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雪
(舒蘭市第十六中學校,吉林 吉林市 132600)
課堂溝通是教師運用激勵、啟發式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表達,鍛煉學生主動地學習的一種教學形式。忽視課堂溝通,教師一味地進行灌輸指導,將會導致學生被動地進行學習,限制了初中生的語文思維發展,逐步削弱學生的語文成績。要想提升自我語文學習能力,就要突破盲目思考,死記硬背的學習誤區,要大膽想象,大膽交流,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才能在個性化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本文通過對初中語文課堂溝通現狀的具體分析,探討了有效溝通策略,以供廣大相關教師參考。
在中學語文課堂上,在與學生的溝通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選擇多樣的交流方式,及時鼓勵,善于啟發,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但現實情況是,語文教師常常忽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溝通教學形式化、表面化問題十分嚴重,學生不僅失去了表達的興趣,而且產生了嚴重的抵觸情緒,不愿意交流,不愿意表達,師生矛盾明顯增多,教學質量參差不齊。此外,初中學生對教師還有一種“敬畏之心”,課堂教學多是教師一人的“專場”,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溝通表達的熱情度極低,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機會極少,因此,有效改善語文課堂教學溝通現狀勢在必行。
初中學生正處于一個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難以長時間專注于沉悶的課堂,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通過有效的溝通模式,可以實現師生之間的輕松交流,使課堂變得充滿生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提高了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
初中語文課堂教由于長期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一直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教學效率得不到不高,課堂教學無法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語文教學目標不能順利實現。并且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交流溝通模式,有助于教師了解中學生對各種知識點的需要,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對各種知識點進行科學講解,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掌握教學知識點,又能提高教學質量。
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采用的是單一而落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因而不能充分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而是采取“一言堂”的形式。而采用有效的溝通交流方式可給學生提供表達意見的機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豐富了現有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方法,使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通過大量實踐表明,溝通教學質量會受課堂氣氛的影響,如果學生置身于相對輕松的氛圍中,可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除了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外,還要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交際氛圍。建構交互式的教學模式,既能有效地營造教學氣氛,充分活躍教學過程,縮短師生距離,又能使師生在合作過程中關系更加融洽。
例如,在講解《皇帝的新衣》一文中,教師可根據文章內容,將段落分成若干段,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文章中不同的角色,輕松活潑的情境教學,則可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能增進師生間的交流。通過參與表演,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深刻的認識,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語文學習思維。教師與學生之間這種溝通式的角色扮演,能緩解教學的緊張,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演繹的過程中,體驗文章角色的心理變化,最終形成對文章整體的全新認識。
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是促進課堂溝通教學開展的重要樞紐,教師在課堂上始終是輔助者,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能有效地發揮思維引導的作用。如果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抑或遇到阻礙,老師都可以指點迷津,幫助他們擺脫困惑。另外,老師也要在生活的層面上,給學生以幫助,當學生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做一個聽者,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站在學生的角度,深入地思考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逐漸擺脫生活中的煩惱,而不會因其它事情而分心。與此同時,同學們對老師也會有更強烈的愛戴之情,愿意與老師積極展開交流,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
比如,老師可以讓學生每天寫日記,每次寫日記的內容都是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情感,不限字數。而且老師還可以選擇與學生交換日記本,用文字完成心靈交流。透過這種形式,教師可以對學生有更深刻的認識,了解他們當前階段究竟在想什么,同時又渴望什么,從而能夠以此為核心,對教學活動展開調整。長期下去,師生關系將得到進一步促進,為以后溝通教學的正常開展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一般而言,學生比較關注真實的事物和事件。所以,要引起學生的共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要把課文和實際結合起來,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進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教學,讓學生思考當秋天天氣突然轉冷時,自己穿著單薄的衣服走在回家的路上會有什么感覺。有些同學覺得冷得發抖,有些同學則表示不在意,還有一些同學則表示家里會有父母來接。此時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如對感到寒冷的同學試想一下當時的心情,如果此時還他同學將球打到身上,自己會有什么樣的感覺,是不是雪上加霜;讓家里有人來接同學,設想一下,如果碰巧有家長有事沒有來接,會不會感到委屈和難過;然后老師再把學生的情緒與杜甫的心情聯系起來,擴展杜甫寫這首詩時的背景,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杜甫的遭遇產生共鳴,也可以理解杜甫寫這首詩時的內心想法。并結合實際交流,幫助學生創設相似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
以問題指導的形式,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高效。在此背景下,可以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入手,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溝通空間,它會成為師生之間緊密交流的載體。巧妙地運用問題,可以實現初中語文教學的發展與進步。
如,在進行《藤野先生》一文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問題“文章的主旨內涵是什么?描述藤野先生的話語又是什么?教師在進行“藤野先生”的教學時又是怎樣的?在什么情緒下體現出來的?”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積極地地投入思考中。隨后,老師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線,“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體現在哪里”,讓學生思考“他對我有什么幫助?”隨之而來的是,學生帶著問題研究文章,在文章結構清晰的情況下形成自己的知識學習認識。于是形成了“藤野先生對留學國外的“我”沒有任何民族偏見,并對“我”熱心幫助、不倦的教導,為“我”增添了講義,并糾正了我在醫學甚至語法上的錯誤。這說明藤野先生是沒有民族偏見的.”從師生互動中看到了希望和機遇,也最終實現了師生有效互動。
為使更多的學生養成聽、說的好習慣,學生們在認真聆聽的基礎上,還要對同學們的發言進行思考分析。并且鼓勵同學互相提問,鼓勵同學們理性地質疑別人的觀點,給同學們各種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達到最優的溝通效果。例如,在教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過程中,學生們對課文的主題有許多想法。有些學生認為文章是用百草園的自由之樂來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揭露和批判封建私塾教育的腐朽、脫離兒童實際;有些學生認為文章是用百草園的自由之樂來對比三味書屋的枯燥,表現出兒童熱愛大自然,享受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又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還有一些學生認為,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達作者童年時期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樂的心理。這三個主題,各有根據,必須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言傳身教,善于與老師和其他同學交流。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不斷涌現,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也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及時轉變觀念,挖掘多元化的溝通渠道,從而構筑起切實可靠的溝通橋梁,成功地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在向學生講解課文時,可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或播放與課文相關的寫作背景及相關圖片或視頻,把學生置于真實的寫作環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感性認識和理解。
如,在進行語文課文“鄉愁”一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鄉愁視頻圖像。又透過鄉愁的背景音樂,將學生帶入情景教學的氛圍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一談離家的經歷,教師應充分引導學生的鄉愁情緒,并與余光文中的情感產生共鳴,讓學生沉浸在濃濃的鄉愁之中,了解余光中在文章中如何詮釋鄉愁,表現出獨特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結束語: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課堂溝通教學策略,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最佳途徑,將其具體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雙向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斷探索優化課堂溝通教學手段,發揮溝通教學對語文課堂的積極價值,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初中語文教學的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