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煜翠
(云南藝術學院民族藝術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截止2020年12月,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總數達42項,成為目前世界上擁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最多的國家。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作為一個擁有悠久燦爛歷史文化的國家,中華民族積累沉淀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然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它們中有的逐步擴大,有的瀕臨消失,有的不溫不火,有的后繼無人,因此非遺的傳承、保護與發展問題仍舊是當今的熱點話題,且廣受爭議。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消費需求的日益增長,現代傳統的觀光旅游已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隨著文化旅游的持續火熱,以及我國非遺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和非遺傳承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再加上多地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實踐證明,“非遺+旅游”的文化發展新模式,一方面滿足了游客對旅游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帶動了非遺文化的傳播,甚至還產生了1+1大于2的效果。所以近幾年,“非遺+旅游”成為常態,尤其是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動下,紛紛將“非遺+旅游”的方式納入了重點發展工程,因此“非遺+旅游”無疑有著更廣闊的發展前景與潛力,并且無論是為非遺的傳播亦或是旅游業的發展都開辟了一個新的路徑。
通過文獻資料的搜集,在現有的關于云南青花的研究中,關于其傳承與發展的研究較少。本文則是以云南青花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對象,從旅游發展的角度出發,結合已經建成的青花街與正在修建中的玉溪青花小鎮這一云南省內的文化產業項目,對“非遺+旅游”這種模式下云南青花的發展現狀、其中的價值意義以及存在問題及建議進行探討。
地處西南邊陲的云南陶土資源豐富,陶瓷種類多樣。在中國陶瓷中最經典的是青花瓷,而云南就與景德鎮、浙江并稱為中國青花瓷器的三大產地,因此,云南青花成為陶瓷文化的瑰寶和珍貴遺產。
云南青花經歷過鼎盛時期的輝煌,也經歷了衰敗后的沒落。在元明時期,云南青花開始出現,據考證有著600多年的歷史,然而由于歷史發展與變遷的原因,明末清初云南青花逐漸斷燒。雖然云南是青花瓷器的重要產地,但是和景德鎮青花卻有著很大的不同。胎體泛黃,質樸厚重,顏色深沉是云南青花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云南青花瓷器主要以本地的瓷土和粘土為原料,因而胎體呈現出土灰色或青灰色;先繪圖再上釉,屬于典型的釉下彩瓷。由于云南盛產鈷料,為燒造青花瓷器提供了優質的顏料,但鈷料中含有較多的錳、鐵等雜質,使得燒造出的青花色調呈深藍色或灰黑色,因此,云南以其獨特的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背景造就了云南青花瓷器獨特的風貌和濃郁的地方特色。
經查閱資料,歷史上云南生產青花瓷的窯址有玉溪、建水、大理、麗江、祿豐等地,但以建水、玉溪燒造時間最早,規模最為龐大而聞名,因此玉溪青花成為云南青花的代表。
景德鎮的青花瓷在數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名揚四海,而與之相媲美的玉溪青花瓷則在歲月的洪流中被漸漸流逝。云南青花的斷燒嚴重影響了云南傳統文化的發展,在20世紀60年代以后,云南青花被大量發現,其一直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在2007年,中外各國180名代表來昆參加會議,把玉溪窯的青花復燒工作提上日程,從準備到最后完成歷時7年之久,現今,玉溪青花在廣大陶瓷愛好者以及眾多學者的手中重新尋回了曾經消逝的技藝,并于2013年列入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時至今日,云南青花正煥發著新的生機與活力,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了適應市場,麗江、曲靖、易門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機械化生產,并成為西南地區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這為云南青花瓷器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另一方面,為更好地展示玉溪青花藝術,傳承和發展玉溪青花文化,玉溪市在2017年建立了玉溪青花街項目,并于2020年正式開街,形成了玉溪獨具特色的一張新名片。
