份力量。度過了大學的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