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共安丘市委宣傳部 劉久平 鄭暉
近年來,安丘市在全市推廣實施“黨建引領 鄉村賦能”工程,助推村集體、農戶雙增收。該工程立足安丘資源優勢,突出地域特色,通過發揮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由第三方建設電商平臺,免費為村戶開設網店,賦予其銷售全域農產品的能力,店主只需通過“朋友圈”推介銷售農產品,就能實現收益,探索出了一條政府主導、電商搭臺、企業運作、村戶開店、共同受益的新模式,有效提高了村集體收入。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東時強調要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扛起農業大省責任,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參加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濰坊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是新時代山東和濰坊的使命擔當,有著迫切的實踐需求。
安丘是農業大市,農業人口56.8萬,耕地面積144萬畝,年產農產品460多萬噸。但長期以來,小農戶與大市場銜接不緊密、農產品優質不優價等問題一直制約著農民增收。為破解這一難題,安丘市充分發揮自身農業優勢,于2018年5月在石埠子鎮創新實施“鄉村賦能工程”試點,不到一年時間,便實現線上銷售額690多萬元。2019年4月,安丘在全市范圍推廣實施“黨建引領 鄉村賦能”工程,通過建設“以縣為單元、以鎮村為實施陣地、以為農戶賦能為核心”的三級電商服務體系,推廣便捷、易操作的微信小程序,賦予農戶對接市場、參與電商、供應產品、市場營銷“四種能力”,走出了一條政府搭臺、村戶開店、市場運作、多方受益的新路子。
全市開設村級店鋪1229家,覆蓋農戶19.1萬戶,實現銷售額7000余萬元、增收400萬元。以安丘市石埠子鎮為發源地的“中國鄉村賦能工程”列入百度、360、搜狗等主流搜索引擎百科,相關經驗在新華社《內參選編》、省委《山東通訊》和濰坊市委《參閱件》刊發推廣;安丘市被評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在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首屆中國國際農業品牌產業發展大會介紹經驗。
“黨建引領 鄉村賦能”工程依托網絡、微信等新媒體搭建電子商務平臺,通過構建領導體系、服務體系、供應體系、銷售體系,開創了農商互聯新模式,提高了農產品知名度,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
將“黨建引領 鄉村賦能”工程作為市委書記抓基層黨建突破項目,市鎮村三級分別成立鄉村賦能領導小組,由各級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部署相關工作;建設1個市級、14個鎮級鄉村賦能運營中心,N個村級鄉村賦能服務點,構筑“1+14+N”運營保障體系,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強化基層推進力量,形成上下齊抓、協調聯動的工作格局。采取多種形式開展“黨建引領 鄉村賦能”工程系列培訓,累計培訓2.5萬人次。
成立安丘鄉村振興服務有限公司,建設2000平方米的市鄉村賦能運營中心,作為“黨建引領 鄉村賦能”工程的“指揮中心”,實現后臺操控、產品供銷、教育培訓“一站式”運營。同時,帶動發展鎮級運營中心8處、社區(村)級運營中心114處。搭建微特平臺,收集居民基礎信息,建立鄉村賦能基礎信息數據庫,為農戶和村集體開設賦能店鋪。依托運營公司信息平臺和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分析,為工程精準營銷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嚴格落實農化品準入、市場準入、產地準出“雙準入一準出”制度,建立健全微特平臺產品準入機制,加強線上產品質量監管,確保平臺銷售的每份產品都安全放心。推行“1+N”品牌戰略體系,使用“安丘農耕”1個區域公共品牌,積極梳理安丘大姜、柘山板栗等“三品一標”農產品400余個,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建立網貨資源庫,培育出“愛上青山”“郚鄉情”等地方優質特色品牌100余個。
以鎮為單位,逐村摸清本土能人、在外人員信息7000余條,建立信息庫,利用網絡、朋友圈、微信群等對“黨建引領 鄉村賦能”工程進行宣傳推廣。開展“我為安丘代言”活動,將優質農產品組合形成10個套餐,供“天南地北安丘人”選擇代言,搭建起以鄉情、親情、友情為紐帶的銷售網絡,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將利潤再分配,助力村集體和農戶快速增收。累計實現代言套餐銷售3332.1萬元、增收210.2萬元。
“黨建引領 鄉村賦能”工程給農村帶來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增長,更是發展理念上的創新,它傳承“互聯網+大包干”模式,推動農村、農戶種植的農產品上網絡、上“云端”,為農村發展帶來了“新變化”。
全市開通“賦能農戶”店鋪189323個,其中村級店鋪已全部完成,共開通 1229 個,貧困戶店鋪也實現全覆蓋,累計開通 21242 個,普通戶店鋪168046個,開通率達到80.50%。依托線上平臺搭建村級店鋪,不需要村里投入任何財力物力,依靠外力賦予農村、農戶銷售全鎮農產品的能力,收益按比例分成,實現了村集體“零投入”賺取“凈收入”。
農戶特別是困難群眾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給錢給物的“輸血”做法,通過“扶志”“扶智”,建立起穩定有效的長效機制。“鄉村賦能”深度賦予困難群眾各項能力,讓他們成為“微商”,坐在家中就能賺錢,破解收入難問題,增強其存在感、幸福感,不斷增強致富信心。同時,“鄉村賦能”在農產品生產、加工、分揀、倉儲、包裝、分銷、物流等環節還可以吸納更多本地困難群眾創業就業,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實施“黨建引領 鄉村賦能”工程后,安丘市農產品進行品牌化運營,農業品牌進一步打響,產品價值增值15%~20%。同時,安丘市統籌全市文化、旅游、人文、農產品、特色商品等各個方面的品牌和資源,整合農產品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餐飲娛樂、房地產等資源,吸引意向企業和產品入駐“賦能平臺”,目前已入駐企業41家、產品936種,進一步豐富了“賦能工程”的內涵和外延,實現品牌開發多元多類。
通過實施“黨建引領 鄉村賦能”工程,群眾在鎮黨委及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的帶領下,通過開設手機店鋪,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拉近了黨群干群距離,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特別是村集體經濟增收后,實現了有錢辦事,村黨支部威信明顯提升,有力推動了黨員干部在黨群服務體系建設、人居環境整治、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中擔當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