此外,2019年,玉溪市作出決策“深度挖掘玉溪青花歷史文化,以古瓷窯址為依魂,以青花瓷復燒、文創非遺為產業,依托紅塔山、錢瓜山等周邊生態旅游資源,打造集“歷史文化、技藝傳承、現代文創、生態觀光”等產業素于一身的產、文、旅融合樣板的玉溪青花藝術小鎮,預計于2022年底建設完成①。因此,玉溪青花藝術小鎮將作為云南省“非遺+旅游”文化產業的新嘗試,一方面可以推動玉溪經濟文化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必將為沉寂了600多年的玉溪青花藝術展示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現今,全國各地“非遺+旅游”的探索模式已經較為成熟,非遺通過與景點、特色街區、博物館等的組合十分常見,有許多優秀項目都成為了當地的文化地標,是大眾喜愛的旅游目的地②。所以,在“非遺+旅游”模式下,無疑對云南青花藝術本體亦或是游客的體驗還是當地的文化傳播和經濟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③。所以,時至今日,我們還是要談文化自信,它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定信念。
旅游是傳播非遺文化的重要途徑,通過旅游可以激發大眾對非遺文化的認同感,進而增強大眾對民族的文化自信。在云南玉溪,質樸的云南青花,無不展現著玉溪這片土地的悠久歷史與云南人民的勤勞智慧,其濃郁的生活氣息、簡練的藝術語言、真摯的情感表達、幽靜淡雅的色調使得云南青花藝術色彩斑斕,有著極為重要的文化價值。如已經建成的玉溪青花街與正在建設中的玉溪青花藝術小鎮正是在向大眾傳播云南青花,它的造型、紋飾、釉色體現著別具一格的特色,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這門藝術,游客對此產生興趣之后也可以為云南青花進行宣傳,成為其傳承者,促進了云南青花藝術的傳承。
此外,在“非遺+旅游”的模式下,玉溪本地還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其中也不乏來自國外的學者等等,可以讓他們欣賞、感受到云南青花的魅力,加強了他們對云南青花的認同,一方面既弘揚了青花藝術,另一方面也增強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從而促進了云南青花藝術的發展。
在“非遺+旅游”模式下,可以將娛樂、知識和體驗等相結合,增加游客們參與的機會,提高他們的游玩樂趣。正如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爾摩在《體驗經濟》中所說的,體驗的快樂大于商品本身,消遣的快樂大于裝飾品本身。因此,對于非遺而言,非遺的載體是人,其精妙之處也只有人們的親自參與體驗之后才能感受得到。
據了解,在玉溪青花藝術小鎮的建設中設有陶藝體驗館,游客可以通過體驗陶瓷制作技藝了解云南青花的歷史,增長見識,親身體驗陶瓷技藝的魅力。通過體驗,游客在親身觸碰到陶土的過程中,可以全身心地感受到玉溪這塊土地的歷史與文化,從而享受陶藝帶來的樂趣。當完成作品后的成功感、樂趣感能使游客的情緒油然而生,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此外,通過游客的宣傳,可以讓玉溪青花進入更多大眾的視野,從而更好地推動玉溪青花的傳播與發展,使玉溪青花得到更好的傳承。
所以,在云南青花的“非遺+旅游”模式中融入參與和體驗有著寓教于樂的價值意義,使得游客們在觀賞中體驗,在休閑中學藝和接受教育,從而傳承、傳播和發展云南青花藝術。
在玉溪青花街,為了讓大眾更好地了解青花瓷的歷史和文化,其不斷將當地的民俗和傳統文化、飲食文化等融入青花瓷,不斷演繹著新的玉溪青花故事。
如玉溪的米線節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并且也被稱為是世界上最長的節日,歷時81天,從正月初一到陽春三月,是玉溪的傳統美食節日。作為盛米線的容器,玉溪青花瓷碗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角色。在“非遺+旅游”中,玉溪米線和玉溪青花的碰撞,可以讓游客們既感受到米線的美味,也能感受到青花瓷器的魅力,兩者都共同承載著生活的味道和文化源泉,也極大增強了文化自信。
此外,玉溪也被稱為是“花燈之鄉”,玉溪花燈也是國家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將玉溪花燈與青花藝術結合,在游玩觀賞中,可享受一場玉溪花燈盛宴,從而豐富“非遺+旅游”項目的內涵,讓游客在游玩玉溪青花藝術中感受到花燈藝術,不僅能傳播云南青花瓷器之美,還能使得玉溪花燈這一非遺得到廣泛傳播,進一步擴大了它們的知名度。
