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玲
重癥肺炎是一種呼吸系統的危重癥,占感染性疾病致病死因的首位[1],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健康。該類患者多伴有肺部不張,出現呼吸衰竭的癥狀,因此需要給予呼吸機輔助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本身的呼吸道濕化功能可能喪失,使得痰液的引流不暢,從而阻塞氣道,繼而出現階段性肺不張,有效通氣面積也將隨之降低,嚴重者可發生死亡[2]。其除涉及相關的呼吸系統癥狀外,對其他系統也有嚴重危害,其發病多見于嬰幼兒及老年人群,并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重,重癥肺炎的發生率也在不斷上漲。并且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在發病后病情迅速發展,因此發現其有效治療的方法是目前研究的重點[3]。亞胺培南具有廣譜抗菌作用,是治療老年重癥肺炎的常用抗生素,但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4],常常需要進行聯合治療。由于重癥肺炎是一種感染類疾病,患者被微生物感染后可刺激促炎癥因子的釋放并抑制抑炎癥因子的釋放,因此為對其治療效果有一更為客觀直接的評估[5],本研究選用血清降鈣素原水平作為評價指標。本研究將選擇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重癥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索氨溴索靜脈滴注輔助亞胺培南治療老年重癥肺炎的治療效果以及血清PCT 的水平改善情況。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 例。對照組男26 例,女24 例,年齡60~78 歲,平均年齡(68.31±7.31)歲,病程為4~7 d,平均病程為(5.02±0.96)d;實驗組男25 例,女25 例,年齡60~79 歲,平均年齡(69.61±8.16)歲,病程為4~7 d,平均病程為(4.97±0.85)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標準;②患者及家屬已知該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③未參加其他臨床試驗者;④能夠遵從醫務人員囑托者;⑤臨床病歷資料完整;⑥年齡≥60 歲。
1.2.2 排除標準 ①具有全身基礎疾病者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②病歷資料不完善者;③不能良好的遵從醫囑者;④轉院治療及主動放棄治療的患者;⑤入院48 h 內死亡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除了給予患者常規呼吸支持、平喘祛痰藥物、退熱治療、水電解質的調整使水電解質平衡、給予營養支持、并增強免疫力的治療外,施以亞胺培南注射治療,注射劑量為:3 g 亞胺培南融入100 ml 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中,后進行靜脈滴注,q.24 h.,持續用藥治療10 d 后進行評估。
1.3.2 實驗組 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加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進行治療。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療方法:300 mg 鹽酸氨溴索融入150 ml 的0.9%氯化鈉注射液,q.24 h.,聯合治療10 d 后進行評估。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28 d 內的生存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前后PCT 水平。療效評定標準:治愈:經治療后,患者重癥肺炎的癥狀消失,并且相應血清指標PCT 水平也均恢復正常,無其他并發癥的發生;顯效:患者重癥肺炎癥狀明顯減輕,相應的血清指標PCT 水平也明顯改善,但均未恢復至正常水平,其他并發癥未出現;有效:患者肺炎癥狀有所減輕,血清指標PCT 水平也有一定改善,未出現并發癥;無效:患者癥狀及血清指標水平沒有改善,甚至惡化,出現重癥肺炎的相應并發癥甚至死亡。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不良反應包括過敏、腹瀉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中治愈39 例、顯效5 例、有效5 例、無效1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8%;對照組治愈18 例、顯效10 例、有效13 例、無效9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2%。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28 d 內的生存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28 d 內有1 例患者死于重癥肺炎的并發癥,即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而實驗組患者治療后在28 d內無死亡病例。對照組患者治療28 d 生存率98%與實驗組的1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未發生不良反應;實驗組經聯合用藥后,出現1 例患者腹瀉,1 例患者過敏,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略高于對照組的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CT 水平比較 治療前,對照患者PCT 水平為(6.42±1.12)ng/ml,實驗組患者為(6.45±1.14)ng/ml,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 療后,對照組患者PCT 水平 為(2.32±0.52)ng/ml,實驗組患者PCT 水平為(1.01±0.28)ng/ml。治療后,兩組患者PCT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患者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重癥肺炎是一種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其治療后的轉歸與預后均與肺炎炎癥的播散情況、局部反應以及全身炎癥反應的程度相關,嚴重損害各個生命系統的功能。并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發展,患病人數逐年增多,其主要治療方式為大量抗生素的應用,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在老年重癥肺炎患者中,由于患者被微生物感染后刺激促炎癥因子大量釋放,并且機體的抑炎癥因子的釋放大量減少,使得血清PCT 水平異常偏高,因此通過測定PCT 水平,對重癥肺炎患者的治療情況做一客觀評價[5]。
本研究中除采用應用亞胺培南這一廣譜抗生素外,還應用了氨溴索進行治療。亞胺培南具有光譜、高效率、耐酶等優點,而氨溴索具有作用范圍廣泛、半衰期長且能夠在尿中完全排出等優點[6],但該種藥物也將引起輕度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7,8]。氨溴索能夠促進肺表面物質的合成,通過降低肺泡表面張力從而改善肺泡的功能;也能夠通過抑制DNA 分解、釋放支氣管粘液細胞溶酶體、抑制器官線腺體粘蛋白分泌從而稀釋粘液,此外,氨溴索還能促使呼吸道上皮恢復增加從而促進纖毛擺動,促使痰液排出[9],并且該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后,能夠相互增強彼此的藥物作用[10],從而進行了相關研究。
經研究發現,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均能夠有效改善感染情況,血清PCT 水平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經組間比較后,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28 d 生存率98%與實驗組的1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略高于對照組的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均較未治療時臨床療效有明顯好轉,但經氨溴索注射液與亞胺培南聯合治療的實驗組患者能夠更為明顯的改善臨床療效,并切血清PCT 水平能夠明顯降低,雖然聯合治療后將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但其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采用聯合治療治療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較高,該種治療重癥肺炎的方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