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焱
(阜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藝術和體育學院,安徽 阜陽 236015)
現如今我國的教育部門十分重視素質教育的大范圍推廣和實踐,而在這個環節之中,作為其中重要內容之一的人文教育也是高等院校推行落實素質教育的必經之路。我國傳統的戲曲文化作為幾千年歷史發展中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其自身有著十分深厚的歷史底蘊和人文精神的內涵,通過開設戲曲鑒賞課程并有效的進行實踐,以此作為人文教育工作有效落實的主要方式,不但可以完成原定的人文教育工作的具體目標,還可以幫助學生在鑒賞各類戲曲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歷史文化知識以及提高自身的戲曲鑒賞水平,且在鑒賞過程中學生所感受到的以及掌握的人文精神可以在學生健全的三觀樹立和發展上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從高等院校現如今的人文素質教育工作推行實踐狀況來看,與之有關的學科課程體系設計,絕大部分偏向于公修課程,也就意味著和主體課程的教學工作有所偏離,導致人文教育無法完全發揮自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烘托和輔助性作用。和主流學科的專業技能課程相比較,人文教育自身學科的內容更為廣泛,并且在知識涵蓋范圍也相對較寬,可以對于學生的學習視野做出有效的拓展。傳統戲曲逐步深入到文學藝術等領域的學科和課程設計之中,也是逐步提高整個學校專業辦學特色的一種有效方式。從傳統戲曲融入到音樂、文學、創作、舞蹈等多個方面來看,其中的高度概括性和呈現方式,對于現如今的音樂、文學等諸多學科領域而言,都可以在學科建設層面發揮重要的作用。而對于人文素質教育工作來說,通過開設相應的戲曲鑒賞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在有效拓寬自身戲曲文化視野和知識體系的同時,通過各種戲曲鑒賞活動的推廣和開展,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并抓住戲曲中所含有的人文精神,并通過諸多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水平。
高等院校本身也是一個半開放性的學習平臺,同時也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生活之前的一個必經階段。當前高等院校的學生對于人文教育的認知形成,絕大部分是通過公修課程或者是各類的文化行動落實來實現的。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文化藝術之類的公修課程的設置和各類文化藝術活動的開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學生可以通過這種集中形式的知識展覽,在無形中對學生的情感意識和審美興趣產生一定的熏陶和影響。傳統戲曲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明的一個重要標簽,幾千年發展的歷史故事和人文思想都得以在戲曲文化當中有所展示,而這些思想和知識對于人文素質教育的公共認識來說,具備著較多的借鑒價值和意義。學校通過有效的開展戲曲鑒賞課程,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邀請當地在戲曲文化以及戲曲表演方面有一定造詣的演員擔任相應的教師或者是藝術顧問,并同時舉辦各類的傳統戲曲走進校園的活動,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生從多個方面了解戲曲文化的人文精神內涵以及其中思想,從而有效達成幫助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內化為自身的行為規范,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的教育工作目標。
在高等院校學生群體中,社團是學生群體集結的一個重要組織,同時也是學生群體自主進行學習探索的場所,且社團在學生的社交文化娛樂活動方面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現如今高等院校內部的社團,尤其是那些以文化娛樂活動作為中心的社團,其主要的活動內容就是以舞臺演出和組織學習等活動內容為主。社團組織內的學生在策劃和實施社團活動的時候,通過彼此之間的學習和協作,除了可以在文化藝術方面的技巧水平有所提升之外,也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社交和待人接物的方式,這也是高校人文素質教育需要達成的一個重要目標。