“非遺+旅游”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極大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源源不斷的游客給景區、給這座小城帶來巨大的經濟利潤。當游客進入旅游地,除基本的食宿消費以外,更多的會買部分土特產、紀念品,或者其他消費等等,這都直接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比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創產品進入大眾視野,它在“非遺+旅游”中的經濟效益是十分明顯的。文創產品以其獨特的功能性和價值性不斷激發游客們的精神需求,還不斷提升游客們對當地旅游文化的思想感悟,進而轉化成巨大的經濟價值。在玉溪青花街,沿途中有青花圖案繪制的風格建筑,有青花瓷制的手工藝品,有青花特色的民俗、美食,還有緊挨青花街的旅游景點等等,這都在推動著玉溪的經濟發展,為玉溪帶來較大的經濟利潤,并且從側面推動了鄉村振興的發展。
當非遺與旅游結合后,游客們紛至沓來,知名度迅速提升。所收獲的經濟可通過多種形式轉換,可以成為當地非遺的保護資金,從而促進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因此,“非遺+旅游”無論是對非遺的傳承與保護還是帶動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綜上所述,“非遺+旅游”的融合發展模式,對云南青花藝術的傳播有著深刻的價值意義。首先是完整地傳播了云南青花文化,增強了當地人民的文化自信;其次通過游客的親自參與和體驗制作瓷器,享受到寓教于樂,更好地感受到云南青花的歷史與文化韻味;再而是融入當地的民俗特色,使各文化得到有效傳播與發展;最后是在非遺和旅游下有效推動了本地區的經濟,進而更好地促進了鄉村振興的發展。所以,在“非遺+旅游”模式下,一方面非遺為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文化資源,另一方面旅游又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傳承、保護與發展,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無論是為非遺的傳播還是旅游的發展都拓寬了道路,實現了“非遺+旅游”的雙贏。
在日益快速發展的今天,競爭越來越激烈,必須要加大宣傳,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云南青花瓷器。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時代,消息的傳播通過互聯網而發展迅猛,就現今最火的“抖音APP”來說,以云南青花為主題搜索出的內容較少;并且連剛剛修建起的“玉溪青花街“,筆者通過抖音這一平臺搜索發現,雖然創建了用戶,但是里面的內容只有小吃,而沒有體現出玉溪青花的東西,這樣的視頻傳播很難引起大眾的關注和興趣。所以,單純以抖音來說,還需要改變其宣傳內容,提升其傳播質量,要讓大眾看到云南青花,才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內涵和意義,才能更好地傳播云南青花文化。視頻傳達給我們的內容更直觀,現今關于云南青花的視頻就算在其他各大視頻網站搜索也是少之又少,因此,云南青花的宣傳力度可見非常低,筆者認為,要想云南青花更好地發展,要想云南青花得到更多人的認識,加大其宣傳是必不好少的環節,也是重中之重。
此外,當今世界經濟與文化日益交融,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才能實現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而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在云南青花瓷的發展中,僅有實用性的日常生活用品遠遠不夠,而應該結合現代發展,重視一些衍生產品的設計,或者是與其他當地特色進行一些跨界融合,才能吸引更多的大眾,增加其傳播性。還有,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商”成為一種新常態,因此在文創產品的營銷方面,云南青花也可以借助電商平臺進入人們的視野,打破地域限制,增強傳播力量,增加影響力和知名度,推動旅游市場。
綜上,在互聯網時代,非遺的網絡傳播非常重要,云南青花要想持續發展,首要任務是宣傳,利用短視頻、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進行網絡傳播,可提高其宣傳效果,充分展現自己的商業價值和藝術價值,從而才能打開市場;其次是緊跟時代步伐適應市場需求,創新其產品設計,運用電商平臺,才能不斷開發出新的符合大眾的青花產品,吸引大眾的眼球,從而實現“非遺+旅游”的雙贏。
