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 游
(綏濱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黑龍江 綏濱 156200)
在我國農業生產不斷轉型升級的推動下,農業機械化生產的普及程度不斷提升,現代化農業機械的大量應用顯著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農業生產的實際收益得到了明顯提升。這使更多農民熱衷于農業機械的購置和使用,有效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但與此同時,農民對農業機械的使用過程存在著很多不規范問題,加之生產過程的安全意識薄弱,常導致農機故障或安全事故的發生,不利于農業生產的高效實施,更會導致經濟損失和人身傷亡等嚴重問題[1]。因此,農業機械化的合理發展不僅需要先進的農機裝備作保障,更需要規范且安全的農機駕駛行為作為輔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農業機械的先進性,確保農業生產安全有序運行。
隨著我國農業機械使用量的不斷上升,農業機械的使用越加頻繁,很多地區農業機械的相關工作重點更側重于農機推廣與先進技術應用,而對于農機安全管理工作并沒有足夠重視。盡管設立了農機安全監理部門,但是由于人員配備不足、設施設備缺乏導致安全執法工作覆蓋范圍不夠[2]。此外,盡管國家和很多地區都出臺了農機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農機安全事故和危險行為存在著紛繁復雜的特征,導致農機監理人員依法執行的難度加大,農機安全管理和事故處理等工作在執行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不合理。
盡管現階段我國農民使用農業機械的能力已得到了極大提升,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安全生產意識卻仍不盡人意。一方面,由于農忙時節生產任務繁重,過大的工作量驅使機手駕駛農機超速、超載、超負荷,日復一日導致安全意識越發淡泊,同時機手對于農業機械的日常維護工作不重視,很多農業機械已經存在安全隱患但卻仍然使用,導致了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另一方面,盡管有安全管理條例和安全監理人員的約束,但安全監管覆蓋范圍不夠導致機手心存僥幸心理,仍然我行我素,認為安全事故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使麻痹大意成為安全事故主要原因之一[3]。
部分機手盡管認識到了農機使用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其對于農業機械的結構、功能、使用方法、故障特征、維修方法、保養事項一知半解,操作方法不合理,加之日常保養維護意識不足,易存留安全隱患,則會導致機械故障和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在農業機械出現故障時,部分機手為節省維修成本,常采用自主維修或尋求未經許可的私人作坊進行維修,不僅難以實現良好的維修質量,維修過程的不合理操作也可能導致自身或維修人員受傷,維修質量不合格的農機會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農機安全執法工作既是對農機使用違規和事故等問題的查處,也可指導機手安全使用農業機械,要實現農機安全執法工作能力的提升,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安全執法工作流程和細則,使執法工作人員更清楚地掌握農機安全執法工作的規范流程和處置方式,提高農機安全問題的處理質量;二是提高農機執法人員的專業能力,通過技術培訓、法律培訓、執法能力培訓等方式提高農機安全管理人員的工作專業性,減少工作過程中的不合理問題;三是合理匹配安全執法力量,增加安全管理工作人員人數,并通過與交警部門、公安部門等實施聯合執法來增強執法力量和執法效果。
機手安全生產意識的提升對于建立安全的農機生產環境十分重要,農機管理部門應針對農機安全問題展開專項和系列化的宣傳教育活動,形成媒體、網絡、手機端等多渠道的安全宣傳工作,使機手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對安全生產的認識。同時農機推廣部門在進行農機推廣工作時,也要注意安全生產和規范操作農機等意識的滲透,強調正確使用農機的重要性,并注重農機使用技術的講解與答疑,指出機手日常使用農機的盲區,幫助機手解決農機故障維修和保養等疑難問題,提高機手使用農機的能力[4]。
對于農業機械的使用規律進行研究與分析,結合當地歷年以來農機安全事故的發生數據,有針對性地制定全年的安全執法檢查工作要求,并做好高風險時期的專項檢查工作,使農業機械化生產安全檢查工作形成體系化,做到科學、合理、有序地展開。一是在日常的安全檢查中重視對報廢農機、劣質農機的檢查力度,并督促機手及時進行農機的年檢和參與駕駛資格考試,并為機手傳達相關的法律法規與注意事項;二是做好農忙時節的專項檢查工作,重點針對違規駕駛、無證駕駛、私改農機、劣質農機上崗等行為的檢查與處罰,通過執法行動規范農機使用環境;三是結合工商部門做好農機市場的管制工作,對于劣質農機、沒有合格證的產品予以查處,杜絕不合格農機產品的銷售;同時做好對農機維修點的監管工作,確保維修質量,對于維修能力不達標或無經營資格的維修點予以限期整改或停業處理。
危險駕駛與違規使用農機是農機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從預防農機事故的角度出發,提高機手安全駕駛農機的意識是減少農機事故的有效途徑。一方面,農機安全執法應針對危險駕駛和違規使用農機的行為進行堅決處罰,針對超速、超載、農機載人等危險行為給與相應的經濟處罰,并要求駕駛員參加安全學習后才能繼續上崗,以此減少農機危險駕駛的相關行為;另一方面做好農機安全駕駛的宣傳指導工作,利用電視和網絡對危險駕駛產生的事故進行視頻播放與原因剖析,使機手提高安全駕駛意識。
很多農機事故是在機手處理農機故障的過程中發生的,例如農機調整或維修過程不熄火、農機危險部位私自調整等。因此,在農機駕駛員培訓和農機安全宣傳過程中,也必須重視對農機故障合理化處置及相關危險因素的分析,通過事故案例說明農機不熄火、在運轉下調整或維修等危險行為,指導機手以最合理的方式處理農機事故,讓農機使用者明確例如液壓系統、冷卻系統私自調整或維修存在的安全風險及對人身財產的傷害,鼓勵機手通過正規途徑處理農機故障問題[5]。
農業機械在參與農業生產或道路轉移的過程中必須要按規定配備相應的安全設施,以提高作業過程中的安全性。一是按照規定粘貼反光標識,反光標識粘貼必須體現農機的主要尺寸和風險位置,避免農機夜間行駛和夜間作業可能產生的安全事故;二是按規定配套防火器,尤其對于秋季收獲期使用的農機和秸稈處理機械,防火器材的配置能有效避免農田火災的發生;三是及時補充丟失的防護罩等農機安全零部件,禁止私自拆除安全護罩等安全部件。
在生產過程中注意加強對參與生產其他人員的安全防護,在農機開始作業或作業過程中要隨時關注輔助生產人員的位置和動態,由于農田環境復雜,遮擋物較多,生產過程中注意通過鳴笛等行為提醒周圍人員,避免人身安全事故的發生。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