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娜
喉癌屬于頭頸部惡性腫瘤,發病率較高,通常需要手術治療切除腫瘤[1]。而在喉癌手術后,患者的咀嚼、吞咽、語音功能均受到影響,發音的流利性、節律、音調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進食量顯著降低,誤吸等并發癥風險顯著提高,甚至損傷呼吸道,不利于患者的恢復[2]。鑒于此,在患者采取喉癌手術后,改善患者的預后尤為重要,而常規護理缺乏針對性,難以強化患者的吞咽功能,護理效果并不理想。而隨著康復前移理念護理的應用,發現其對喉癌患者的護理效果較好,其人性化的護理服務不僅能夠促進吞咽功能的恢復,也可提升患者的語音功能,深受醫師的青睞。本研究對本院2020 年1~10 月的喉癌術后患者采取康復前移理念護理,探究其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10 月本院50 例喉癌術后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25 例。研究組男18 例,女7 例;年齡32~63 歲,平均年齡(47.5±15.5)歲。對照組男17 例,女8 例;年齡33~63 歲,平均年齡(48.0±15.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精神正常者;②睡眠正常者;③聲門上型喉癌者;④本次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許可。排除標準:①術后并發切口感染者;②腎臟功能嚴重受損者;③依從性較差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健康宣教、認知干預、病情監測等。研究組患者接受康復前移理念護理,具體如下。①飲食指導:根據患者的病情及咀嚼、吞咽功能的恢復情況制定合適的飲食方案。為患者提供科室自制的飲食手冊,飲食手冊為圖文結合的方式,旨在讓患者了解日常生活科學、正確的飲食習慣。隨著身體的恢復,可由流質飲食逐漸轉變為半流質飲食、固體飲食,在術后初期階段,要保持較小的進食量,隨后增加進食量,保證營養攝取的均衡性。②模擬訓練:模擬訓練主要包括有效咳嗽、鼓腮、空咽、吸吮等,每個動作重復25 次,3 次/d。隨著病情的恢復,指導患者進行模擬進食訓練,使用小勺對患者喂食,但勺中并沒有食物,需要患者想象勺中有食物。護理人員將勺中的食物緩緩投入患者口中,患者想象食物進入口中后進行咀嚼。由于患者的咀嚼功能受損,則需要降低咀嚼頻率,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提高咀嚼頻率,避免出現嗆咳癥狀。③康復訓練:康復訓練的前期階段主要進行屏氣-發聲訓練,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屏氣-發聲的動作指導,20 min/次,1 次/d。康復訓練的后期階段為進食訓練,但并非模擬訓練中的假象食物,而是由饅頭代替。將饅頭溫熱后切成指頭大小的饅頭塊,用小勺將饅頭塊送至患者口中,指導患者充分咀嚼,然后讓患者低頭并屏氣,再將饅頭吞咽至聲門部位,停止吞咽,2 s 后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努力將聲門旁的饅頭咳出。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無并發癥、發音功能正常、咀嚼功能評分提升≥55%;有效:無并發癥、發音功能明顯恢復、咀嚼功能評分提升≥30%;無效:有并發癥、發音功能無改變、咀嚼功能評分提升<30%[3]。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UW-QOL 評分,包括咀嚼、吞咽、疼痛3 項內容,各項滿分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96.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UW-QOL 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咀嚼、吞咽、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咀嚼、吞咽、疼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UW-QOL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UW-QOL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喉癌患者采取全喉切除術是必要的治療方式,而由于手術的有創性,不僅會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永久性痿口等并發癥的誘發風險,還會損害患者的發音、吞咽、咀嚼功能,進而破壞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質量[4,5]。鑒于此,減輕手術創傷、改善預后尤為重要,而在康復前移理念護理應用后患者的預后改善明顯,其對康復訓練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強化,使得康復訓練更加系統性,針對性更強,能夠縮短患者的進食時間、提升患者的舒適體驗,對患者的術后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喉癌患者的常規護理中,包括健康宣教、認知干預、病情監測等護理內容,護理內容相對簡略,難以對開展有效的康復訓練,導致患者恢復效果并不理想。而康復前移理念護理遵循以人為本的護理原則,其主要以吞咽功能訓練為基礎,在此之上使康復訓練的時間前移,使患者能夠更早的接受康復訓練指導,并為后期的康復訓練做好充分的鋪墊,以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在康復前移理念護理中,包括飲食指導、模擬訓練、康復訓練等護理內容,飲食指導主要保證患者充分的進食,維持體內的營養均衡,并舒緩患者心情,保持身心的愉悅。而模擬訓練屬于康復前移理念護理的核心內容,其實施時間較早,通過模擬訓練使患者掌握相關功能訓練的操作技巧,以便于后續的康復訓練更好的開展[6-8]。康復訓練是對模擬訓練的進一步強化,主要為發音功能的訓練以及吞咽訓練,系統化的訓練內容在于促進患者發音功能與吞咽功能的恢復[9]。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咀嚼、吞咽、疼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肖虹等[10]對42 例喉癌患者采取康復前移理念護理后,患者的咀嚼、吞咽、疼痛評分顯著提高,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對喉癌患者采取康復前移理念護理,能夠恢復患者的語音功能,強化咀嚼及吞咽能力,顯著減輕疼痛,治療效果較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