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裝備部 黃鳳軍
◎淮海工業集團 崔翔 趙麗 柳力元
本文通過對國外封鎖控制類子彈藥的發展及幾種典型封鎖控制類子彈藥的具體介紹,了解封鎖控制類子彈藥的作用方式、結構組成及作戰用途等方面內容,為國內設計人員在設計此類彈藥時,提供設計思路與技術方案。
新型地面封鎖彈藥已從傳統的防御性武器變為具有攻擊能力的武器,能夠在一定區域內實現動態封鎖,廣泛應用于正規戰場中的偵察、封鎖和攻擊等方面。美、英、德等國家在上世紀就研制裝備了多種具有封鎖控制功能的子彈藥,此類彈藥在155mm米火炮、遠程多管火箭炮等多種武器平臺均有配備,意圖實現對區域戰場的有效時域控制,是子彈藥及智能子彈藥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本文通過對國外此類典型彈藥相關信息的收集、介紹,讓設計人員了解國外此類子彈藥的發展情況,以供國內類似子彈藥設計參考。

封鎖控制類子彈藥組網圖
外軍封鎖控制類子彈藥發展比較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得到應用。其技術發展可以分為三代:第一代各種封鎖子彈藥僅完成封鎖的基本功能;第二代解決封鎖子彈藥自同步問題,主要包括與主用彈射程同步和戰場統一時間同步問題;第三代是能夠構成網絡相互傳遞信息并能執行所計劃的戰斗行動的網絡化封控子彈藥。
第三代封鎖控制類子彈藥具有自動探測、識別、跟蹤目標能力,并在適當時機能夠自主的對目標實施攻擊的彈藥系統,包含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智能、監控、偵察等功能。比較典型的有美國開發并裝備部隊的“猛禽”智能戰斗警戒系統[1]、“大黃蜂”亦稱“廣域地雷”(WAM)、“智能彈藥系統”(IMS)等。
區域封鎖子彈藥與一般撒布雷不同,它具有打擊多種目標的能力,同時具有空中布撒能力、反排能力、靈活作戰使用能力和詭計偽裝能力等多種能力。據報道,美國已在2006年完成空地型和炮射區域封鎖子彈藥替代反步兵地雷和混合型地雷裝備部隊。國外主要裝備的封鎖控制類子彈藥見表1。

表1 國外主要裝備的封鎖控制類子彈藥
1、火炮、火箭炮發射的反裝甲封鎖控制子彈藥
例如美國M270多管火箭炮系統是美國和西方多國共同研制生產的一種227mm口徑多管火箭炮系統。其配用的火箭彈主要戰斗部有:布雷戰斗部、破甲殺傷戰斗部、末敏戰斗部和二元化學彈。布雷子母戰斗部與破甲殺傷及末敏子母戰斗部配合使用,內裝28枚AT-2反坦克地雷,一門火箭炮一次齊射可拋出336枚反坦克地雷,布雷面積1000m×400m。國外部分線膛炮、火箭炮發射的反坦克封鎖控制子彈藥見表2,其技術性能見表3。

