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娜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類臨床常見疾病,患者臨床表現為上腹脹、早飽、惡心嘔吐、胃灼燒感等,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是目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之一[1],曲美布汀和莫沙必利均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藥物,而基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機制,曲美布汀聯合莫沙必利治療方案更加科學有效,更能改善患者胃功能,提高治療效果[2,3]。本文將為驗證這一結論進行如下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經過科學診斷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標準的患者80 例,所有患者必須在清楚本次試驗的方法、目的的基礎上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患者家屬同意患者參加。所有患者通過摸球分為對照組(奇數)與觀察組(偶數),每組40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20 例;平均年齡(44.44±3.16)歲。觀察組男21 例,女19 例,平均年齡(44.42±3.1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臨床科學護理,即密切監測患者的胃功能指標,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知識宣教,尤其注重飲食干預,為其制作相同的健康食譜并叮囑患者家屬監督飲食情況,確保安全、健康飲食的情況下保障藥物治療效果。對照組實施曲美布汀治療方案:選擇馬來酸曲美布汀片(規格:0.1 g/片),口服1 片/次,3 次/d。觀察組實施曲美布汀聯合莫沙必利治療方案:曲美布汀治療方案同對照組,再給予枸櫞酸莫沙必利片(規格5 mg/片),口服1 片/次,3 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 周,安排專人跟蹤記錄患兒治療情況,分析治療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漿胃動素、P 物質以及胃電圖監測結果、治療效果。有關血漿胃動素和P 物質水平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進行檢測,合理范圍內兩項指標水平越高表示患者胃部功能越強;有關胃電圖監測結果包括胃電頻次、慢波百分比以及胃電節律紊亂百分比,合理范圍內胃電頻次以及胃電節律紊亂百分比越低,慢波百分比越高則表示檢測結果越理想。有關治療效果評價應具有相關標準,分為顯效、有效、無效,若患者臨床癥狀消失,胃功能指標恢復正常,則視為顯效;若患者臨床癥狀明顯緩解,胃功能指標趨于正常,則視為有效;其他情況患者均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血漿胃動素和P 物質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漿胃動素和P 物質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漿胃動素(282.26±43.27)pmol/L、P 物 質(42.46±5.18)pmol/L 均高于對照組的(249.18±36.31)、(30.18±4.17)pmol/L,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漿胃動素和P 物質水平比較 (,pmol/L)

表1 兩組患者血漿胃動素和P 物質水平比較 (,pmol/L)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2 兩組胃電圖監測結果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胃電頻次、慢波百分比、胃電節律紊亂百分比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胃電頻次(3.01±0.28)次/min、胃電節律紊亂百分比(11.24±2.19)%均低于對照組的(3.98±0.71)次/min、(14.54±1.18)%,慢波百分比(71.16±6.31)%高于對照組的(60.75±4.49)%,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胃電圖監測結果比較 ()

表2 兩組胃電圖監測結果比較 ()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 兩組治療效果 觀察組治療顯效28 例,有效12 例,無效0 例,治療總有效率100.00%(40/40);對照組治療顯效20 例,有效11,無效9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7.50%(31/4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為一種病因復雜、病情嚴重的疾病,嚴重困擾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質量[4]。臨床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與患者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造成胃腸動力學失常、電節律紊亂。血漿胃動素可促進胃腸蠕動,P 物質可激活腸道膽堿能神經元,提升兩者水平即對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顯著作用[5,6],基于此,曲美布汀和莫沙必利均在臨床中得以應用。
本次試驗中選擇的馬來酸曲美布汀是一種胃腸道運動調節劑,可增加平滑肌細胞興奮性,同時阻斷鈣離子通道以抑制鈣離子內流,減少細胞收縮從而松弛平滑肌,合理調節平滑肌運動,繼而促進胃腸蠕動,而枸櫞酸莫沙必利是一種選擇性5-羥色胺4(5-HT4)受體興奮劑,通過興奮5-HT4受體從而促進乙酰膽堿釋放,從而增強胃動力[7,8]。通過上述結果可以看到,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漿胃動素、P 物質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胃電頻次、胃電節律紊亂百分比均低于對照組,慢波百分比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佐證曲美布汀聯合莫沙必利治療方案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中的可行性和科學性,更能改善患者胃功能[9,10]。
綜上所述,以藥物治療為核心開展治療工作,曲美布汀聯合莫沙必利治療方案可發揮巨大作用,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取得重要突破,上述分析由于例數不足,故仍有不足之處,有關曲美布汀聯合莫沙必利治療方案的臨床應用分析仍需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