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燕
(駐馬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駐馬店 463000)
高職學前衛生學課程知識偏向理科方面,而該專業的學生大多是文科生,理科方面知識底子差,相關生物課程的內容還停留在初中階段,對人體生理構造及相關理論知識認識粗淺,而且學生自身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有一些排斥心理。但他們已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心智方面也更加成熟,能夠對自己的部分學習行為進行監督,對新知識更愿意試著探索接受。中學階段習得的生物知識,還有學生自身生活中積累的一些經驗,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們消化幼兒保健常識。
從高職學前衛生學課程內容來看,存在輕實踐重理論的傾向,學生在學習課程時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鞏固知識,這樣才能形成職業技能,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才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出來,解決各種實際的兒童問題。但是,學前衛生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場地都存在不足,教師的教學重點也是偏向理論,對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學生只會理論不會運用,在解決問題時常常手足無措。
傳統教學模式大多都是采用填鴨式、灌輸式方法,學生在課堂上應有的主體地位全被忽略,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導致課堂教學變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學前衛生學課程大多都是講授理論知識,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師生之間很少互動,教師模式呆板僵硬,教學效果一度低迷,重理論輕技能的惡性循環越發嚴重。另外教學過程都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套用,課程評價也是教師操控,綜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只能成為空談。
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要跟著時代的步伐及時調整,學前衛生學是一門應用型課程,不能選擇以理論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模式,要在授受知識的同時發展能力,著力提升學生未來的社會適應能力。但是,高職學前衛生學的教學目標大多偏重促進理論知識的吸收與理解,至于實踐能力的培養很少提及,導致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無法連接,對于學生將來的職業發展極為不利。
高校學前衛生學課程大多是通過期末考試進行總結性評價,雖然也會考核平時成績,但是考核標準不夠細化具體,還是改變不了以期末考試決定成績的現狀。實際上,教學評價不應該只是在學習結束時進行,而是在每一個合適的時機進行,結果和過程兩不誤,加大形成性評價在學前衛生學課程中的比重。因此,學前衛生學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強化形成性評價,使其在考核體系中所占比重達到百分之六十,總結性評價占百分之四十。其中,形成性評價主要包括網上學習、課程作業、上課表現和實驗操作等內容組成,各部分內容都有具體的考核指標,所以學生就會對課程更加重視,即便是出于不想掛科的目的,也能學到一定的知識與技能。
為了實現強化形成性評價的目的,教師可以合理安排學生進行網上學習,這樣可以借助網絡平臺設計案例、引發探討、在線測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網絡教學平臺是支持學生網上學習的必備設施,有利于形成開放式課堂教學,讓學生根據需要隨時學習,學習的主人這個地位也能成為實錘。網教平臺是一個容量巨大的平臺,里面的知識可以供學生一直學習,通過搜索引擎學生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可以節約觀看無效信息的時間。對于教師而言,網教平臺是一個發布學習任務、批改學生作業、調控教學進程的好幫手,比如說教師下節課想讓學生進行案例分析,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就可以提前發布任務,讓學生自由尋找相關素材,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總結發言。同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主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在網絡上進行學習互動,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參與進來,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儲存也會被調出來,他們就能及時找到自身的缺陷。最后,教師還可以建立課程資料庫,選擇不同情境的應用案例,適當補充學習資料,幫助學生拓寬思路。為了實踐能力的有效培養,教師還應提供實踐操作方面的材料,比如說可以提前錄制微視頻,記錄實驗操作全過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和進度合理安排學習。由于受到一些條件的限制,之前的學前衛生學實驗考核只能通過教師批改實驗報告來呈現,有些學生為了省事胡亂編造數據,這就與設置實驗環節的初衷背道而馳。而網絡教學平臺的引進,可以避免出現類似不良行為,具體操作如下:學生用手機記錄實驗過程,然后填寫實驗報告,這些資料要打包成一個文件夾,再發給教師,教師觀看視頻就能發現問題,不會因為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失偏頗,顧及不到部分學生。
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就是為了應付考試,考試就是背知識點,臨陣磨槍也不慌,考完就忘,這種方式不但檢測不了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也違背了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的要求。要從根本上解決學前衛生學的這種現狀,就必須從思想上進行改良,構建多元化課程評價體系。
1.評價內容多元化。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所以課程考核也不能太片面,這樣無法實現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學前衛生學評價內容包括平時表現、網上學習、作業完成情況、模塊化考試等內容,從多方面考察學生是否具備綜合能力。因為每個模塊的比重比較平衡,學生很難因為某個模塊表現突出而得到高分,必須全面達標才行。這種改變可以讓學生重視理論與實踐。此外,高校應降低期末考在課程評價中的比重,并改革考查方式,不要僅僅從理論知識出發,還要考慮到實際問題,學生通過學習是否能夠真的學會解決問題。因此,學前衛生學期末考應囊括理論知識、引入實驗和案例等模塊,讓評價內容更富有層次感。
2.評價主體多元化。
由于傳統教育觀念的根深蒂固,高校的多門課程考核主體都是教師,學生則是被評價的對象,無權參與評價過程,師生之間在評價這個環節就缺乏良好的溝通,也就削弱了課程考核的激勵與導向作用。但是,課堂教學不是教師一個人能完成的,是需要學生一起參與才能搭建起來的舞臺,所以學前衛生學的考核應變為教師、學生共同參與,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除卻教師評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或者自己評價自己,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中來。
3.評價形式多元化。
課程評價目前有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組隊互評或是同桌互評、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這幾種,教師評價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容易操作的,其他方式也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靈活選用。學生自評主要是學生個體為中心,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推動他們自己改正不足。學生互評則是增進集體凝聚力的一個動力因素,讓評價結果的信度更高。每種評價形式都有對應的考核標準,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就可以實現評價多元化,比如說在作業環節可以采用學生互評的方式,期末考則由教師評價,學生通過這幾種評價方式可以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此外,教師可以根據評價內容和評價對象的不同,靈活選用評價方式,讓學生享受教學改革帶來的新鮮感,從而對課堂學習更加感興趣。
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文明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的要求必然不會止步不前,尤其是課程改革的推出,對教育質量有了更明確更具體更先進的要求。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把握教育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完成學前教育專業改革任務重大,科任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合理安排學生參與課程實踐,深化課堂教學效果。通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學前衛生學課程會更加體系化、實踐化,還能為其他專業課程提供借鑒,讓學前教育專業各個學科加強橫向聯系,學生能夠融會貫通,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