眾所周知,學校是傳播文化知識的重要渠道。因此,學校可以利用其獨特的文化資源及教育優勢,無論是對非遺亦或是其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在云南青花的發展中,云南大學的師生曾組織過一場青花瓷碗的義賣活動,收獲頗紛;此外,在玉溪青花的復燒過程中,玉溪技師學院與云南大學聯合組建陶瓷工藝教學基地和相關專業,一方面為玉溪窯青花的復燒做著充足的準備,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優秀的制瓷人才。
時至今日,僅有這兩所學校的參與對云南青花的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局限,要想讓更多的學者了解和認識到云南青花,還需要各學校的共同參與和努力。青花瓷器的特殊之處在于將陶瓷與繪畫藝術結合,因此,我們可以充分挖掘各大藝術院校的優勢資源,充分發揮美術與設計類的專業優勢,為云南青花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此外,一方面高校也可以開設選修課,讓廣大對青花瓷器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參與體驗,激發他們的興趣;另一方面,在其他階段的學校教育,如中小學也可以設立課程或將制作云南青花瓷融入學生的實踐活動中,有句話這樣說,“從娃娃抓起”,孩子們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從他們的眼中、手中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所以從小培養他們對制瓷和繪畫的興趣,挖掘他們的天賦與潛能,從而為傳承和發展云南青花奠定堅實基礎。
綜上,學校教育是傳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手段和最佳途徑,這就要求有更多的優秀人才,才能保證云南青花藝術在發展過程中走得更好。
在智能化的今天,科技的發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借助于互聯網、人工智能、VR或AR等技術手段,使得非遺吸引了更多的人群。
對于云南青花的保護與發展,我們也可運用科技的手段,數字化手段,講好云南青花故事。如“VR”技術,身臨其境是其最鮮明的特色,強烈的視覺沖擊給人一種真實的帶入感。只需戴上VR眼鏡,游客們就可以置身于青花歷史中,亦或是觀賞亦或是參與,都能為游客打造一個全新的視野,盡可能增強游客的參與感,提升游玩體驗。只有將深厚的文化內涵融合到圖像性更強、體驗更逼真的多媒體視聽享受中,才能更好地實現云南青花的保護、發展與傳承。
綜上所述,云南青花尤其是玉溪青花尚還處在起步階段,剛剛建成的青花街與正在建設中的玉溪青花小鎮也在發展中逐步完善,筆者根據目前云南青花存在的問題主要從宣傳、教育與科技這三點給出建議,對于云南青花的發展這三點是必不好少的要素,除此之外云南青花的傳承和發展還有更多要學習和借鑒的東西,云南青花要想傳播出去,傳承下去,走得更遠、走得更強,必須把這三點問題解決好,處理好。
云南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云南青花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非遺+旅游”模式為云南青花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同時為云南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僅實現了“非遺+旅游”的雙贏,而且實現了“消費者+傳承者”的雙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應該就是“非遺+旅游”的魅力所在。
在現今的云南青花發展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與困境。今后,我們要高度重視云南青花的發展,先解決好云南青花的宣傳、教育與科技問題,擴大云南青花市場,堅定人們的文化自信,是云南青花瓷藝術能真正在“非遺+旅游”的模式下保護和開發、繼承和創新上受到重視的根基。相信在未來的研究和發展、實施中,云南青花會有新的突破點,云南旅游業有新的增長點,云南青花也必將在更深層次上立足大眾,服務現實,適應時代,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迎來振興發展的生機。在“非遺+旅游”的推動下,云南青花的傳承與發展也必將為云南經濟、文化的共同發展提供力量,走出現代化的云南青花之路。
注釋:
①黨曉培,《青花瓷成就玉溪新風景》,http://yn.xinhuanet.com/travel/2020-07/24/c_139236822.htm,2020年7月24日。
②大地風景文旅集團,《非遺+旅游:鄉村振興的助燃劑》,https://www.sohu.com/a/429140596_100081590,2020年11月3日。
③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