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河北省保定市東良小學,河北 保定 071000)
小學生幼稚、調皮、愛動、貪玩兒,對于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不大,尤其是針對小學數學而言,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全面,傳統的教學模式會對數學教學產生一定的障礙,因此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對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的創新。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進行研究探討非常重要,不僅能夠達成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且對學生以后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都有很大的幫助。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有的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模塊化,大多以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缺乏靈活性,顯得呆板,[1]甚至有些教師在上課之前就準備課程,只是單純為了應對課程,課程的準備過程只是將課程簡單劃分,而沒有深入研究。有的老師盲目借用他人的經驗和思想,缺乏個性化的課程,無法形成自己獨特鮮明的教學方法,很難讓學生提高個人學習的興趣。教師應根據學生年級和課程,不斷發現新的合適的教學方法,并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法,讓學生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
小學數學教師的任務向來都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那么簡單,還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幫助學生利用在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和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并了解學生自身的生活環境和社會背景。在應試教育的深遠影響下,教育工作者仍然將考試大綱作為實際教學過程的基礎這一特征仍未改變。正是由于課堂上的目標不夠合理和清晰,學生只能通過考試來學習,并且常常被迫束縛和被動地遵循,學習的主動性無法發揮[2]。
有句名言“興趣就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換句話來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動力。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是改善課堂表現的基礎。為了培養、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或角色扮演技術向學生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新穎有趣,活躍課堂學習氣氛。活躍的氣氛能讓學生把學習興趣激發出來。比如,在學習《分數和小數互化》這一節時,教師在進行正式講課前,先利用多媒體給同學們呈現一種這樣的問題:羚羊跑了 0.6 千米,斑馬跑了 7/10 千米,問:羚羊和斑馬誰跑得更快一些?通過讓學生們思考這個問題,進而引出本節課所講的主要內容: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此外,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多與學生交流,給予學生尊重理解,增強親密感[3]。在教室中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使學生充滿快樂的情緒,可以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個老師都需要討論和總結實際的教學情況,找到適合教授該課程的方法,并通過提高學生的興趣來提高課堂中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在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同時數學也服務于生活。從課程開始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創建面向生活化的學習場景,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實用性都有效果。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產生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極大的改善。要創建以生活為導向的數學場景,教師應注意尋找有關的生活資料并進行良好的調查和研究,讓學生可以利用數學思維技能來了解周圍的事物,并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圖片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的含義,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并積極主動獲得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數學《混合運算》一節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在糕點店買糕點時需要用彩帶進行包裝這樣的數學情景:在糕點店買糕點時需要用彩帶進行包裝,一捆彩帶的長度是30米,今天買糕點時用去彩帶長度占總長度的1/3,剩余彩帶的長度是多少?根據這種生活的實際經歷,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學習知識的最終目標是知識的使用。數學是一門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并在問題中了解反映出學生每天所知道的事物,從而使學生能夠感受關懷與幫助,將其變為現實并激發思考。知識和技能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數學質量,提高學生進行數學應用的能力。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教師需要進行長期的關注,對學生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解決。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聯系具體的生活實際,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感悟與體驗,建立系統性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在長期堅持與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相信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會得到一個很大的提高,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還有學習能力的提高會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