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順峰
(河池市金城江區農機技術推廣服務站,廣西 河池 547000)
2020年,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1號文件精神及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加快推進農機裝備現代化,從農民增收、勞動減負、提高農業綜合能力入手,大力推廣農業生產耕、種、管、收等各個環節機械化技術,全力推進農業生產現代化,全區農機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成效明顯,但在農業機械化推廣應用普及中仍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亟需協調解決。
截止2020年年底,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農機總動力達29.669 7萬kW,其中柴油機總動力達20.880 3萬kW、汽油機總動力0.553萬kW、電動機總動力8.256 4萬kW。
截至2020年末,金城江區共完成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60.873萬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34%;結算補貼資金120.921萬元(含歷年結余0.921萬元),100%完成資金結算;2020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發展指標績效目標任務為58.07%,當年完成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發展指標58.14%,完成目標任務的100.12%。
與業務主管局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1份,與農機手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書1 125份;完成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年度檢驗1 125臺,授理聯合收割機和拖拉機登記注冊10臺,轉入15臺,轉出29 臺,拖拉機報廢注銷883臺;舉辦拖拉機駕駛人考試4 期,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證考試合格30人;審驗拖拉機駕駛人到期換證120 本。
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2018年共獲得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70萬元,截止到2018年底,僅完成全年70萬元任務的75.58%,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不容樂觀。一是受小型機械國三柴油機配套的約束,目前金城江區大部分使用的國二柴油微耕機、耕整機無法享受補貼,并且小型水稻收割機、抓草機等也無法享受補貼,對補貼工作進展影響很大;二是金城江區主要水稻、甘蔗作物生產機械保有量趨于飽和,2018年農機銷售市場出現較為顯著的萎縮,機具需求量下降嚴重;三是畜牧水產機械進入補貼目錄的較少,而且金城江區城區經銷商無畜牧水產機械的樣機,造成群眾購買納入補貼的機具較少。
金城江區屬喀斯特大石山區,石質山多,土地少,地塊與地塊之間坡度大,地塊下面暗石較多,不平整,地塊形狀不利于機械化作業,田地間道路農機具通行能力差,田塊較小而且不規則,這些都嚴重影響大馬力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作業。
近年來政府未安排專項農機推廣經費,財政對新機具推廣沒有補助激勵措施,導致無法引進先進、適用、大型的農業機械進行推廣示范演示,農民群眾對先進農業機械作業性能了解較少。
農機手駕駛報廢拖拉機上路行駛作業等違法現象時有發生,給農機安全生產帶來一定隱患。由于農機手安全意識淡薄,只顧眼前利益,存在僥幸心理,忽視安全生產,同時,拖拉機報廢補貼政策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未能有效實施,依法依規查處報廢拖拉機違法上路行為,存在一定的工作難度。
鄉鎮農機站目前基本上核定編制為1~2人,還有很多鄉鎮農機工作人員空缺,影響到鄉鎮農機工作的開展。
很多鄉鎮維修網點非常少,而上門維修成本又太高,給農機維修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利;維修網點從業人員維修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符合行業要求規范的專業維修網點屈指可數。
金城江區鄉鎮的很多農機檢修維護網點,檢修裝備基本上只能滿足簡單維修需求,沒有資金配置大中型起降維修裝備,導致復雜的機械故障無法就近檢修,跨地區檢修又給農民群眾增加維護成本。
由于維修人員技術水平有限,修理時,很多維修人員敷衍了事,故障排除不及時、不徹底。目前,不少農機手貪圖眼前利益,修理時能省則省,平時不注意檢查、保養,農忙時一旦出現故障,維修時只求快,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往往會造成重大事故。同時,部分農機駕駛員因為鄉鎮檢修網點維修能力有限,跨地區維修成本太高,錯誤地認為能用就先湊合著使用,導致農機故障無法及時解決。
深入開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宣傳,圍繞重點產業,特別是將畜牧水產機械、水果保鮮機械和糧食精加工機械等及時納入補貼目錄,進一步調整補貼額度,政府協調農機與糖業、糖廠的聯系溝通,進一步加大對新機具的引進、示范和推廣,探索農機購置補貼與產業扶貧相結合的路徑。
由于金城江區獨特的地質條件,地塊之間農機具通行能力差,田塊較小而且不規則,這些都嚴重影響大馬力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作業,制約了大型、高性能、高效率農機具推廣應用,建議持續深入實施土地“小塊變大塊”整治項目,加強資金投入,加大補助力度,進一步完善田間耕作機械路網,通過地塊整治為農機作業創造條件,從而解決自然條件制約。
將農機推廣工作經費納入政府經費預算,加大對農機推廣工作的資金投入,加強農機技術人員培訓,增強農機推廣工作服務水平,提升農機推廣體系的公共服務能力,安排農機化技術推廣專項項目,依托項目提高推廣工作成效。同時,出臺新機具推廣補助激勵措施,引進先進、適用、大型的農業機械進行推廣示范演示,讓群眾了解先進農業機械作業性能,掌握新機具新技術。
目前,國家和自治區只規定報廢拖拉機不能上路,但未出臺詳細的拖拉機等農機強制報廢實施辦法,未建立標準規范的拖拉機等農機集中報廢點,讓部分安全意識淡薄的農民群眾繼續操作使用報廢拖拉機等行為有機可乘,建議盡快出臺標準規范的拖拉機及其他農機集中強制報廢實施辦法。同時,加大農機政策宣傳力度,加強公安交警、安監等部門聯合執法,完善勸導站網絡建設,利用勸導站督促檢查并開展好拖拉機等農機“三盯”責任制的落實,做到“三盯”臺帳清楚,實現人、機、路的有效監控,并通過媒體宣傳報道和曝光典型事故案例以及不文明交通行為,警示和教育廣大農機駕駛員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做到安全操作,文明出行,自覺不駕駛報廢農機。
重新核定基層鄉鎮農機人員編制,增加編制數,補充空編缺口,通過面向社會招聘的方式招錄鄉鎮農機站推廣和管理人員,增加基層農機隊伍力量。
注重農業機械維修保養宣傳工作,特別是偏遠農村地區,基層農機技術人員要自覺履職盡責,主動下到田間地頭與農業生產人員展開溝通,通過與農機手和維修工作人員現場算“效益賬”和“安全賬”等方式,增強農機操作手和維修網點從業人員對機械維修的重要性認識,樹立良好的維護保養意識。
針對農機手和維修人員知識技能較低的問題,農機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培訓計劃,預算專項培訓經費,實施巡回輪訓。培訓課堂要設置到田間地頭耕作一線,培訓內容要緊緊圍繞用、管、修等各個環節,培訓方式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通過深入鄉鎮村屯舉辦農機培訓“微課堂”,用群眾的語言授課講解農機操作和維修知識,現場手把手指導常見故障排除和日常保養技巧,不斷提高農機手和維修人員的職業意識和專業技能,切實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為了破解農機跨地區維修成本高的“瓶頸”問題,應該合理設立維修網點,出臺一些扶持維修網點的政策。維修網點購置維修設備時,政府部門應當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資金補貼,幫助維修網點解決資金難題。同時,要定期對維修網點進行巡回指導督查,組織技能比武,開展專業技能鑒定,實施優勝劣汰,對維修網點設立不規范,從業人員技能不過關的要堅決予以“零容忍”打擊取締,不斷凈化農機維修市場。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