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 張婭
(1.河南水利與環(huán)境職業(yè)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8;2.鄭州工業(yè)安全職業(yè)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2)
高職院校大學生是充滿活力的一代,肩負著中國夢實現(xiàn)的重任,所以不僅僅要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知識,而且還要有堅定的信念與高尚的道德品質,但是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大學生存在諸多心理問題,以自我為中心,再加上受到多元化文化影響,思想偏離了主軌道,針對此情況,高職院校必須要加強對學生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將二者結合,充分發(fā)揮教育主陣地的作用,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綜合應用型人才。
高職院校的學生有了獨立思考、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同時也是心理問題出現(xiàn)最多的時期,他們面臨著復雜的人際交往、情感困惑、就業(yè)擇業(yè)壓力等,都極易導致他們出現(xiàn)心理問題。網絡時代的虛擬性、開放性,學生隨時都能接收到來自各種渠道的信息,而這些信息中存在一些消極思想,對于心理不夠成熟的學生而言,無法在眾多信息中分辨中主流思想,導致學生心理扭曲,政治素養(yǎng)發(fā)生變化。而高職院校開展心理教育,及時給予學生引導,使其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為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當代大學生追求的是自由、時尚,在傳統(tǒng)思政教育中對于學生個體差異未進行充分考慮,不了解學生內心需求,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無法將思政教育內涵深入到學生內心深處,發(fā)揮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作用。而心理教育則與其不同,以生為本,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了解學生內心,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與理解,有效緩解學生壓力,提高學生學習生活質量的同時,心理素質增強。針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不僅是對思政教育的滲透,而且將引導、鼓勵作為了教學的手段,當學生心智健全時才會對思政教育理解。
高職院校心理教育的開展使學生對大學學習、生活盡快適應,遇到挫折可以選擇恰當?shù)姆椒ň徑猓棺陨砩鐣m應能力提高。高職院校中思政、心理教育,二者是不同的科目,教學目標、內容、模式也存大較大差異性,但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心理教育除了可以將學生心理困惑問題解決,而且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正確三觀的樹立,政治覺悟、品質提高。在學習與生活中能夠做到主動積極的履行公民義務。所以心理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礎,而思政教育則是心理教育的升華。
高職院校關于心理教育方面的課程設置的時間并不長,剛開始的時候教育部門是將心理教育融入到了思政教育體系中,也可以說心理教育是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分離出來的,雖然二者內在存在著較大的關聯(lián)性,但是當其分開主要也是考慮到了心理教育、思政教育同等重要,希望高職院校能夠給予二者關注,課程分離,但宗旨不分離。但是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關于二者間有效的融合并沒有給予高度重視,另外國家針對于二者結合由上至下都未提出一個較為明確的實施標準與體系,進而使得融合的效果欠佳。
當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心理教育很少有交集之處。思政教育屬于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門,心理教育則歸屬于學生處。雖然兩個不同的部分但是工作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能夠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高素質人才,相同的目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兩個部門卻很少交流與溝通。本身思政與心理教育二者聯(lián)系密切,只有在相互協(xié)作下才能發(fā)揮較大的作用,但是當前在高職院校中思政教育與心理教育基本上已經徹底分離,二者各司其職,互不干涉。
高職院校中心理教育師資欠缺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很多高校專業(yè)心理老師人員欠缺,甚至有些并不是心理專業(yè)畢業(yè)的老師,并且在從事心理輔導工作,實際工作環(huán)節(jié)難以為學生心理問題提出針對且有效的引導建議,無法滿足當代學生心理問題解決的需求。雖然高職院校中思政老師、輔導員等都是與學生接觸較多的引導者,對于學生情況也比較了解,但是這些人員并不是專業(yè)的心理導師,不具備較強的心理學輔導技巧。網絡的普及,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得當代大學生有些迷惘,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如果僅僅依賴于輔導員、思政老師來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日益變化的心理教育需求。
思政教育、心理教育是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基礎,雖然將二者分離,但是分科不分家,這也是國家政策所要求的。為此針對當前情況,國家應該給予二者融合高度重視,加大支持力度,給予政策上的引導。有了國家政策層面的支持,高職院校就應該充分發(fā)揮其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做到思政教育與心理教育融合的執(zhí)行與落實工作,在給予更多關注的同時,加大師資與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現(xiàn)有資源,為二者更好的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礎。
專業(yè)的心理輔導人才是確保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心理教育有效融合的基礎與保障,為此高職院校要組織現(xiàn)有思政老師與輔導員定期參加崗位培訓,構建既精通教研業(yè)務,又具備較強責任心的心理輔導師資隊伍,制定思政教育、心理教育在崗培訓計劃,對心理輔導師、思政老師考核制度進行完善,將專業(yè)老師綜合業(yè)務水平提高。為了能夠使思政教育與心理教育融合工作真正意義落實,高職院校還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考評體系,指標與標準要與心理學、思政工作特點相符,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細化且落實考評標準。另外還要構建心理老師、思政老師良好的交流體系,采用跨學科互動培訓方法,強化二者的交流與溝通,提高二者融合教學效果。
網絡時代的到來,為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帶來了新的機遇,而高職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構建基于心理與思政教育的公開網站,一方面通過網站對心理以及思政教育現(xiàn)實案例進行推送,使學生充分感受心理問題所帶來的危害,引發(fā)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積極應對心理問題,尋求心理老師或者是思政教育的幫助。心理老師和思政老師也可以通過網站隨時隨時給予學生心理輔導,對于學生提出的心理方面的問題要第一時間反饋,并定期對網站信息進行更新,盡可能的確保學生可以借助網站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雖然思政教育與心理教育學科不同,但是培養(yǎng)目標一樣,二者所涉及到的教學內容也是互融互通的,所以高職院校可以將二者結合共同開展教研活動。思政老師與心理老師可一起合作來做科研,針對思政教育、心理教育相關課題可以共同參與進來,在經過探討以后獲得教學成果,共同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另外根據當前教學實際情況,可以以國家政策為依據,深挖思政教育與心理教育教材,試圖找出二者交叉內容,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與此同時學校可將思政老師、心理老師以及輔導員組織起來,開展一些交流活動,側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生活難題方面,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新問題,并采用有效措施,使二者的融合不僅僅停留在內容方面,而上升為更高的行為層面。
目前社會經濟一體化發(fā)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文化的融合,西方文化開始逐漸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面對多元化的文化,他們很難從中分辨出主流思想,而此時就要發(fā)揮高校教育職能,將思政教育與心理教育有效的融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堅定政治立場,不僅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且能夠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實效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