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連中 撫順市食品檢驗檢測中心 楊俊豐 撫順縣社會事務服務中心
食品生產企業在生產加工環節做好食品質量管理,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①可保證產品合格率,降低次品率。企業生產食品具有相應的標準要求,質量不達標、不合格的產品,無法進入市場,會形成一部分經濟損失。所以,通過對食品質量的控制,能夠提高生產的合格率,盡可能減少不達標的次品,提高企業的生產水平。②確保食品質量,保障人們的飲食安全。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應認識到自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保證人們的飲食安全。在食品生產加工的過程中,通過合理措施進行質量控制,確保食品質量達到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為人們創造一個安全的飲食環境。③提高企業自身的品牌形象,獲得消費者認可。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對飲食的要求,已從“吃飽”轉向“吃好”,綠色飲食、安全飲食的概念深入人心。企業通過對生產加工環節的質量把控,提升食品質量,能增強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使企業在市場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形象,增強市場競爭力[1]。
食品企業從其他企業、機構采購各種原材料,然后利用這些原材料加工生產相應的食品。食品原材料從生產到進入食品企業加工成食品,這一過程中會經歷很多不同的流程,無論哪些流程出現質量問題,都可能影響最終的食品質量。所以,食品企業需對食品生產的原材料做好質量管理[2]。
食品生產行業,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廣泛,但存在濫用添加劑的現象。一些企業為了讓食品具有更好的口感或更長的保質期限,在生產過程中加入超過國家標準的添加劑。食用添加劑超標的食品,短時間內雖不會給人體造成明顯影響,但如果長期攝入,就可能給身體造成嚴重危害。
食品生產中會使用到一些具體的工藝技術,工藝技術水平的高低,會給食品質量和安全帶來影響。如在酸奶發酵生產環節,如果對溫度、時長等工藝參數的控制不到位,就可能出現發酵效果不佳的情況,從而導致酸奶質量不佳。在其他食品的生產過程中,食品質量一樣會受到工藝技術的影響。
質量檢測的方法、檢測技術等都會對檢測效果產生影響。如果選擇的檢測方法、檢測技術不合理,就會導致質量檢測效果不佳,無法切實、客觀檢測食品的質量水平,可能導致存在質量問題的食品流入市場。食品企業必須重視質量檢測,做好相應的質量檢測工作,在生產環節就對食品的質量予以檢測,確保達到相應的質量標準[3]。
確保食品加工質量的前提是保證食品原材料的質量達到標準。食品企業需通過有效措施對原材料質量做好控制。①嚴格選擇原材料供應商,對市場進行充分調研,選擇口碑好、質量佳的原材料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減少供應商的變動。②對運輸到食品企業的原材料,做好質量檢測 工作。在每一批原材料運抵后,食品企業都需安排專門的質檢人員,對原材料的質量進行檢測,確保達到標準。③在原材料倉儲庫存過程中,需切實做好質量保障工作,控制溫度、濕度和水分等,避免原材料出現變質。④原材料投入生產前,還需再次進行質量檢測,質量達標才能投入生產。
在食品生產環節,需注意對添加劑使用的控制。以國家標準為基礎,結合食品生產實際,確定各種添加劑成分的用量,同時,需重視國家標準中規定不得使用在食品當中的添加劑。食品企業應結合食品生產實際,立足國家標準,建立起添加劑使用規范,盡可能降低添加劑使用的品類和使用的數量,生產綠色食品,有機食品。
生產工藝對食品質量有明顯影響,食品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需對使用到的工藝技術做好控制。①食品企業需結合食品生產實際,將涉及的一些工藝技術總結羅列出來,了解生產過程中的具體技術運用。②對每項工藝技術在食品生產中發揮的作用展開分析,確定影響技術效果的主要因素。③針對影響技術的效果的主要因素,結合食品生產實際,確定這些因素的最佳值域范圍,在生產加工時,按照最佳值域范圍對其實現控制。④需注意生產工藝技術的不斷創新升級,應不斷開發新工藝、新技術,提高食品生產的質量[4]。
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對食品質量的控制,還需關注質量檢測工作。質量檢測工作的開展,主要可以分為2個方面。①對食品本身的營養成分是否達標做好檢測。營養成分不達標,就意味著質量不達標,所以需對食品的營養成分做好檢測。②對添加劑用量及常見有害物質進行檢測,檢測食品中是否含有有害成分,從而確定食品質量是否達標[5]。
綜上所述,做好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是食品生產應重點關注的一項工作。實踐中,需對食品生產的原材料、添加劑、工藝技術等做好全面控制,同時要做好質量檢測,切實保證食品生產的質量達標。