我國傳統戲曲中的表演形式和藝術形態并非是現如今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關注重點所在,因為這些表演形式和藝術形態對于現時代的大學生來說相對較為陳舊,并且這些表演形式和技藝在掌握上具備一定的難度,需要長時間進行打磨和演練,也就導致學生社團對于傳統戲曲文化的關注程度相對較低。但通過高校開展戲曲鑒賞課程,可以幫助全體學生從文化表演形式、藝術形態等多個方面對戲曲文化形成全面立體的了解,并幫助學生在掌握一些較為基礎的戲曲表演技巧之后,使得學生對于戲曲表演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種方面的改觀,也會在學生社團的表演活動中有所體現。除此之外,學校可以在社團進行傳統戲曲排練的時候,邀請相應的戲曲名家對其提供相應的指導,名家的有效指導可以幫助學生在排練傳統戲曲劇目的過程中深化自身所掌握的傳統戲劇表演藝術,并且可以向戲曲名家學習到更多的戲曲表演技巧,這對于學生進一步感悟戲曲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內涵以及我國傳統戲曲文化藝術的傳承發展而言,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傳統戲曲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代名詞,在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高校教育工作發揮相應的作用和力量。而在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工作落實的過程中,開展相應的戲曲鑒賞課程,并將之有效落實其主要目的,可以劃分為如下的幾個方面:第一,現時代的大學生群體絕大多數深受西方快餐文化的影響,對于傳統的戲曲藝術以及經典書籍不會有過多的關注,并且也不會在業余時間主動接觸和學習,而通過戲曲鑒賞課程的開設和落實可以幫助學生對這些傳統的戲曲文化做出深入的了解,在有效傳承我國傳統戲曲文化的同時,也是學生審美水平不斷提高的關鍵一步。第二,戲曲鑒賞課程中所選擇的諸多傳統戲曲劇目都是經過時間的檢驗經久不衰的優秀作品,這些優秀傳統劇目的鑒賞和表演,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的戲曲文化視野,并且也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的環節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欣賞品味。第三,能夠入選戲曲鑒賞課程的這些曲目,由于自身十分經典,其中所含有的歷史底蘊和人文精神內涵也相對較為深厚,通過課程的有效實踐,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刻感悟傳統戲曲文化中所包含的深厚人文精神和歷史底蘊,這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人生態度和樹立民族自信心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也是高等院校推進落實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目標。
即便是當前高等院校對于人文素質教育工作落實中發現并重視了戲曲鑒賞發揮的重要作用,但在實際的落實這項課程教學實踐工作過程中,卻仍舊存在著如下幾個問題:第一,課程設置。當前高等院校對于戲曲鑒賞課程的時長安排,相較于其他專業技能型的課程而言,有著較大程度的縮水,導致學生必須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完成相對較為復雜繁瑣的吸取文化知識了解,再加之該課程并未真正進入到高校的必修課程體系之中,使得學生考慮到學習時長和學習內容之間的矛盾,從而放棄這門課程的選修,導致戲曲鑒賞課程并未有效的發揮在學生群體中的人文素質教育作用。第二,教學方式上呆板僵硬。即便是高等院校對于戲曲鑒賞課程形成了一定的認知,并將之納入到必修課程體系之中,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之中,教師仍舊延續著傳統的理論知識灌輸教學方式,簡單一些來說,就是在一節課的教學時間中,教師單純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灌注到學生的大腦中,忽視了傳統戲曲藝術自身所帶有的表演性和實踐性特征,導致學生對于戲曲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的層次上。同時這種枯燥且無聊的教學方式,對于戲曲文化中一生較為高深的表演技巧,無法做出全面有效的解讀,使得學生繼而對這門課程產生一定的厭煩心理。第三,戲曲鑒賞并未有效的融入到校園文化體系建設之中。戲曲鑒賞課程作用的發揮,單純的依賴課堂教育的時間是完全不現實的,而戲曲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飽含豐富歷史底蘊和人文精神的一類文化,需要在校園的文化體系之中占據一定的地位,方可在潛移默化之中發揮自身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但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高校并未重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傳統戲曲文化,導致學生無法對傳統的戲曲文化形成全面的認知,自然也就無法通過各類藝術實踐活動,在深刻感悟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的同時,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水平。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高等院校內部開展落實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戲曲鑒賞課程所發揮的作用已經得到了有關部門和學校的重視。其中一刀切的課程教學模式,對于那些非藝術表演等有關專業的大學生而言,在內容上有著較高的理解的難度。