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宏
(西峽縣中等職業學校,河南 南陽 474500)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也在逐漸增速,各行各業對于技術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增多。此時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明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雖然屬于兩種類型的教育,但是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這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春天。但是在具體工作開展和教育實訓過程中,由于受傳統因素影響及諸多因素影響,職業教育發展方面正處于尷尬局面。雖然教育改革發展方案中總體目標明確提出了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強調注重培養高素質人才,以及將德技并修和工學結合的教育機制貫徹于教學各個環節中。基于此,要及時深化產教融合,重視校企合作育人,以此為企業和社會傳輸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我國職業院校為將雙育人教育理念,及時貫徹落實與教育教學培養過程中,在校內與各企業進行合作創設了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1]。建立這樣的實訓基地,可將之前傳統校內課堂教學帶來的局限進行突破,從之前的只能依靠課堂來進行理論和技能的學習形式,轉變為現狀下的在生產實踐崗位中進行實訓、學習技能,真正將做中學、做中教落實到各個教育環節。通過校企合作辦學的方式,使各職業院校及時掌握企業的用人標準、崗位標準、企業文化、技術等,并與現階段校內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促進其形成新穎的教學方法和工藝,繼而有效縮減教學內容與就業之間的距離。此外,在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學和專業技能培養過程中,還要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素養方面進行培養與教育,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全面發展和步入社會進行工作提供有利幫助。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我國對教育領域方面的重視程度與之前相比明顯增強,同時也對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因此,職業院校應當給予高度重視在校開展教學時,需要合理增多學生體能實踐活動,使其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增強體質,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吃苦耐勞的奮斗精神。經過實踐論證分析顯示,引導學生參與實踐體能訓練活動,不僅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性格、智力、人際互動交往、職業道德等發展情況都可起到積極促進作用。還可以為我國傳輸更多高素質、高水平的技術型人才,為此學校可在新生開學前組織運動會,呼吁學生全員參與體能訓練。同時,還要在校外聘請專業教練人員為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指導和心理輔導教育,使學生一直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來參加實踐訓練,使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增強個人意志和吃苦耐勞的奮斗精神。
職業院校增多與企業之間的互動溝通,其主要目的是與企業建立友好地合作溝通,充分將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這兩者進行有效整合[3]。將企業管理規章制度、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崗位責任標準、工匠精神等完全融入于職業院校課堂教學中。使其貫穿于專業教學、實訓實踐、公共基礎學科等教學環節中,然后可依照各企業人才培養方案和目標,制定校內培養方案和育人標準,在其中還要注重凸顯工匠精神內容,使其可滲透入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并充分將“德技并修”的工匠之德,加大匠德的訓練和審核標準,促進學生可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工匠精神,更加細致和精心的去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學校還可定期開展工匠精神主題宣傳會、主題班會、專題討論會等活動,將工匠精神徹底貫穿于學生內心,進而增強學生對職業的熱愛之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成長發展路上的引路人,需要一直秉持著“師愛為魂、身正為范”的理念對學生開展教學。同時,教師在開展工作過程也要一直堅守自身職業素養,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進行負責,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來影響學生。職業院校可定期利用下午學生自習時間設置論壇會,主要引導教師對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展開學習和領悟。同時,還可利用互聯網開設“學習強國”論壇、校企合作論壇等,呼吁全校教師進行參與,促進及時樹立正確的育人觀、發展觀、愛崗敬業、遵紀守法等,以及教師及時需要對自身責任感、使命感等進行牢記。將教育作為根本核心,立德育人作為教育發展目標,只有教師先對自身職業道德素養能力進行提升后,才能為學生樹立好榜樣力量,做好學生成長發展的引路人。
結束語:總而言之,為了促進職業教育的繁榮發展,教師在對學生實施教育教學時要一直秉持著“立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同時還要在實際教學內容和實踐活動過程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觀念進行融入。此外,還要充分將校企結合的優勢和作用進行凸顯,對學生實施正規軍事化管理模式,通過增多體能實訓活動來增強學生個人體質。以及和校企合作創辦實訓基地,重視弘揚工匠精神,為學生全面發展貢獻力量。與此同時,教師們還要及時對自身師德師風進行增強,充分發揮好自身引路人、人生導師的重點作用,為社會傳輸更多技術型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