表2 國外線膛炮、火箭炮發射的封鎖控制子彈藥

表3 部分反坦克封鎖控制子彈藥的技術性能
2、美國網絡化智能化反裝甲封鎖控制子彈藥
當前美國比較典型的網絡化智能化反裝甲封鎖控制子彈藥有XM93廣域地雷和ERAM遠程反裝甲地雷。
XM93廣域地雷是專門用來攻擊坦克頂甲的一種智能反坦克地雷。該雷布設后展開8條穩定支腿和1個傳感器陣列,傳感器陣列由3個微音器和1個地雷探測器組成。當傳感器陣列在100m米毀傷半徑內探測到坦克到來后即進行跟蹤,并測定坦克的前進方向和速度,由微處理機計算出坦克運行軌跡,然后控制子彈藥發射裝置處于準確的發射角度,同時計算出子彈藥飛行軌跡與坦克運行軌跡的交匯點,使子彈藥旋轉對準目標,適時點火起爆,通過爆炸成型戰斗部擊穿坦克頂甲。該雷布設后,對目標的探測、識別、確認與擊毀均自動進行,最大作用距離為400m,并可遠距離遙控。
ER A M遠程反裝甲地雷為空投尋的地雷,主要用于攻擊坦克頂甲,殺傷車內乘員,破壞車內設備,使坦克喪失戰斗力。該雷由發射器、音響探測器、數據處理和2枚帶紅外傳感器的“斯基特”自鍛破片戰斗部等部分組成。該雷通過戰術投彈箱布撒,落地后,拋掉降落傘,伸出3根接收目標音響的傳感器天線,探尋進入其作用范圍內的目標。一旦發現目標,自動進行識別和跟蹤,自動計算目標未來位置,發射器旋轉至45°沿目標攔截彈道射出第一個戰斗部。戰斗部上的紅外傳感器探測、跟蹤目標和引爆戰斗部內的炸藥。炸藥爆炸形成高速彈丸,攻擊坦克頂部裝甲。第一個戰斗部發射后,發射器自動旋轉180°,對準第二個目標,準備發射第二個戰斗部。
比較典型的對付武裝直升機的封鎖控制子彈藥有英國的AHM反直升機地雷。
AHM 反直升機地雷由英國Ferranti國際公司開發。該雷具有聲/紅外復合傳感器和一個具有多個爆炸成型彈丸(EFP)的戰斗部。地雷可由人工或火箭炮、陸軍戰術導彈遠距離布設后,聲傳感器開始探測有效的噪聲信號,識別目標后將戰斗部朝向目標,同時開啟與戰斗部同軸的紅外傳感器。它可以通過聲傳感器和信號處理器探尋直升機螺旋槳葉片的獨特聲響,并能分辨直升機的類型,其可靠性達90%,防御范圍為半徑400m、高度200m以下的空域,戰斗部的有效距離在100m以上。
國外已列裝的幾種典型封鎖控制子彈藥是與“開坑型” 侵徹(反跑道)子彈藥配合使用,用于封鎖機場,名稱及配備系統見表4。其封鎖方式為炸毀飛機跑道、停機坪、飛機掩體、飛行器材倉庫及機場后勤設施和對裝甲目標、人員、器材等造成有效毀傷。侵徹子彈藥對機場跑道產生直接的破壞,造成跑道停用,封鎖控制子彈藥用于保持或延長主用子彈藥對機場已形成的封鎖控制狀態。

表4 國外典型的封鎖控制子彈藥
(1)ATM/AMS/ADS子彈藥
ATM、ADS、AMS子彈藥構成AFDS系列子彈藥,可用于對付滑行、著陸或起飛的飛機和修復跑道的車輛,撞擊地面后,以垂直姿態處于待發狀態。其區域封鎖子彈藥有三種,均裝備有降落傘、破片戰斗部和可預先設定的機電延時引信。
ATM長100mm,直徑132mm,重3.4kg,帶有雙平錐裝藥,是一種主要的反裝甲子彈藥,每發母彈可裝載84枚。利用坦克或其他機動車輛產生的地震動和磁感應引爆內部的兩個戰斗部。在未能碰擊目標時,具有延時自炸功能。
ADS子 彈 藥 長126mm,直 徑132mm,重4.5kg。ADS與AMS十分的相似,布撒在地面上,穩定面向上。當飛機從飛行跑道或滑行道經過時,ADS就會敏感觸發起爆。ADS也帶有一個延時自炸機構,每個撒布器可以攜帶72枚ADS。
AMS反器材子彈藥是一種破片式多用途子彈藥,采用預制破片戰斗部,用于對付半硬目標、軟目標或混合式目標,也有一個先進的傳感器和引信系統,一旦落在地上,聲近感傳感器探測處于滑行或起飛的飛機,探測目標后,采用具有預定發火時間的機電延時引信起爆子彈藥,空心裝藥四周配置重金屬球,金屬球能擊穿輕型裝甲或機場上的飛機。三種子彈藥一起部署、配合使用可阻止跑道的迅速修復。
(2)HB876區域封鎖子彈藥
H B 8 76高15 0 m m,直徑100mm,重2.4kg,外形見圖2[2],子彈藥由三部分構成,上部為爆炸/破片戰斗部;中部是電池、安全與解除保險機構和電子部件;底部為制動降落傘和直立機構使彈藥落地時戰斗部朝上。HB876通過發射管向飛機側向彈射,有二級減速裝置(牽引傘和主傘),以使其垂直落地并自動定位。該子彈藥的引信具有防排和隨機自炸功能,自炸時間可預先裝定。當用機械或其他方式回收或移動時,HB876爆炸;在正常情況下它起定時炸彈作用,每隔一段時間起爆一枚,使維修機械和人員無法接近跑道。HB876兼有破壞作業機械和殺傷人員的雙重作用。

