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吟秋 林清江 陳方
近幾年,我國臨床中抗菌藥物使用頻率明顯增加,且相關藥物的應用量也呈現(xiàn)出逐年增多的趨勢。在此背景下,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也愈加嚴重。這一現(xiàn)象不但會影響抗菌藥物的治療效果,如果情況嚴重,甚至會引起抗菌藥物耐藥[1-3]。因不合理用藥所造成的不良反應會對身體健康造成相當嚴重地影響。當前,我國臨床普遍存在抗菌藥物濫用的情況,且每年因濫用抗菌藥物致死的人數(shù)表現(xiàn)出了增加的勢態(tài)。由此可見,選擇有效方式促進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意義重大。為了全面探討臨床藥師干預在促進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中的效果,本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加以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9 月11 日~2020 年9 月11 日本院內102 例需要使用抗菌藥物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是否接受臨床藥師干預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1 例。對照組男30 例,女21 例;年齡23.15~83.62 歲,平均年齡(46.28±13.27)歲;病程1.27~8.26 d,平均病程(3.25±1.67)d。觀察組男32 例,女19 例;年 齡24.28~84.11 歲,平均年齡(47.19±12.32)歲;病程1.39~8.36 d,平均病程(3.34±1.68)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使用抗菌藥物接受基礎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接受臨床藥師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當患者進入到醫(yī)院后,藥師應當?shù)谝粫r間和患者家屬、患者本人以及醫(yī)生進行溝通,全面了解患者既往過敏史以及抗菌藥物應用史[4]。②藥師應當參與到病例討論會中,了解患者疾病治療詳情以及用藥情況。在積極翻閱有關文獻的基礎上,藥師結合患者各種臨床檢查結果,為醫(yī)生提出合理的用藥建議。③藥師應當參與到患者用藥醫(yī)囑點評過程中。同時尋找并審核與之相關藥物的應用信息。有效記錄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以及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第一時間和醫(yī)生做好溝通工作,同時和醫(yī)生、護士一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疾病控制時間、住院時間、治療效果。治療效果判定標準[5]:顯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既往臨床體征、病原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無異常;有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好轉,既往臨床體征、病原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查有轉歸跡象;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疾病控制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96%(1/5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1.57%(11/5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444,P<0.05);觀察組患者疾病控制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疾病控制時間、住院時間比較(,d)

表1 兩組患者疾病控制時間、住院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08%,高于對照組的78.4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抗菌藥物為一類在臨床中應用相當廣泛的藥物品類,其在治療諸如細菌性感染疾病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能夠發(fā)揮出抑制細菌活性和殺菌的效果。但不容忽視的是,現(xiàn)如今我國臨床于應用抗菌藥物過程中存在用藥不合理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和工作人員未能意識到濫用抗菌藥物造成的嚴重后果有關。
從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造成的危害方面來看,長時間對患者使用抗菌藥物非常容易出現(xiàn)耐藥性,同時也會造成藥物資源浪費,增加患者疾病治療花費,另外也會造成患者機體菌群失衡,令其病情變得更為嚴重[6-8]。
從當前階段來看,院內感染情況的發(fā)生和革蘭陰性菌未能得以控制存在相關性。在臨床中常見的致病菌包含鮑曼不動桿菌、大腸埃希菌、細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尤其是鮑曼不動桿菌,其耐藥性非常高,會對患者疾病預后造成相當不利的影響。由此能夠看出,在對患者開展疾病治療過程中,相關人員應當使用有效方法實現(xiàn)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在對患者開展治療時,運用臨床藥師干預能夠在極大程度上保證抗菌藥物應用方案的科學性,降低藥物不合理應用率[9-11]。另外,院內藥師參加到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也能夠發(fā)揮出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因抗菌藥物不合理導致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升治療效果的目的。本實驗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
有文獻表明[12,13]:開展藥師干預有助于促進醫(y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同時也能夠減少耐藥菌出現(xiàn),從根本上提升患者生存質量以及臨床治療成效。
綜上所述,臨床藥師干預對于促進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升患者生存質量以及臨床療效,值得進一步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