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秀峰
高危藥品具有顯著、迅速的藥理作用,一旦出現用藥差錯,極容易導致患者嚴重損傷,甚至是致使其死亡。因此門診藥房應重視高危藥品的使用,臨床常用的高危藥品有高濃度藥物、利多卡因等靜脈抗心律失常藥物、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藥物、抗凝藥物、硝酸甘油類等,給藥途徑、頻率、劑量等任何環節發生差錯,都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因此門診藥房加強高危藥品管理極為必要。本次研究分析了PDCA 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對門診藥房高危藥品管理的實施價值,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9 年6~11 月時段內門診藥房開具的高危藥品處方110 張為對照組,納入2020 年1~6 月時段內門診藥房開具的高危藥品處方110 張為研究組。管理前后門診藥房工作人員均未發生變動,排除因操作技能差異、操作失誤對工作質量造成的影響,門診藥房藥師共計13 名,其中男8 名、女5 名;年齡24~49 歲,平均年齡(37.58±5.48)歲;工齡3~21 年,平均工齡(12.25±5.16)年;其中主任藥師1 名、副主任藥師1 名、主管藥師5 名、藥師6 名。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高危藥品管理措施,嚴格遵照醫院高危藥品調配、發放相關規章制度,開展日常工作,對臨床醫師開具的處方給予審核、配置、發放(使用高危藥品專用袋)等。
研究組實施PDCA 持續質量改進管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①計劃:建立藥房高危藥品管理質控小組,組長由主任醫師擔任,參照相關規章制度,點評高危藥品處方,嚴格檢查當前藥房高危藥品標識、擺放等工作的管理現狀,找出其中存在的管理問題。②實施:a.進一步完善并改進高危藥品管理制度,制定藥品目錄,根據醫院門診藥房當前管理現狀,在其基礎上改進并完善高危藥品管理制度。b.高危藥品安全管理,針對高危藥品存儲,在門診藥房中設置專門的存儲區域,與其他藥品區分管理,并在藥品上方標記醒目的專用標識,同時對不同類型的高危藥品需進行分層、分類存放;c.制定藥品核查制度,以四查十對、雙人審核為原則,如果發現處方問題,應與醫師及時取得聯系。d.強化培訓,定期組織所有藥師、醫師及護理人員開展專業知識培訓。③檢查:每月以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對高危藥品管理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并點評藥品處方,統計藥品標識正確率、處方合格率等,做好記錄,以便于分析及處置。④處理:根據每月所統計的藥品標識正確率、處方合格率等結果,進行評定、分析,從而提出整改對策。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高危藥品管理情況,包括處方合格情況、標識合格情況、藥品發放差錯情況。對比兩組管理質量評分,由專家小組對工作人員的藥品風險防范管理質量進行評分,包含目錄制定、標準化作業、專區儲存、專用標識、有效期監測等,各項滿分均為10 分,評分與管理質量呈正比[1]。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高危藥品管理情況對比 研究組處方合格率及標識合格率均高于對照組,藥品發放差錯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高危藥品管理情況對比[張(%)]
2.2 兩組管理質量評分對比 研究組目錄制定、標準化作業、專區儲存、專用標識、有效期監測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管理質量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管理質量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門診藥房作為醫院服務的重要窗口,是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保障患者用藥安全的關鍵環節[2]。
通過處方點評分析當前門診高危藥品管理現狀,分析高危藥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以下方面:針對高危藥品在使用、存儲、領取、調劑等方面缺少相應的警示措施;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對高危藥品無法進行干預工作;在門診藥房高危藥品管理中缺乏相關管理制度以及藥品目錄;藥師及醫師本身對高危藥品風險防控意識較差,且對高危藥品知識掌握專業性不足,未能接受系統培訓;藥師在進行高危藥品調劑時,未能對醫生開具的處方進行嚴格、反復核查;部分高危藥品丟失標志,或者標志更新不及時。通過實施PDCA 持續質量改進管理模式,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一方面增強了門診藥房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促使其從處方審核、高危藥物目錄、工作流程、調配等環節嚴格把控,以免發生差錯,另一方面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及綜合素養,利用定期培訓、分階段考核,進一步強化其安全用藥意識,充分調動人員工作積極性,從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藥安全[3]。本次研究結果如下:研究組處方合格率及標識合格率均高于對照組,藥品發放差錯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目錄制定、標準化作業、專區儲存、專用標識、有效期監測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明,PDCA 持續質量改進管理模式的應用顯著提升了門診藥房高危藥品整體管理質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促使門診高危藥品管理工作更加趨向于標準化、規范化,從而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助于提升醫院整體醫療質量,為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奠定基礎[4]。原因在于:應用PDCA 的優質化管理明確掌握醫院門診藥房高危藥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彌補其中的不足之處,實施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如依據藥品使用情況,聯合藥學部、醫務部共同制定高危藥品目錄,并及時給予調整及更新等,進一步完善管理步驟,優化流程,以防再次發生相同事件,提高了安全管理質量及效果[5]。同時PDCA 循環法的實施使得高危藥品管理得到質量持續改進、無限循環,降低藥房發藥差錯率、優化藥品調劑流程,并周而復始的循環,使得藥品管理效果不斷提升[6,7]。此外實施PDCA 持續質量改進管理模式,可使責任制管理效果得到充分發揮,規范藥品發放,以免出現人為疏忽而降低處方合格率、標識準確性,且通過高危藥品的藥理知識、安全使用、風險意識等專項教育培訓和分階段考核,在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及知識的基礎上,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并積累工作經驗,在管理中不斷完善,充分調動人員工作積極性,提高藥房工作人員風險防范意識,最大限度降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藥安全[8]。
綜上所述,在門診藥房高危藥品管理中實施PDCA持續質量改進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高危藥品使用安全性,最大限度降低藥品使用差錯率,同時增強相關工作人員專業技能水平,提高藥房高危藥品管理質量,故推薦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