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波
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Ki-67 與HER-2 能夠直接影響乳腺癌生物學行為[1],超聲作為乳腺癌篩查、療效評價和預后評估最重要的一種方法,逐漸向功能影像和分子影像發展[2]。本研究分析了非特殊型浸潤性乳腺癌患者超聲征象和HER-2、Ki-67 之間的關系,以期提高超聲檢查在乳腺癌診斷、治療和預后等方面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5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75 例非特殊型浸潤性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28~74 歲,平均年齡(54.5±12.9)歲;病理分級:Ⅰ級12 例、Ⅱ級34 例、Ⅲ級29 例。納入標準:①經手術切除組織病理診斷確診為非特殊型浸潤性乳腺癌;②均為女性;③超聲檢查與手術間隔≤2 周;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超聲檢查和術前行放療、化療或穿刺治療者。
1.2 研究方法
1.2.1 超聲檢查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EUPL74M 高頻線陣探頭,5~13 MHz)對乳腺、乳暈和雙腋下位置進行放射性掃查,觀察和記錄病灶大小、形態、邊緣、生長方向、是否微鈣化、后方回聲、腫塊內部血流分布。血流分布依據Adler 方法進行分級[3],0~Ⅰ級和Ⅱ~Ⅲ級分別定義為乏血流和富血流。
1.2.2 免疫組織化學檢查 檢測乳腺癌石蠟標本中HER-2 和Ki67 水平。HER-2 表達于細胞膜,Ki-67 表達于細胞質,以相應位置出現淺黃、棕黃的細小顆粒視為陽性細胞。HER-2 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結果為“+”、“1+”時判定為陰性,“3+”判定為陽性,“2+”時進行熒光原位雜交檢測,若HER-2 拷貝數/細胞>6.0 判定為陽性,<4.0 判定為陰性[4]。Ki-67 以陽性細胞占視野內全部細胞數量的14%以上為陽性。
1.3 觀察指標 記錄超聲征象結果、HER-2 和Ki-67表達情況,分析超聲征象與HER-2、Ki-67 表達情況的關系。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超聲征象結果 病灶最大直徑>2cm43例,占57.33%;病灶縱橫比>1且垂直生長27例,占36.00%;病灶不規則59 例,占78.67%;病灶邊緣不光滑45 例,占60.00%;病灶內微鈣化39 例,占52.00%;后方回聲衰減37 例,占49.33%;腫塊內富血流42 例,占56.00%。
2.2 HER-2 和Ki-67 表達情況 HER-2 表達陽性27 例,占36.00%;Ki-67 表達陽性63 例,占84.00%。
2.3 超聲征象與HER-2、Ki-67 表達情況的關系 腫塊大?。? cm、病灶內微鈣化、病灶內血流富血流患者HER-2陽性率分別為48.84%(21/43)、48.72%(19/39)、47.62%(20/42),均高于腫塊大小≤2 cm、病灶內無微鈣化、病灶內血流乏血流患者的18.75%(6/32)、22.22%(8/36)、21.21%(7/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病灶縱橫比、形態、病灶邊緣、后方回聲患者HER-2陽性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腫塊大小>2cm、病灶內血流富血流患者Ki-67陽性率分別為95.35%(41/43)、92.86%(39/42),均高于腫塊大小≤2 cm、病灶內血流乏血流患者的68.75%(22/32)、72.73%(24/33),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病灶縱橫比、形態、病灶邊緣、病灶內微鈣化、后方回聲患者Ki-67 陽性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超聲征象與HER-2、Ki-67 表達情況的關系(n)
HER-2、Ki-67 是預測乳腺癌組織分級、TNM 分期、化療和靶向治療方案和療效、術后生存率的重要分子生物標記物,隨著病理檢測技術發展和普及,HER-2、Ki-67 已經成為常規檢測指標。HER-2 是一種原癌基因,正常人體細胞膜表面有極少量HER-2 表達,HER-2 能夠調控乳腺癌組織新生血管上皮細胞增殖、生長、分化,HER-2 高表達能夠刺激癌細胞迅速增長,并提高乳腺癌細胞侵襲性,因此HER-2 高表達往往預示著乳腺癌侵襲能力增加,易發生遠處轉移,預后較差[5]。Ki-67 主要是檢測乳腺癌細胞的增殖敏感性,用于評估腫瘤細胞增殖、分化程度、轉移和預后,Ki-67 陽性表達提示乳腺癌腫瘤快速增長、高侵襲性和轉移性,預后較差。
HER-2 能夠調控腫瘤細胞增殖和生長,Ki-67 則與腫瘤細胞快速增殖有關,本研究發現腫瘤最大直徑>2 cm 的非特殊型浸潤性乳腺癌患者HER-2 和Ki-67蛋白表達陽性率明顯高于腫瘤最大直徑≤2 cm 者,有研究表明腫瘤直徑≤2 cm 是乳腺癌良好預后的關鍵因素[6]。腫瘤組織快速增長、浸潤和轉移的前提之一是形成大量微血管,微血管能夠提供豐富的營養、氧氣分子,而微血管的形成要遠遠早于腫瘤形態學變化,并于腫瘤生長、侵襲和轉移密切相關,因此通過分析病灶內部和周圍組織血供情況能夠輔助判斷腫瘤侵襲性和預后,本研究病灶內富血流的非特殊型浸潤性乳腺癌患者HER-2 和Ki-67 蛋白表達陽性率明顯高于病灶內乏血流患者,HER-2 和Ki-67 能夠促進微血管形成,表現為病灶內血流增加和快速增長。乳腺癌組織內部發生變性、壞死和鈣鹽沉積時,在超聲影像學上能夠表現為病灶內微鈣化且后方常常不伴聲影。
綜上所述,腫瘤病灶大、富血流和存在微鈣化的非特殊性浸潤性乳腺癌患者HER-2 或Ki-67 表達陽性,提示惡性程度更高、預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