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忠
(福建省仙游私立第一中學,福建 仙游 351200)
校園文化作為學校建設中的重要內容,既是學校領導班子以及教師隊伍素質的體現,也是學校競爭力的核心之一。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也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展開教學工作,為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添磚加瓦。
校園文化建設流于形式,無法深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不能夠以此展開對于學生的素養培養是目前中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突出存在的問題。很多學校將校園文化建設的目光投向了校園的黑板報、公示欄、壁掛以及一些主題活動,但是卻忽略了這些活動和學生學習生活之間的關聯性,不能夠通過這些文化建設切實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使得文化建設流于形式。
校園文化的建設是需要有一定的核心概念作為支撐的,需要有著與時俱進的觀念和思想融入其中,這樣才能夠形成更好地,更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校園氛圍,提升教學的效果。目前而言,很多中學要么文化建設的核心理念不清楚,要么就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格言警句,與時代和學生思想觀念變遷有很大的脫節。
校園文化的建設最根本的目的還是促進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的提升,很多學校都將錄取率作為評判一切校園教育活動的標準,但是校園文化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收效周期比較長的過程,利用錄取率作為唯一的標準顯然有失科學性。而大部分學校的文化建設都沒能夠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不能夠掌握文化建設帶來的影響和改變,也無法辨別和認知其中的不足之處進而加以整改。
就校園文化建設流于形式的問題,筆者提出應該采用多元化手段將校園文化建設落到實處,切實提升師生整體的“精氣神”,讓校園文化深入到教師隊伍和學生的內心。在具體的做法上,首先要明確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通過明確建設途徑,有效囊括教師隊伍建設以及學生的教育。然后,根據建設途徑的不同多元化展開手段,讓校園文化能夠被教師和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讓新入校的學生能夠很快感受到校園文化的核心理念,讓外來的交流人員也能一瞬間感受到學校氛圍的不同。想要將校園文化做到實處,不僅需要多元化展開,更需要做到實處,做到細節之處。例如要在校園文化當中,體現“業精于勤荒于嬉”的理念,從硬件準備來說,條件好點的刻意通過在教學樓的合適位置放置雕像和石刻,并將這句驚醒學子的話刻印上去;條件不允許的刻意在教室走廊、教室黑板報等地方,進行相關警句的布置和解讀。從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生教育來說,學校要秉持嚴謹的教學風格,強化教師的素質培養以及教學水平的提升,讓教師以身作則,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體現出“勤”的一面,如批改作業時候要更加細致認真,準備課件和教學PPT 的時候要更加準確精細等,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教師在教學事業當中的勤奮努力,同時對于一些表現突出的教師,在公示欄等位置著重介紹,讓學生了解優秀教師的優秀事跡,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在學生教育層面,也要通過一些小技巧,強化學生的認知,例如給學生統一配置的桌布、儲物柜等地方,印刻勸學勸勤的語句等。總之,就是從細節處入手,通過多元化的展開方式,讓校園文化建設落到實處,切實影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創新不僅是國家發展的巨大推動力,也是學校發展的核心之一,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跟上時代步伐,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校園文化建設當中,管理層不能夠抱殘守缺,強行貫徹學生不容易接受或者不愿意接受的理念和思想,應該結合時代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狀態,構建創新型的校園文化,讓校園文化通過學生和教師能夠普遍接受的方式,進行開展,讓校園的氛圍充滿活力和動力。校園文化的創新核心在于觀念的創新,只有創新的觀念才能更好地引導校園文化的形成。在二十多年前由于改革開放的一些原因,國家科技飛速發展,國人們展望世界,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涌現,為時代增添了靚麗的色彩。直到現在,一些校園文化建設當中仍然將這些著名的科學家作為學生的學習榜樣,作為督促學生學習以及進行德育教育的窗口。但是這種觀念顯然有些過時了,現在的中學生已經不在對那些基礎物理和化學科學家那么崇拜,他們更加崇拜一些新興科技發展中的關鍵人物。例如華為的任正非等。學校的文化建設觀念也要及時進行更新,榜樣的宣傳和梳理,既要有一些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也要有一些目前仍然活躍在人們視野當中的企業家。尤其一些新興的科技產業更是創新理念貫徹落實最突出的地方,在校園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結合這些內容的選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體現出創新和發展。
反饋機制的建立在于能夠及時了解校園文化建設對整個學校以及學校教育帶來的影響。雖然這種影響見效的時期會比較長,過程也比較緩慢,但是一些細節的變化還是能夠作為反饋機制的制定標準來進行的。例如利用學生會,就校園文化建設進行學生采訪,考查學生學習狀態的變化,通過學生遲到早退現象的調查觀察學生的學習意識,通過對學校中讀書角、圖書館等地方學生使用率等等,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應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效。通過反饋機制的建立,掌握學生學習生活狀態,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同時也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優化提供信息。
總之,中學校園文化的建設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文化建設,需要學生和教師都參與到其中去,為了更好地把握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方向,一定要明確文化建設的核心,促進創新元素的融入,將文化建設落到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生素養培養的實處,并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把握文化建設的成效,及時進行調整優化,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