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凌
近年來,我國中央及地方電視臺制作了多檔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人文節目,例如《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甚至一些真人秀節目如《奔跑吧,兄弟!》也開始以我國傳統文化為主題來制作節目。基于傳統文化而制作的人文節目,不僅有利于豐富人們的精神文明生活,給人們帶來更多類型的電視節目,而且有利于加深人民群眾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讓社會大眾重新體會和感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新傳播環境下,我國電視人文節目積極傳播傳統文化有利于轉變當前過度化的娛樂化風潮,幫助年輕人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例如央視前幾年推出的節目《朗讀者》,節目播出后在社會上引起了非常強烈的反響,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浮躁的心靈也安靜下來。再如《中國詩詞大會》的播出,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股學習古詩詞的熱潮,無論是學生、青年人還是中老年人都積極重溫我國優美的古詩詞,用優秀文化來陶冶情操。
電視臺制作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人文節目,有利于在全社會營造和諧融洽的社會氛圍,鼓舞受眾形成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如今,眾多以我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電視人文節目,均以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目標,不斷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所以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媒體積極傳播我國傳統文化,會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注入力量,充分突顯我國傳統文化的積極意義。
在新的傳播環境下,我國電視媒體在圍繞傳統文化制作人文節目時,可對我國歷史文化遺跡進行深度報道。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發展歷史的國家,在如此漫長的歲月中留下了眾多歷史文化遺跡,雖然時間跨度非常大,但是這些歷史文化遺跡卻歷久彌新,仍然能夠給社會大眾帶來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心靈震撼。
例如,近些年來中央電視臺播出《二十世紀中國考古重大發現》《國脈——中國國家博物館100年》《如果國寶會說話》等多檔人文節目,這些制作精良的優秀節目都圍繞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跡展開,旨在將這些歷史文化遺跡中蘊含的優秀文化內涵向社會公眾進行展示,從而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重新審視和重點關注歷史文化遺跡。從中央電視臺這三檔優秀節目中可以看出,電視媒體在選擇以我國傳統文化為主題來制作人文節目時,通常會聚焦某一個點或某幾個點,并不斷挖掘其內在價值,尤其是在中華文明不斷延續和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向觀眾展示歷史文化遺跡背后所蘊藏的深邃歷史及精彩故事。
從近些年我國電視媒體制作的傳統文化主題的人文節目中可以看出,早期播出的一些節目形式過于僵化,對觀眾的吸引力較差,但是隨著制作經驗的不斷豐富和制作水平的不斷提高,節目形式也更加靈活,內容更加豐富,并且也更容易吸引觀眾注意力。造成這種改變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打破常規形式,借助一線明星的粉絲效應來獲得社會大眾的關注。
第二,通過改變人文節目制作的形式和呈現的方式來博取人們的關注。例如,中央電視臺一檔收視率很高的人文節目《國家寶藏》,一改傳統的敘述式呈現方式,利用舞臺劇的形式講述國寶故事,邀請明星作為國寶“守護人”。
第三,電視人文節目也在積極適應和充分利用當前的新傳播環境,不再僅依靠電視作為傳播的主要方式,而是充分利用電視、微信、微博平臺、網絡直播平臺等多種傳播媒介,擴大節目影響力。例如,中央電視臺的《國家寶藏》節目,不僅在電視上播出,還通過微信公眾號及微博傳播,讓人們能夠隨時隨地觀看節目。此舉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就是觀眾可以比較便利地獲取到節目相關信息。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傳播媒介噴涌而出,對加快信息傳播速度和提升信息獲取的便利性作出巨大貢獻。所以在新傳播環境下,傳統電視媒體要正確認識這一現象,并且充分利用多種傳播媒介積極擴大人文節目的影響范圍。以《中國詩詞大會》為例,觀眾不但可以在電視上觀看,也可以下載“央視影音”APP觀看。除此之外,為延續節目的社會影響力,欄目組也在微信、微博及央視官方網站上設置了討論互動區,廣大網友可以發表個人意見,并與其他網友互動交流。
再如中央電視臺《經典詠流傳》節目組會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平臺及官方網站上及時更新節目動態,還將節目精彩內容制作成3-5分鐘的短視頻,觀眾只需用較少的時間就能熟悉和了解每期節目的主要內容,從而大大提升了節目傳播速度?!督浀湓伭鱾鳌饭澞拷M還在官方微信號上發布文章,引導網友積極評論和轉發。
綜上所述,近年來以我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電視人文節目的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升,電視媒體應當繼續堅持從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創作靈感,展現傳統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