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廣饒縣農業農村局 鄭金玲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和突擊隊,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廣饒縣按照“南部片區控規模、抓提升,北部片區擴規模、抓發展”的總體思路,突出抓好總投資25億元的21個農業產業化項目,培育大型農業企業,打造知名企業品牌,提升農業經營主體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的帶動能力,形成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組織四級梯隊,打造鄉村產業發展“新雁陣”,扶持發展優質糧食、設施蔬菜、花卉苗木、工廠化食用菌等優勢產業,打造涵蓋生產、加工、流通、服務等一體的全產業鏈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以來,廣饒縣先后成為全省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整縣提升試點縣、全省和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縣。多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獲得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和認可。
(一)發展現狀。一是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勢頭強勁。目前,廣饒縣縣級以上龍頭企業已發展到150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13家,市級69家。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廣饒縣依法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671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6家、省級示范社13家,市級示范社44家,縣級示范社64家。培育了一批服務能力強、經營規模大、社會反響好的優秀示范社,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和鄉村振興的中間力量。三是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目前,廣饒縣登記注冊家庭農場831家,其中省級示范場11家、市級示范場34家、縣級示范場108家;示范帶動農戶2萬余人次,人均年可增收470元以上。四是社會化服務組織茁壯成長。社會化服務組織體系不斷健全完善,建立縣級農業生產社會服務名錄庫22家,認定19家縣級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11家服務組織創建市級示范組織,2家省級農業生產社會化示范組織。目前,縣級以上示范服務組織達到32家。
(二)發展特點:一是數量增長快。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計1703個。二是經營方式靈活。廣饒縣新型經營主體從事經營領域有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等。經營模式有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等,呈現出聯結緊密,經營方式靈活,對接市場廣闊的可喜態勢。三是輻射效應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聚了資金信息技術和打開市場方面的優勢,其經營收益是傳統生產的數倍。如廣饒錦繡千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優質糯玉米“鄭黃糯2號”的訂單化生產、銷售,2020年,該合作社發展訂單面積達到3.5萬畝,總銷售額4171.31萬元,共計幫助農戶增加收入480余萬元。四是“云上銷售”模式帶旺經營主體。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改變傳統的銷售模式,積極推廣“互聯網+農業”生產模式,通過微信、抖音、快手等電商平臺實現線上產品銷售,全力打造農業產業化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推動全縣家庭農場轉型升級。廣饒縣張守鳳農場建立了1000平方米的電商直播基地,已開展直播培訓10次,培訓500余人次,線上銷售紅薯、青蘿卜等產品共計15噸,銷售額20萬余元。五是社會化服務體系初步建成。全縣連續兩年承擔農業生產社會化和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項目,有序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目前已有6家服務組織承擔上級項目扶持資金233.5萬元,主要在大碼頭鎮和花官鎮實施,主要包括玉米機播、機施、機防、機收和玉米機播、機防、機收等主要環節,完成農業生產社會化和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9.79萬畝。
(一)經營主體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因農業企業利潤偏低,投入科研的資金更少,科技創新明顯不足;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還處在初級階段,服務能力和組織建設亟待加強;缺少農產品品牌,經營主體品牌注冊意識較淡薄,造成農產品缺少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二)專項扶持政策較少。針對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服務組織的專項扶持政策不多,特別是對種植糧食作物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補貼較少;土地流轉難和用地問題困擾著經營主體的發展。縣南部地區土地流轉價格偏高,有的地方到了每畝1500元,增加了經營主體前期的生產投入成本。
(三)扶持經營主體的金融體系不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普遍缺乏金融機構規定的信貸擔保和抵押物,農業生產周期長、存在風險大,容易導致融資困難,每年一還的政策阻礙了經營主體的發展。
(一)加強規范提升,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是抓規范提升,做好清理整頓工作。自2020年以來,開展了農民合作社“空殼社”清理工作,截止目前,137家“空殼社”已注銷完成。針對各類“空殼社”的不同情況,采取加強指導,規范提升,注銷吊銷等措施進行分類處置;二是抓示范創建,先后制定出臺了縣級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縣級示范場實施方案,積極培植創建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農場示范場;目前,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85家,縣級以上示范社達到127家,縣級以上示范場達到105家。三是抓平臺建設,縣里注重運用信息化手段,借助國家和省級平臺開展網上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名錄系統,共錄入了家庭農場781家,種養大戶2103家,完成縣級以上示范社名錄信息平臺錄入工作,共錄入了國家級示范社4家,省級示范社13家,市級示范社28家,縣級示范社35家,實現了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動態監管。
(二)插上科技翅膀,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發展現代農業,鼓勵經營主體引入工商資本注入,激活經營主體的發展活力;加大科研力度,引導經營主體資金和項目向創新傾斜,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鼓勵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改變傳統生產方式和銷售觀念,推動產業形態由“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如奧孚(廣饒)現代蘋果種植示范試驗基地,以1000萬元轉讓費買斷了山東省農科院果樹所研發的“魯麗”蘋果優質新品種的全部知識產權,帶動廣饒縣等周邊地區快速發展現代蘋果2萬畝以上,形成現代蘋果產業發展核心區,加快推進全省蘋果產業革命,打造全國鄉村產業振興的齊魯樣板。
(三)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已建立土地流轉價格指導定期發布制度,根據黃灌區和井灌區分類,確定了三等級土地指導價格,引導土地有序流轉;完善制度保障體系,建立了縣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編制了《廣饒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律法規文件匯編》,建立健全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政策體系,增加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有意愿流轉土地農戶的激勵舉措,增加其財政補貼,調動經營主體的積極性。每年設立鄉村振興富民資金用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和補貼,截止目前,已撥付各類鄉村振興富民資金3800余萬元。
(四)完善融資體系,激活發展活力。積極引導縣內金融機構及地方金融組織加大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截至目前,全縣銀行機構涉農貸款余額511.9億元;小額貸款公司發放涉農貸款余額8.05億元。加大融資擔保、保險保障支持力度,積極為農民專業合作社解決融資難題,縣內3家融資擔保機構涉農企業貸款擔保余額2.03億元,為經營主體的發展輸入發展活力。
(五)培育實用型人才,為經營主體裝上“智慧芯片”。依托東營科技職業學院廣饒縣農民合作社學院,培育實用性人才,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普及培訓。針對不同類型農民,確定不同的培訓目標、培訓方式、培訓內容,完善培訓機制,加大財政投入,擴大覆蓋范圍,培養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農民,使之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中堅力量。今年廣饒縣已組織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32期,培訓農民1401人次,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