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遠
摘 要:“新文科”建設的目的在于推動文科教育的創新發展,從根本上提高文科教育的質量。新文科建設給經貿類一流本科專業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按照新文科建設的要求,經貿類本科專業的建設必須超前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在提升國家軟實力、造就時代新人、繁榮文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新文科建設要求經貿類本科專業的建設必須在專業優化、課程提質、模式創新等方面進行大量的探索和創新,從而使文科教育在立德樹人,建設文化中國、法治中國、和諧中國、繁榮中國的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經貿類本科專業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個環節創新性工作的協同配合。本文就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經貿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進行一些探索性分析,重點是找到經貿類本科一流專業建設的突破點。
關鍵詞:“新文科”;經貿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6.062
1 培養治國理政高端人才是經貿類專業建設的根本任務
《新文科建設宣言》提出,新文科建設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文科人才。我國文科類專業占全部學科專業的三分之二,其中經貿類專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經貿類專業培養的人才工作在經濟建設主戰場,對于貫徹落實治國理政的各項方針政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不斷推進,世界經濟不斷變幻,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按照新文科建設對于人才培養的要求,經貿類一流專業建設必須根據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對于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明確培養定位。
我們在經貿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探索過程中,明確了人才培養的根本方向,以培養具有經貿理論素養的高端人才為目的,對培養方案進行了系統的修訂和優化,培養方案、培養過程突出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和批判性創新能力培養。我們強調對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的認知。同時,面對數字經濟的到來,強化了大數據等方法在教學中的地位。在具體實施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我們強化理論思維和數據分析能力的結合。同時,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課程建設,強調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史教學。我們還強化了數據分析類課程,適應大數據時代對于人才培養的要求,將計量經濟學等課程提前,與理論課程學習并行,實現理論與實證相互促進。為了開展接地氣的實踐教學,學院建立了多個社會實踐基地支持學生開展社會調研,引導和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了解中國社會,在一般性理論之上,獲得相關本土性知識。通過連續舉辦各類論文比賽和創業競賽營造學生學術科研氛圍,強化問題意識和分析能力。
2 提高教師學術水平強化基層教學組織建設
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實現一流本科建設的根本保證。我們適應時代需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并在優化師資結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從而使得專業教師隊伍資源雄厚。為保持活力,近年來突出在一些核心專業課的領域加快了優秀年輕人才的引進。同時,加強國際合作,以多種形式邀請國際知名專家來我專業短期授課,其中一些國際知名學者成為我們專業的名譽教授。
一流本科專業的建設要以充滿活力的基層教學組織作為支撐,我們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過程中,始終注重以機制創新切實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在基層教學組織方面可以采用橫縱雙向支撐架構。(1)縱向以各系的教研室為支撐。教研室是最基層教學單位,對重要課程實施集體備課制。教師集體對課程內容進行規劃,有經驗的教師為年輕教師提供幫助,探索教學方法創新。(2)橫向成立以核心主干專業基礎課為載體的教學團隊。對學科基礎課,打通各教研室,組織教學團隊。團隊統一教學標準,在課程最終考核階段,部分內容統一試題,保障教學基本質量,又保留部分內容由任課教師根據學生對象自由安排,提升教學靈活性。
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在提升本科一流專業建設質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過程中要加強教學過程流程化管理,將教學過程細分為研究與開發、規劃與設計、計劃落實與實施、績效反饋與考核、教學改進與調整等子過程,針對每一個子過程,建立了質量標準。同時,要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的科學化管理體系,可以設立三層質量管理標準規范。(1)規定教學質量體系和適用標準的文件;(2)描述教學管理過程和教學要素的文件;(3)對上述體系和要素進行支持的詳細細則,包括教學服務準則、教學服務設施管理辦法、教學基礎建設規范、教學質量控制指標細則、培養方案、新開課管理辦法、試講規則與程序、聽課制度、考試管理制度、試卷管理辦法等。在本科一流專業建設過程中要推進教學督導和導師制度,加強質量監控。在學校指導下成立教學督導組,開展專業教學和教學管理服務的監督、檢查、咨詢和指導工作,加強對本科教學的監督與管理。
3 促進專業優化夯實課程體系
《新文科建設宣言》提出,要促進專業優化,實現文科與理工農醫的深度交叉融合。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實踐中我們認識到,要做到通專結合,強化跨專業人才培養力度。一方面要強化專業基礎課,強化計量等現代工具訓練,體現厚基礎。另一方面,要推進多學科融合,設立多學科交叉培養的實驗班,積極探索多學科交叉培養的經驗。要面向未來、面向實踐。強化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最新方面,以應對未來挑戰。開設社會調查相關課程,多渠道加大社會調查力度。要注重以數字課堂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要求。利用數字技術豐富學生學習體驗。強化文獻閱讀,提升批評性思維和比較性思維。加大習題課,可以實施“朋輩助學”計劃,高年級本科生擔任習題課助教。調整專業和實踐課程時間分布。
夯實課程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在一流專業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提升教學質量方面,應當進行創新性的探索。通過開展小班教學、習題討論課、經典文獻導讀課,實現教學相長。在課程設置方面,要不斷優化課程設置,完善課程體系,鼓勵教師結合自身的科學研究開設新課程,使教學內容在保持基本穩定的同時不斷更新,緊跟理論和實踐的最新發展。要減輕必修課學分比重,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和負擔,給予學生更多的選課自由,激發學生選修各類理論、方法和應用方面前沿課程的興趣。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打通學部內壁壘,逐步實現相近課程的學分互認,通過開放和競爭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4 推動模式創新打造質量文化
《新文科建設宣言》提出,要推動模式創新,以培養未來社會科學家為目標。以未來社會科學家為目標的高端人才培養要求我們要在守正創新的基礎上對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大力的創新。
要以人文精神為導向,構建通識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模式。要全面建立和落實本科生導師制度,推動本科生參與導師的研究團隊,將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階段前移。實施科研導師制,通過在導師指導下開展自主科研課題研究、參加導師課題研究等方式,培養科研素質和能力。通過舉辦多種學術活動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加強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有機銜接。
提升教學質量,打造質量文化是經貿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重要標志。教學質量的提升涉及很多的教學環節,必須協同創新,共同提升。(1)實施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計劃。根據通識與專業教育課程的不同類別和特點,確定內容要求、過程要求、質量要求和考核評價要求,將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融為一體。(2)實施現代經濟形態新課程培育計劃。深入研究當代新興產業發展的經濟運行特征和規律,充分認識人工智能、“互聯網+”下的數字經濟和智能經濟產業形態發生的變革,培育和開發新課程。(3)實施未來經濟學家培養計劃。以本科生開展科研訓練為抓手,以科研導師組和項目制為組織方式,強化本研一體化培養模式,做到使本專業每一位學生至少參加一項科研訓練項目。(4)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在積極引進校外優秀人才的同時,改革人事和薪酬管理體系,激發各類教師潛心教學和科研的動力,為各類人才的涌現創造條件。(5)大力推進教學方式變革。以激發學生興趣和潛能為中心,因地制宜積極將現代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引入課堂教學。(6)對標世界一流的經管教育質量體系,打造以課程、教學模式、科研、師資配備、行政及資源配置五位一體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形成教育目標明確、邏輯清晰、效果可測、持續改進的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2]李志峰,歐陽丹.一流本科、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內在關系與建設策略[J].大學(研究版),2019,(06):17-23+16.
[3]王賀.應用型本科高校“一流”學科建設中學科、專業、課程的關系探析[J].高教學刊,2019,(01):1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