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文潔
(河北豐潤車軸山中學,河北 唐山 063000)
核心素養概念提出后,高中生物教師便開始轉變教學思路,希望學生打造出不一樣的生物課堂,促使他們在學習基礎生物知識的過程中生物素養得到培養和提升。生物學科知識包羅萬象,不僅有宏觀的自然和科技,還有物體的內部結構以及微觀的細胞等內容,蘊含著大量的生命觀和科學知識。因此,生物教師可以嘗試將生物素養滲透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能夠高效地獲取生物知識的同時生命觀、理性思維、科學探究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同步提高。
核心素養是由理論知識、社會實踐以及自我教育三方面內容組成的,這三方面具有一個整體性,缺一不可。高中生物的教學內容主要是遺傳規律、進化論、細胞等知識,這些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頗有關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授學生生物知識之外,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
區別于其他課程而言,高中生物課程與學生自身以及生活實踐息息相關,更接地氣。因此,教師應該加強教學與實踐的聯系性,讓生物走下“神壇”,走入學生心中。例如學習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對芳香物質進行提取,實踐出真知,通過實驗操作能夠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更加深刻。
核心素養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鑒于生物課程的學習是延續的,因此核心素養的培育也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從生活和學習中進行多重刺激,加強學生對生命的認識,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在新課改中明確要求要理論結合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特別是高中生物涉及到很多的實驗,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主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首先,教師要提前把教材內容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出需要實踐操作的內容,之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這樣做也能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加強自覺學習的意識。同時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幫助也很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好的運用在實踐中。其次,要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的內容。學生在進行自主實驗內容的設計時,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對于存在問題的教師要及時引導,對步驟進行改正,之后再次進行實驗。實驗成功后,學生就會有很大的成就感,學習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強,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也會養成這樣良好的習慣,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對于學生的表現教師要及時反饋。只要學生肯積極的參與其中,教師就需要給予表揚與肯定,激發起學生的實驗熱情,積極投身于課堂實驗中??傊诟咧猩锝虒W中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
伴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教師在很多時候為了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從而對自身的教學方式不斷進行改進,使得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提高對學生的吸引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學生的學習環境更為自由?;诖?,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也不斷增添新的色彩,注入新的生命力。但是伴隨著這種情況的進一步發展,卻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追求教學內容的新穎,教學不從課本實際出發,反而使得學生的學習達不到教學的預期。因此對于高中生物的教學而言,教師必須明確的一點是教學首先是要從課本實際出發,教學形式新穎的立足點是課本實際,切不可為了追求教學形式的新穎而使得教學內容空洞,教學必須以課本內容為基礎。
在學生學習生涯中各個學科之間都不是獨立的,從一門學科中培養的良好學習習慣同樣也是為另外一門學科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而使得學生自身得到全面發展?;诖?,對高中階段學生的生物學習而言,由于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行為控制能力已經達到了一種比較健全的階段,因此在這一學科的學習中,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并進一步更好地運用知識。且由于目前核心素養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學生學習到了更廣闊范圍的知識,其有助于學生更進一步地開闊自身的眼界,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成為祖國未來所需要的棟梁之才,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由于以上背景因素的原因,對于高中生物教師而言,要加強學科自身知識與核心素養內涵的融合,促進生物中的邏輯思維與生活中的實際現象相結合。
小組合作的課堂能夠體現出生物學科的育人價值,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共同進步。首先,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對好的學習方式進行評估,并在課堂上開展實施。特別是對于小組合作課堂,分組時要科學,不能將學習好的全部分在一個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要有所差異。其次,分小組布置課堂任務。將所有學生分好組后,給其布置任務。這樣學生就能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對生物知識進行深層次的分析。這樣做在提高學習質量的同時也能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對于學習結果,教師要檢驗。這樣做的目的是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以此為基礎合理的調整后續的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幫助所有的學生更好的學習生物。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自由討論式學習時,不代表教師就可以放任不管。要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觀察學生的表現。對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要予以提醒,讓其投身到小組討論中。
教師不僅僅要教授學科知識給學生,更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好的為社會做貢獻。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剖析,找出其中有關社會責任感的內容,并對此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加強社會責任感。在高中生物中會涉及到“生態環境的保護”,可以將有關社會的熱點話題帶入教學中,對比相關知識進行擴展,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先將討論的話題告知學生,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之后得出結果。最后讓小組派代表分享結果,學生和教師共同討論方案的可實施性。通過這一話題的討論,讓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應該出一份力,共同營造一個健康的生態環境。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三個方面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獲得與能力培養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以此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念。在生物學科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使學生正是生物課程學習,并且通過生物課程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和技能,為將來建設社會主義社會貢獻自身的力量?;诤诵乃仞B理念下的生物學科情感目標制定,需要教師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情感體驗是一個主觀的過程,不同的學生由于身心發展的差異以及學生的認知基礎,對所學習的內容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因此,在關注學生情感體驗的過程中應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主觀體驗,關注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多元化解讀,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更好的達到情感目標。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本節課程的情感目標設定中,要求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和探究認同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系統,能夠在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生物學習的樂趣,體會生物學科的魅力,能夠通過學習活動對生物學科產生濃厚的廣泛的興趣。學生在這樣的情感目標指引下,才能通過課程的學習與情感的體驗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并且能夠以理性的思維探究問題,從而樹立社會責任。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對于學生人生發展具有導向作用,符合新時期社會建設的基本需求。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堅持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大力探索核心素養發展途徑,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