出于有效發揮戲曲鑒賞課程在人文素質教育工作中重要作用的考慮,該課程的教學工作需要做到平穩推進。簡單說來,由簡入深,高等院校在推進落實戲曲鑒賞課程的過程中,可以從學生身邊的一些地方劇種入手進行教學,隨后逐步推進到諸如昆曲、京劇等我國戲曲文化占據主導地位的戲曲,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全體學生來說,在理解和接受上的難度會有所降低,可以幫助學生激發在戲曲鑒賞方面的學習興趣,并且學生也可以在逐漸深入理解傳統戲曲中包含的人文精神的前提下,潛移默化中受其干感染,并逐步實現高等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的目標。我國的傳統戲曲一種集成文學、音樂、舞蹈等多類藝術元素的綜合性質藝術,且在我國的傳統美學體系中占據著無可取代的地位,同時,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傳統戲曲的一個重要原則就弘揚真善美,也正因如此,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當今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之間有著共通之處,借助戲曲鑒賞課程的平穩落實推進,能夠幫助學生深刻挖掘理解其中的內涵,并在長時間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和人文素質水平。
戲曲也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類源自生活的大眾文化,其中理論和表演形式等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體系已經相對較為完善。但之所以學生無法對戲曲鑒賞課程產生興趣,關鍵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學方式上出現了差錯。傳統的理論灌輸式教學方式,在講解戲曲表演藝術形式、動作的時候,無法讓學生產生直觀的印象,此外,戲曲作為一門表演藝術,單純依靠教師的理論灌輸,學生無法對戲曲的藝術表演產生直觀的認知。想要幫助學生改觀對于戲曲鑒賞課程的不良印象,教學方式需要進行改進。現如今,高等院校內已經配備了較為完善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需要在教學環節中年有效利用這些設施,教師可以在講解有關戲曲表演形式、技巧等內容的時候,播放對應的動作視頻,而在引導學生欣賞一些傳統經典戲曲劇目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有效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選擇其中最為經典的片段,從而使得學生可以在直觀的視覺刺激下,深刻體悟到戲曲中包含的豐富情感和人文精神,同時,教師可以適當組織學生表演某些經典的劇目片段,使得學生可以在排練的時候,以居中人物的情感變化作為切入點,對劇目片段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及其內涵做出深層的了解,并在該課程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水平,借此來有效發揮戲曲鑒賞課程在高等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等院校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發展校園文化的過程中,也需要肩負起傳統文化弘揚、傳承、發展的責任,戲曲作為我國傳統文化體系的重要代名詞,也需要在校園文化建設發展中占據一席之地,而這也是進一步拓展戲曲鑒賞課程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為此,校方需要在資金、場地等方面給予一定程度的支持,而在戲曲鑒賞課程的教材選擇上,校方做到全面綜合考慮全體學生的基礎和接受水平,選擇教學深度相對較淺的教材。而在融合戲曲文化到校園文化的過程中,學生社團作為學生的主要聚集地之一,也需要在這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學生社團尤其是藝術類社團,需要學校舉行文藝晚會或者校園文化節的時候,根據總時長選擇合適戲曲劇目進行排練,在全體學生具備一定戲曲文化知識之后,也不會對這類節目產生較大的方案,并且學校可以邀請一些有一定造詣的戲曲表演藝術家到校進行劇目的排練指導,從而使得學生可以在名家的指導下,更好的運用理解自己所學的表演藝術知識,通過社團內學生的廣泛參與和推廣,整個校園也會形成戲曲文化氛圍,并且這個文化氛圍也可以反過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水平。
戲曲就是人生百態的縮影,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內涵即便是在當今的精神文明建設中仍舊具備著價值,再加之其屬于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標簽,高等院校需要在肩負傳承發揚傳統文化職責的基礎上,通過合理選擇教材及設置戲曲鑒賞課程內容,并在教學方式改革的前提下,借助社團的力量建設戲曲校園文化氛圍,確保學生可以在全面深刻理解戲曲人文精神內涵的基礎上,在潛移默化中內化為自身的行為規范,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