圖2 HB876示意圖
HB876落地后,利用傳感器測到所需信息或通過自身隨機定時引信裝置而起爆,該自爆定時裝置其時間被預置,從幾分鐘到二十四小時或更長時間不等。鋼殼戰斗部有兩個作用, 首先形成一個能夠侵徹重型裝甲的高速杵體。其次,高速殼體破片形成一個360°的殺傷區,其破片能侵徹20m之外的鋼板和50m之外的鋁板,可用于對付人員、飛機和輕型車輛。HB876擁有有效的反拆機構和敏感裝置,清除起來很困難。
(3)MUSA/MUSPA/MIFF子彈藥
MUSA/MUSPA長126mm,直徑為132mm,重4.5kg,是一種重型破片地雷,有2100枚鋼珠破片作為殺傷單元,外形見圖3。MUSA使用碰地起爆的機電觸發引信,主要用于反人員和輕型裝甲車輛,殺傷半徑大于100m;采用敏感引信時,可用于對付飛機及輕型車輛人員等目標。每個MW-1布撒器可攜帶672枚MUSA。MUSPA和MUSA結構、用途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MUSPA使用對跑道維修機械與飛機敏感的被動式傳感器引信,MUSPA拋撒到目標區后,穩定面向上,靠通過跑道上的飛機發動機發出的聲學效果激發子彈藥,使之起爆。

圖3 MIFF/MUSA/MUSPA子彈藥
MIFF是一種反坦克與裝甲車輛子彈藥,撒布著地后,經過短暫延時后進入戰斗狀態,可按預置的時間自毀,作用部位車底,全重3.4 kg,形狀扁圓,外形尺寸?132×98 mm,主裝藥雙面罩聚能裝藥。
(4)CBU-89/B Gator 子彈藥
CBU-89/B Gator 用于 SUU-64 TMD,系統被設計成能與美國和北約戰斗機相兼容,是給戰略航空器提供一種在地面快速布置封鎖區的途徑,以用來區域防守,控制地面部隊的轉移,或拖住目標以支援其他直接進攻型的武器。包含有72枚重4.3磅,配磁引信的BLU-91/B可撒布反坦克(AT)子彈藥和22枚重3.75磅配觸發引信的BLU-92/B可撒布反人員(AP)子彈藥,BLU-91/B是蓋托系統的核心,它被設計用來探測辨識裝甲車輛并攻擊其易受攻擊的腹部。
蓋托子彈藥外框架的尺寸為14 6×141×6 6 m m,BLU-91/B重1.9 5 k g,B L U-9 2/B重1.6 8 k g。BLU-91/B由磁引信敏感,在目標到達易受攻擊點時作用。BLU-92/B在落地后會自動展開拉發線,當觸發時作用。兩種子彈藥都有一套可編程的自毀裝置,能讓戰區指揮官掌握反攻以及防御調遣的時間,發射前通過改變發射器上的開關來控制自毀時間。
(5)ISCB-1集束子炸彈
美ISCB-1集束子炸彈于80年代中期生產和列裝,在外形上與Mark118石眼反裝甲子彈藥一致,由Mark7布撒器布撒。一發Mark7布撒器中裝220枚ISCB子彈藥,但其中有60枚子炸彈是啞彈。ISCB-1集束子炸彈在投射前,通過布撒器上的計算機產生隨機起爆分布規律,并向160枚子彈引信裝定隨機起爆時間。起爆時間的作用范圍:從子彈藥落地至24小時,時間增量為10s。ISCB-1集束子炸彈常和Mark118石眼反裝甲子彈藥配合使用,用于對集群裝甲目標的攻擊,ISCB-1子彈引信具有對抗排除的功能,能有效遲滯裝甲集群對已毀車輛的修復和進一步的行動。
隨著微型計算機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和運用,封鎖控制類子彈藥已經從傳統的防御性武器逐漸變為具有攻擊能力的武器,通過炮彈、火箭彈、航彈以及導彈布撒等方式實現防區外投放和精確制導相結合,作用方式也在朝著多功能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3],并通過多種功能的子彈藥組合使用來提高封鎖效能,在一定區域內實現動態封鎖。
通過以上國外多種封鎖控制類子彈藥的技術狀態及發展情況的描述,智能化和網絡化將是封控類子彈藥發展的趨勢,要求子彈藥與各個作戰單元實現實時的信息共享和協同作戰,從而實現多兵種、多武器系統之間的相互協同作戰,并且要具有自主判斷的能力,以實現彈藥系統對不同攻擊目標進行相應攻擊處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